2006年1——9月日本经贸形势及中日贸易关系
一、当前日本经济形势
据日本内阁府11月1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06年第三季度,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0.5%,折合年率为2.0%,比第二季度的1.5%要快,且为连续第7个季度出现增长。其中,内需为经济增长贡献0.1个百分点,外需贡献0.4个百分点。约占GDP55%的个人消费开支下降了0.7%,公共建设投资下降了6.7%。不过,企业设备投资增长2.9%,住宅投资也增长了0.1%。与此同时,受益于电子和电信产品出口大幅增加,第三季度出口增长2.7%,而进口则下降了0.1%。日本央行10月31日公布的半年度经济报告预计,2006财年和2007财年日本经济增长将分别为2.4%和2.1%。
1.工业生产持续增长。日本经产省10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工业生产增长年率从上半年大约3%一路攀升至9月份的5.1%,其中8月更高达5.9%,与此同时,制造商发货量也一直快速增长,并使库存增长从3——4月的平均3.1%大幅降至7——9月的不足1%。2006财年上半年(2006年4——9月)日本主要上市公司(不包括主板金融类公司和创业板企业)的经营利润比上年度大幅增长16.1%。日本经济新闻社预计,全年利润有望再次更新历史最高纪录。
2.失业率依然保持低位。持续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市场带来有利影响,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失业率从2002年的5.4%降为2006年7——9月的平均4.1%。而另一项反映劳动力状况的主要指标——就业岗位提供比率,近几个月来也迅猛增长,从3月的1.01升至9月的1.08。
3.地产价格稳步走高。日本国土交通省9月19日公布的报告显示,日本三大都市圈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物业价格平均上涨0.9%,东京更是成为飙升幅度最大的城市——居民用地价格和商业用地价格分别升18%和14%,日本三大都市圈地价16年来首次出现年度上涨。日趋白热化的房地产投资基金并购是推动地价大涨的主要因素,最近日本设备投资上升至历史高点,也是推动房地产市场转升的另一因素,此外近年来日本经济景气指数上升,办公楼宇需求旺盛,投资资金持续流入房地产同样也推动了地价上升。日本房地产稳步上升并非2006 年出现的现象,其实在2005年已初见端倪。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地价上涨还仅限定在三大都市圈内,未扩大到全国,且上涨水平尚在合理范围内,没有突破按房租等数据计算出的“收益返还价格”水平。因此,目前不会出现资产泡沫,估计还会有一定的上升余地。
二、2006年1——9月日本对外贸易概况
据日本海关统计,2006年1——9月,日本进出口贸易额为9032.5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10.0%,其中,出口4750.9亿美元,增长7.9%,进口4281.6亿美元,增长12.5%;实现贸易盈余46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7%。日本顺差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8月以后原油价格回落并和日本经济回暖所带来的进口需求升温有关,同时,日本企业近年来加大对华投资,也将一部分顺差转嫁给了中国。但与2006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贸易盈余大幅下降42.13%和31.3%相比,近期顺差下降势头大为减缓。第三季度贸易顺差拉动GDP0.4个百分点。
从出口国别和地区看,2006年1——9月,日本对美国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其中,对美国增长8.4%,对北美自由贸易区10.1%,均超出同期平均出口增长水平。美国、中国和韩国仍保持日本前3位主要出口国地位,出口额继续增长态势,占比也未发生大的变化。
在出口产品方面,2006年1——9月,占出口比重21.7%的汽车及零配件(HS87)出口1029.1亿美元,增长11.8%,依然是日本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占比达19.7%的核反应堆、锅炉及机械器具(HS84)和占比19.6%的电机和电气产品(HS85)出口分别为937.05亿美元和932.71亿美元,增幅为4.5%和4.2%,低于平均出口水平。在2006年前三季度,出口增幅最为显著的3类产品是:铜及其制品(HS74)增长64.2%;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HS27)66.8%;以及珠宝、贵金属及制品(HS71)98.4%。在对亚洲市场的出口中,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HS8542)为日本的主要出口产品,其中,向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省、韩国和新加坡的出口合计占比为67%。在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产品中,日本对美国出口主要载人机动车辆(HS8703)金额达317.0亿美元,占日本该类产品出口的46.4%。
2006年1——9月,日本出口船舶及浮动体(HS89)107.9亿美元,增长18.5%。虽然世界船舶需求增加拉动了一直低迷的船价,日本公司利润也在增加,但近年来中国船舶出口竞争力提高对日本造成一定压力,日立造船公司11月11日宣布,其正与JFE集团公司商讨转让日立造船持有的日本第二大造船企业—Universal造船公司股份一事。如股权转让协议成立,以造船起家并拥有120年造船史的日立造船事实上将撤出造船行业。
从进口方面看,2006年1——9月,居于前两位的进口来源国中国和美国的进口增长分别为7.2%和5.1%,低于12.7%的进口平均增长水平。从石油生产国的进口增长仍然强劲,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卡塔尔和科威特5国均位于日本前15位主要进口贸易伙伴行列之中。在日本原油进口中,上述5国所占比重为85.7%,进口额高达650亿美元。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HS8542)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HS8471)是日本从亚洲及美国市场进口的两大类产品,1——9月,日本从中国台湾省进口的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金额为52.4亿美元,占日本该类产品进口额的31.5%;从美国进口达33亿美元,占比19.8%。同期日本从中国进口的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金额为79.7亿美元,占比58.1%。前三季度,日本进口增长比较突出的其他产品还有矿砂,进口144.9亿美元,增长38.3%,珠宝首饰75.9亿美元,增长30.0%,铝及其制品69.3亿美元,增长28.4%。
三、2006年1——9月中日双边贸易
根据日方统计,2006年1——9月,日中双边贸易额为1529.4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10.6 %,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668.0亿美元,增长15.3%,日本从中国进口861.4亿美元,增长7.2%。日本对中国贸易逆差193.5亿美元,下降13.3%。
2006年1——9月,在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商品中,占比最大的两类商品依然为电机及电气产品(HS85;占比24.7%)和机械设备(HS84;占比21.1%),前者出口额为164.7亿美元,增长17.7%,后者出口额为140.7亿美元,增长15.1%;其中,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HS8542)金额为37.7亿美元,增长12.7%;专用装置及设备零件(HS8529)19.2亿美元,增长14.8%。同比增幅最大的商品为铁道车辆(HS86),金额3.9亿美元,增幅高达1028.7%。此外,铜及其制品(HS74)增幅达86.9%,金额为16.1亿美元。珠宝、贵金属及制品(HS71)增幅也达55.3%,金额3.9亿美元。铝及其制品(HS76)、钢铁制品(HS73)、矿物燃料(HS27)、杂项化学制品(HS38)、橡胶及其制品(HS40)、无机化学品(HS28)增幅均达32%以上。
2006年1——9月,在日本从中国的进口商品中,电机及电气产品(HS85;占比18.5%)和机械设备(HS84;占比18.2%)同样是占比最大的两类商品,电机及电气产品金额为159.4亿美元,增长10.6%;机械设备157.1亿美元,增长6.8%;其中,绝缘电线、电缆及光缆(HS8544)15.5亿美元,增长28.5%;变压器、整流器及电感(HS8504)12亿美元,增长10.3%。而塑料及其制品(HS39),钢铁制品(HS73),车辆及零附件(HS87),无机化学产品(HS28),铝及其制品(HS76),杂项化学产品(HS38),杂项制品(HS96)和有机化学品(HS29)均呈现15%以上的增幅,但钢铁(HS72)进口下降26.7%,矿物燃料(HS27)下降10.5%。
近年来,中国和美国均为日本重要的贸易伙伴,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日本自中国的进、出口增速和比重均明显高出美国(见图1)。中日贸易的扩大主要源自国际分工的深化。譬如,日本的汽车产业已开始将部分在华采购零部件进口到日本国内,信息家电、打印机、复印机、电脑等产品在华生产比例也逐渐上升,这些都有利于双边贸易的扩大。按照2006年前三季度的增长速度(同比分别为9.2%,10.4%和10.6%)和2005年第四季度双边500亿美元贸易额计算,2006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
但是,中日贸易仍然面临诸多困难。2006年1——9月,日本对华投资较上年同期减少30%,降幅仅次于1989年日本发动对华经济制裁,全面中止对华投资时的降幅34.6%,预计全年将出现4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目前日本电器产业开始脱离中国转向其他国家;日本的服装、玩具和电子零部件企业的工厂,从2006年开始就逐步向越南和缅甸等地转移,有的还转向了印度。另外,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中国国家质检总局9月13日公布,继6月深圳检验检疫局在从日本输华鱼肉肠中检出山梨酸含量超标后,广东、山东、辽宁、天津、上海等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又陆续从近30批次的进口日本食品中发现质量问题。在此之后,日本福冈市也公布说,从该市18所小学供餐使用的中国产豌豆角中,查出超过日本《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约6倍的残留农药。而数天前,日本电视台NHK曾报道,日本政府宣布由中国进口的部分生香菇农药残留超过安全度。受此影响,中国方面的出口业者已从8月25日起停止生香菇输日一个月。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10月8日对中国北京进行了闪电式访问,这是日本首相近五年来的首次到访。中日两国领导人就两国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充分交换意见。温家宝并就未来中日关系发展提出五点意见。两国政府随后发表联合新闻公报,一致同意继续遵守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妥善处理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问题,让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强力运转,把中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
(来源:商务部 20070104)
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