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中美经贸变化对就业的影响(上)

美次贷危机后中美经贸变化对就业的影响(上)

 

提  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后中美经济贸易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就业产生的各方面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中国在就业领域应当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


关键词:美次贷危机,中美经贸,劳动就业


  就业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问题。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每年劳动力供过于求约1200万人,而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而始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又使中国劳动就业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由于美次贷危机的影响促使中美贸易增长放缓,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国内劳动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因此,研究美次贷危机对中美贸易及其相关领域劳动就业影响,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才不失为明智之举。


一、美次贷危机对中美经贸发展效应分析


  美次贷危机是由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2007年3月13日正式爆发,至2007年8月上旬达到高潮,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到目前为止,次贷危机持续已经近两年,但至今仍在继续发展。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拉美金融危机不同,当前美次贷危机的特点:一是影响具有世界性。次贷危机虽在美国爆发,但鉴于美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其迅速通过各类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传播到世界各地,此决定了此次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将超过发生在东亚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二是危机传导更加复杂。美次贷危机起始于信贷危机,由于高度证券化,可进一步导致金融危机和进一步升级为经济危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资本市场都是传导金融危机的重要形式。三是表现形式相对温和。和其他金融危机不同,美次贷危机并没有表现出剧烈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它更多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四是发生时期正处于美国和世界经济调整和动荡阶段,加速了美国和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和衰退周期的历史进程。


  关于美次贷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新兴市场经济的崛起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国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事实上,美国依然是世界贸易中最主要的市场,国际贸易仍然在传导美国经济衰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亦是如此。由于没有开放资本市场,人民币没有国际化,中国所持有的美国房屋抵押贷款证券的数量也有限,因此美国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影响中国股市、房地产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健康是有限的,但由于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美国金融风暴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贸易渠道传递的。所以,本文也主要通过分析美次贷危机之后中美经贸的发展变化对劳动就业产生的影响,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中美进出口贸易、美在华直接投资以及对美经济合作。


  (一)美次贷危机与中美进出口贸易


  中美经贸发展与他国有着不同的特殊相关性与重要性。中美经贸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世纪70年代,北美就同中国有了间接的贸易往来,期间虽历经坎坷,但发展迅速。尤其改革开放之后,中美之间贸易从国别上看增长速度最快,占中国对外贸易比重也最大。其中,中美进出口贸易发展特点一是从总量上看,规模巨大,增长迅速,地位重要;二是从产品结构来看,中国对美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多,初级产品较多,而美对中附加值高的产品多;三是从发展历程上看,因素影响多且政治因素干预突出,致使中美贸易过程起伏不定。


  而美次贷危机后,上述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变化趋势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年鉴计算,2003—2008年,中国对美贸易年进出口总额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34.3%、21.6%、20.2%、7.5%、3.4%;同期,中国对美外贸进出口额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4.9%、14.7%、14.9%、14.9%、13.9%、13%。可见,从2003年至2006年末,上述两方面数据都呈上升趋势,而从2007年和2008年来看,则表现为快速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受美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出现了衰退,失业率不断提高,导致其消费者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对商品的外部需求量减少,从而影响中国对美商品出口;而从国内需求看,消费和投资增长既受到来自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的直接冲击,又受到来自因流动性泛滥招致的政策性紧缩的间接影响,使进口的产品也在减少。


  (二)美次贷危机与美国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利用外资的一种主要方式。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始于1980年,此后随着中美经济关系的深入发展和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同其他投资国相比,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投资规模大,地区分布广泛;二是采取了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合作开发等投资形式;三是在行业结构方面,美国在华投资初期重点在能源开发和服务业,以后逐渐扩大到其他领域,这一趋势仍在发展之中;四是从投资的国别看,美国是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引进外资的重要来源。


  而从次贷危机的影响看,主要表现在投资规模变化明显。从2003年到2007年间,美国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6.1%、——22.3%、——6.4%、——8.7%;同期,美商直接投资占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分别为:7.9%、6.5%、5.1%、4.6%、3.5%。可见,从2003年到2006年,美对华直接投资额约下降6%多一点,而2007年比2006年则下降了近9%,从2008年来看,虽无具体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下降幅度更大。再从美对中国直接投资占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看也是逐年减少,虽2007年减少不明显,但2008年减少幅度会比较大。以上都是由于美次贷危机造成美国企业尤其跨国公司经营困难,因而大幅缩减对华投资所致。


  (三)次贷危机与对美经济合作


  对外经济合作主要包括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该项业务已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美经济合作由于市场竞争因素、劳务市场准入高、劳务人员专业技术低和信息渠道不畅等障碍导致总体规模较小。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为美提供高智商、高技术水平服务的规模增长较快。


  但从美次贷危机发生前后的具体数据对比来看,从2003——2007年间,对美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9.2%、38.4%、144.9%、——24.3%;同期,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占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比重分别为:1.8%、1.7%、1.9%、3.4%、1.9%。由此可见,在次贷危机发生前,上述两项数据都呈迅速和逐渐上升的状态,而次贷危机发生后即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在于美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衰退,个体消费者和企业的消费需求急剧减少,从而导致我国对美的各种服务缩减。


二、中美经贸发展变化对就业的效应分析


  关于对外贸易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已有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尚未全面而深入地论述。至于我国的对外贸易与劳动就业关系,研究者就更少了,主要有湖南财经学院的熊伟提出我国对外贸易与劳动就业的相关性越来越强(国际经贸探索,1999年第3期);另外有研究者从对外贸易及其结构以及不同贸易伙伴对就业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对外经贸对我国就业人数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贸易伙伴对就业影响不同(李钊,商业研究,2003年13期)。而对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与就业的系统论述笔者目前还没看到。实际上,中美经贸发展与劳动就业有着与他国不同的特殊相关性与重要性,中美贸易状况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从有利方面看,可以促进就业、提高就业人员的素质;从不利方面看,由于对美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从而带来外贸就业风险增加,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起伏变化,就业也会变幻无常。


  (一)中美进出口贸易与相关领域就业


  中美进出口贸易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与美国相比的优势在于其丰富而廉价的低技能劳动力,在这种状况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鼓励劳动密集型对美出口产业的发展,通过对美国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产生了持续的巨大贸易顺差,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劳动就业。所以说,出口变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是最大的。另外,从进口看,如果进口为生产资料,则为我国企业生产提供了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增加了就业岗位;如果进口为高技术产品以及奢侈品,则会促进这些产品的国产化,从长期看,也会间接促进就业发展。


  根据凯恩斯理论,通过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可以计算出同期每年受对美出口影响的从业人员的人数(即对美贸易影响的劳动力人数=对美贸易依存度×我国就业总人数)。因此,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2003——2008年,中国对美外贸相关领域就业人数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5.6%、6.6%、5.1%、——8.6%、——13.1%;而对美占总外贸就业人员比重为14.8%、14.7%、14.9%、14.9%、13.8%、13.1%;2003至2007年,对美出口从业人员占就业总人数比重为5.6%、6.5%、7.2%、7.5%、6.8%。从中可看出,2003年至2006年中美外贸领域的相关就业数据整体上一般呈上升或平稳发展态势,而2007年以来都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相关领域对美外贸总额的骤减,导致中国对美外贸进出口从业人员数量出现了减少,从而影响了就业。


  (二)美国直接投资与相关领域就业


  外商投资不仅有助于弥补国内资本的缺口,而且还可以通过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吸收劳动人口以及通过促进一国生产能力的提高来间接吸收劳动人口,提高劳动就业质量。尤其美国是一个经济和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其上述作用会更加明显。


  从2003年到2007年间,随着美国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的变化,美国企业从业人数的环比增长速度为2.5%、——4.6%、3.7%、——12.7%,而美国企业占外企就业总人数比重为7.3%、6.1%、4.8%、4.3%、3.4%。2007年就业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美次贷危机引起整个美国经济衰退,从而使进入中国的外资数量减少,在导致中国GDP增速下降的同时减少了就业人数。


  (三)对美经济合作与相关领域就业


  对外经济合作是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的综合载体,是我国出口形式和渠道多样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如解决人员就业、带动产品出口以及增加外汇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国对美经济合作虽发展迅速,但总体规模较小,而且,对美经济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受美次贷危机影响较大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上,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对美经济合作总体规模会急剧减少,其就业效应也会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在美次贷危机发生前后,中美经贸相关领域的就业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态势。而综合其原因,最主要的自然是美次贷危机的影响,其通过贸易渠道,把金融危机的恶果传导到我国,从而引起了就业的下降。当然,美次贷危机之所以能对我国就业发挥如此大的效应,与其他因素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如中国经济贸易战略不均衡,对美贸易依存度太高,提高了就业的风险系数;中美经济贸易往来的形式、领域和层次狭窄,尤其就业效应明显的对美出口结构不合理,对美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因此,美国经济的风吹草动就会迅速传播到我国就业领域,如2008年广东等地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导致大量失业人员即为典型案例;此外,金融危机应急机制缺乏和不完善,事前无准确的估计预测,事后无及时的措施应对,从而使美次贷危机的恶果在我国肆虐蔓延,等等。总之,原因复杂多样,因此应采取多种综合措施来规避和降低美次贷危机给我国就业带来的负面效应,促进我国未来就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第4期)


责任编辑:文雯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