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碳关税、低碳经济和中美贸易再平衡(中)

 

    掀起各国开征碳关税的风波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噩梦。开征碳税和碳关税将使出口产品价格升高,出口量和产量降低,生产规模缩小。碳关税将使所有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要为此多付出更多的价款。生产和消费因此受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生产与消费需求的供求弹性。征收进口碳关税同样存在税负转移问题,受损的仍然是消费者。普遍征收碳税,肯定会抬高高碳产业产品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会把碳税转嫁给消费者,实际碳税成为对消费征税。美国消费者享受着来自高耗能和高排放国家廉价商品的很大便利,应该意识到美国对全球环境的责任。发达国家消费者对自己消费能源密集型产品应该提供影响环境和气候的补偿。发达国家要为碳关税承担更多税负。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大量能源密集型商品出口满足发达国家无节制的消费需求,发达国家消费者应该为其消费这些商品所引起的负面环境及气候外部性支付相应的成本。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低廉的价格实际上是不包含这部分成本的,征收碳关税正是让消费者补偿这部分成本的一种形式。因此,发达国家消费者所纳的碳关税至少应该部分返还发展中国家,以补偿当地在生产这些产品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成本。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征收进口碳关税实际是对本国消费者征收的一道税,并且应该返还发展中国家,这对美国利益并无好处,也对世界经济稳定增长非常不利。

  由于对大多数商品碳关税会很小,会非常温和地削减碳排放的碳渗漏,并对保护进口竞争产业意义不大;边境调节税所产生的好处会太小,远不敌其行政管理复杂性或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得不偿失(Wilcoxen and McKibbin,2008)。而且碳关税征收标准、征管制度、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关税率高低等问题,除非各国展开谈判,达成一致协议。显然这些问题历史上各国从未建立过,没有经验,各国难以预测未来变化趋势。因此,谈判达成协议的难度很高,比如清洁能源技术标准、计征标准等都是谈判的难题。每个企业每种商品所含碳内容、排放量、减排技术、适用税率等千差万别,谈判达成一致和实际操作几乎不可实现。否则,各国各行其是,世界贸易将难以存续。各国都会在进口关税上至少维持对等的税收利益与保护作用的水平,甚至会相互间产生日益攀升的关税战,使各国关税结构变得非常复杂,扰乱国际贸易秩序,引发国际贸易战,世界贸易将陷入劫难。即使征收碳关税本意并非要设立贸易壁垒,但实际效果恰恰成为关税和非关税形式的双重壁垒。可见,实施碳关税在经济上不具有意义。

  美国实行碳关税保护国内市场,贸易伙伴会采取报复性手段,其他国家会跟风采取同样的策略,这对美国来说未必就有利。2008年发达国家货物出口占到全球出口总额的56%,进口占到全球进口总额的61%,它们在全球贸易占较大比重。一些发达国家推出碳关税未见得就有利。例如,2008年美国海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达31620亿美元,其中2007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783亿美元,2008年略有下降也达到3118亿美元。2008年美国全球直接投资收入达到3505亿美元。美国在全球大规模从事涉碳产业,其经营涉碳产品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很大比重。美国本身每年进口总额看似大大超过出口总额,有大规模贸易赤字。实际上美国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没有统计到美国名下。如果把其海外企业贸易统计到美国名下,而不是统计到东道国名下,那么美国每年贸易盈余的规模将令人难以置信。目前,美国在华投资累计就有600多亿美元,在华企业累计经营资产规模更大,在华从事涉碳制造业产品大规模运销包括中国、美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我国碳排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在华跨国公司贸易、投资、国际产业转移引起的。由于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把这些高污染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品最终出口到发达国家,污染却留在了发展中国家。道德上讲,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才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消费者,征得的碳税和碳关税应该补偿最重的受害者。每年中国对美国市场的很大一部分出口是由美国跨国公司完成的,或者由美国公司在华代工的。一旦美国对进口产品开征碳关税,很大一部分是对美国自己企业征税。假如美国对华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那么,中国同样对美国输华农产品、波音飞机、汽车等征收更高的碳关税,这些都是生产或消费中碳排放较高的产品。因此,中国将很快发展起来汽车、飞机等制造业。美国想留住的一些制造业和服务业,可能由于生产成本高,也会没有竞争力而流失。即使在美国关境设置碳关税也无济于事,美国制造业甚至服务业等也会由于劳工成本高、环境成本高而缺乏竞争力,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碳关税不能够起到有效阻止美国产业失去优势而进行国际产业转移的作用。美国产业空洞化趋势不可阻挡,更多业务将移出美国。假如美国利用碳关税达到阻止制造业国际转移目标,那么,美国将会变成一个高污染地区,同时,其他国家会对美国高碳产品出口征收碳关税。由于国际分工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此时美国留住高碳产业,其他产业会转移到其他国家,更多美国人将失去工作。征收碳关税既解决不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也不会使美国经济再实体化,这种既扭曲经济又违反经济规律的做法将使美国经济面临更加困难局面。而且世界各国都开征碳关税,美国整体来说征得的进口碳关税额未必超过美国企业在全球被征走的税额。另外,美国碳关税还可能被国内利益集团滥用来实现私人利益。足见,美国一些政治家和学者掀起碳关税风波可能很不明智。

  美国宣称,如果其他国家没有设置碳排放成本,那么美国的制造业将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因此美国将不得不采用关税的方式来抵消这一成本,并用碳关税这个冠冕堂皇的环保理由来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美国应该也必须对全球气候变暖付出代价,必须减少碳排放。就公平来说,美国对气候变暖所负责任更大,中美征收碳关税将使美出口受征碳关税的影响要大于进口的影响。在开征碳关税上,美国未见得就占得了便宜。美国在试图以碳关税控制别国,指责别国污染排放之前,想想自己能降低碳排放的方法。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谈判只有美国拖后腿,美国历届政府都试图把削减碳排放义务往后拖延,求得经济不受损伤;本届政府又试图以对外国产品征税为借口,想方设法制造障碍,为自己减少碳排放制造国际政治环境。

  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阶段,并向发展中国家大量转移高耗能、低效率、高排放的重化工业和低端制造业。发达国家具有碳减排的领先技术。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转嫁环境污染较高产业应承担的减排成本,同时通过不断提高减排标准迫使发展中国家向其购买先进减排技术,使发展中国家承担了难以持续发展的减排成本和费用,从而达到既转嫁环境治理责任和成本,又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低下和成本因素,能耗增加,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掀起碳关税无异于提高进口技术标准的壁垒水平。征收碳关税将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出口,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传统优势和成本优势,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通过课征碳关税谋求最大经济贸易利益,将会迫使发展中国家引进发达国家开发的新能源、新环保技术、设备和产品,构造新的南北技术鸿沟,拉开技术差距,形成新一轮发达国家产品出口、技术出口和投资的新优势;以关税构造贸易保护壁垒,减少进口和贸易赤字,降低国内竞争程度,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对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增加关税的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推行碳税、碳关税和低碳经济将使新能源逐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出口国家面临市场和价格双重萎缩压力,全球化石能源消耗量将逐渐收缩,出口国的出口价格和出口收汇都将大幅下降。美、欧期望以新能源、新环保技术领先地位制定并不断更新征税的技术门槛,起到贸易壁垒、推销低碳技术设备、复兴实体经济的作用。美、欧以领先技术提出较高的碳排放标准,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上抢占新兴产业及技术的制高点,试图成为新兴产业主导者、技术标准与规则缔造者、定价权控制者,提高美欧竞争力,以绿色经济带动美、欧经济再次强盛,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维护经济霸权,削弱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竞争力,遏制其崛起。虽然美、欧碳关税、低碳经济战略思想很精彩,但是实施战略困难重重,达至目标的道路还非常遥远。


二、低碳经济技术开发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调


    整虽然与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套的碳关税战略,在理论上缺乏支持基础,在实践上难以实现,但是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战略顺应了潮流。与低碳经济有关的新能源、新环保技术已经成为欧、美摆脱经济困境的主要途径,也成为未来欧、美经济争霸和欧元、美元争雄的重要手段。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摆脱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困境把发展新能源、新环保技术作为重要的突破口。欧盟早在20世纪后期就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开发与利用新能源、新环保技术,在一些相关技术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全球大力推进减少碳排放的谈判,以减少欧洲沿海低地国家领土被海洋淹没的损失。近20年来美国历届政府为了保留高碳产业一直不愿意接受国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协议。美国奥巴马新政府在金融危机困扰下试图把新能源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增长点,促进美国经济转型,实现从消费型经济向“再实体化”经济转变,减少每年数以万亿美元的能源和消费品进口,把美国内需转变为拉动低碳经济的动力,才开始参与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协议的谈判,并以碳关税等威胁性条件要绑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与其同等减排,目的仍然还是想把高碳产业继续保留在美国。

  国际碳减排与低碳经济紧密联系,将对全球经济格局新变化产生深远影响。碳减排规则制定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技术规则形式出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定。一旦全球达成碳减排协议,必将改变全球贸易和经济格局。在现有能源标准下,美国国内制造业日益衰弱。在当前世界各国劳动力成本和高碳能源消费成本严重差异的格局中,美国为了挽救制造业将在自由贸易大旗下推行低碳技术标准为壁垒工具的贸易保护主义。碳关税手段将成为新形式的贸易保护武器,打击劳动力成本低、高碳行业中碳减排成本高的发展中国家崛起。美国通过碳关税限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美出口,同时又使美国实体经济重获新生,这将极大地扭转目前世界经济失衡的格局,重新调整世界经济利益格局。世界各国在低碳经济有关的新能源技术、新环保技术发展进程中所处地位,以及经济发展在向低碳经济方式转变的程度将决定在新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处的地位。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上,各国都面临着既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快速进入低碳能源体系的挑战。中、美、欧在低碳经济发展上既有许多共同利益,也有一些利益差异。中、美、欧等能源、资源消费大国走上低碳经济之路,将使世界上油气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下降,廉价的能源、资源又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更不用说碳交易及其相关技术形成的产业链所带来的收益了。开发广泛的低碳及无碳排放技术能够大量地削减经济低碳化的成本,通过加速研发项目和新技术在经济中成功扩散能够巨大地削减低碳化成本(Richels;Blanford,2008)。中国政府投资支持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地替代化石能源,将使生产成本和可再生能源价格下降。目前,中国廉价的煤仍然是主要能源形式,煤炭能源成本相对新能源成本具有优势,就成本来说中国面临更大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挑战。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能源需求增长不可避免。研究开发新能源、新环保技术以及引进先进技术对于中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更大的迫切性。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现有及新技术方案以及改变人类生产生活行为,能够实现以较少初级能源和低碳排放的经济增长,减少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改善能源供应安全。有效的、可再生的供给、分配与终端利用技术具有乘数效果,并且限制需求增长对削减碳排放的速度和程度都是重要的(Barrett;Lowe;Oreszczyn;Steadman,2008)。在通过供给可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控制需求增长。如果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步和开发速度落后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中国就难以实现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改善(DanShi,2009)。可见,低碳技术研发与引进对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低碳经济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更新速度将决定各国经济地位。欧、美新能源、新环保技术领先,经济低碳化发展处于领先地位。如果欧、美低碳技术标准提高过快,将对中国出口形成新的壁垒,同时迫使中国低碳技术跟从,并不断引进西方技术设备,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利益非常不利。所以,在低碳技术开发与利用上,中国必须要利用国内市场大、各国低碳经济起跑时间大体相等的优势,大力扶持低碳经济技术发展,争取走在欧、美前列。可以说,低碳经济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站上与欧、美经济同台竞技的机会与挑战。

(来源:《国际贸易》  2009年第11期)

责任编辑:文雯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