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两江新区:产业向“云端” 探路社会新区

    最近,重庆渝北区寨子村居民蒋志国,几乎每隔几天就要沿新修的双向8车道的“寨子路”走上一段,看着百十台工程车来来往往,眺望远处一座座山头被削平,大片的厂房拔地而起,他禁不住感慨,“这里每天都是新的。”

    蒋志国所在的龙兴镇,一年前被纳入我国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随后发生的迅猛变化,让这里的人们目不暇接。龙兴工业园内,上千台机器设备不舍昼夜地劈山、开路、平场,直升机制造基地、中韩电子城等将在这里建成。

    “这种场景在两江的工业园随处可见。”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管委会主任翁杰明说,成立一年来,两江新区无论是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还是社会建设,都在一路疾行。他坦承,相比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深处内陆的两江新区个头还小,要实现中央赋予的“科学发展示范窗口”等功能定位,唯有“奋起直追”。

  会战“两江”

    2010年6月18日,当“两江新区”挂牌上的红绸拉开时,西部直辖市重庆积蓄已久的大开发大开放能量,就开始在1200平方公里的新区土地上勃然迸发。向着“两年初见成效、五年形成框架、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重庆举全市之力展开“大会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为了建设两江新区,重庆把最好的“家当”都拿了出来,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轨道交通枢纽,大剧院、科技馆等城市功能建筑都摆在了新区。

    重庆市政府明确表示,将2020年前全市60%的工业用地,40%的商业用地,60%的公共用地聚集两江新区。

    新区还获得为其量身打造“超越浦东、滨海”的十大优惠政策。重庆市长黄奇帆说,其中包括市政府设立10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新区基础设施的起步建设;降低标准征收区内企业所得税;“十二五”期间,新区新增地方财政、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用于设立新区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类企业等。

    战马备,待将征。两江新区迅速掀起建设高潮。征地、平场以惊人的速度推进。按照“连片开发、整社推进、征转分离”的模式,半年时间里,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就完成征地5.5万亩。平场施工迅速跟进,目前,新区范围内平场作业面超过10平方公里的地块就有5个。

     重大项目建设也不肯稍缓。挂牌仅16天,新区首个重大项目,总投资55亿元、占地1.3平方公里的重庆会议展览中心在渝北区悦来镇开工。一个月后,万亿级先进制造业基地———两江新区工业园开工。成立百日内,已经有总投资300亿元的80个项目相继开工。

    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介绍,今年以来,包括“会展中心、江北国际机场扩建、铁路枢纽中心”等重大功能性设施,“铁路公路、轨道交通、两江幸福广场、保障性住房”等重大基础及配套设施,“数据处理及软件服务外包中心、江北观音桥商贸服务业、龙盛先进制造产业”等重大产业项目,新区建设“攻坚战”已全面展开。两年内将投入建设资金3500亿至4000亿元,主要突破制约“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建设的一些功能性、基础及配套性和产业性难点、重点和关键点,以全面提升综合配套功能和标志性产业为内容。

    两江新区开发集团总裁陈建伟提供了这样两个数据,仅新区鱼复园区,平均每天用来爆破山丘的炸药就达28吨,用于发动机器的柴油达70吨。一个个昨日还冷冷清清的山坡地,正迅速蝶变为产业新城。

 产业向“云端” 开放高地渐显

    5月24日,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区,由亚太地区最大的独立电信服务商———新加坡太平洋电信投资1.5亿美元建设的两栋数据机房开工。

    两年内,这个约1500个机柜、3万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将以重庆为中心,建立一个100毫秒的信息圈,覆盖整个亚太地区。这将为两江新区打造国内最大“云计算”实验区提供有力支撑。

    云计算,简言之,就是通过统一管理和调度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所形成的计算资源池,实现运算资源随需取用、随时扩展、按量付费。它被视为未来社会信息化的主要形式。业界预测,今后10年,全球云计算将有上万亿美元产值,3年内我国云计算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

    今年1月,市长黄奇帆首次提出“云端计划”,在打造“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研发生产基地”的同时,重庆还要建设面向全球服务的云计算产业基地,形成全球性数据处理中心。拥有改革先行先试权的两江新区,成为落实这一计划的首选之地。今年4月6日,总投资400亿元的“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开建。未来两三年内,这里有望云集上百万台服务器,建成国内最大的离岸数据处理中心。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已原则同意两江新区设立“国际离岸云计算特别管理区”,在数据检查和外国电信商进入方面给予特殊政策。两江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光透露,除太平洋电信外,中金数据、电子商务中心已经签约,目前,还有部分企业正在洽谈,到2015年引进形成100万台服务器的招商指标已基本完成。

    选择以互联网技术和航空距离主导,附加值较高的“云计算”作为产业布局突破口,可以说是两江新区扬长避短,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的一次成功尝试。

    事实上,在成立之初,新区就规划利用良好的产业基础,运用新形式打造一批一步到位、国内外领先的产业,并确定了以低碳经济、自主创新为方向,以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核心,从研发到制造,从销售到结算的产业布局思路。

    在市政府全力支持下,两江新区成功引进了宏碁、和硕等笔记本电脑项目,到2015年可年产6000万台笔记本电脑,成为重庆打造“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研制基地”的核心区。新区还瞄准导航、航空等高新技术制造业。目前,年产值超500亿元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一个直升机制造项目也在协商引进之中。

    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新明介绍,下一步,两江新区将重点建设产值5000亿的国际汽车城、产值4000亿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产值3000亿的现代物流基地、产值2000亿的云计算产业基地、产值1000亿的新兴产业基地(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产值各500亿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直升机及航空产业基地等8大产业基地。预计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万亿级重大工业产业布局完成。

    为打造内陆开放重要门户。一年来,两江新区加快港口、机场、保税区、会展中心、金融核心区等开放平台建设。今年一季度,保税港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3亿美元,物流辐射作用和产业聚集效应逐渐显现。

    开放的两江新区“吸金”速度惊人。近一年来,合同投资额达到1600亿元,日均引资4.5亿元。目前,已有近70家世界500强落户两江新区。2011年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6.78亿美元,增长2.5倍。

  “另类”金融中心

    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是中央赋予两江新区的重要功能定位。为实现这一目标,重庆两江新区通过聚集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打造新型金融机构高地,同时独辟蹊径探索形成“结算类”金融中心。

    两江新区金融办负责人朱军介绍,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也是两江新区创新金融发展的重点。截至目前,新区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数量占重庆全市较大比例,同时积极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

    4月,全球领先的私募基金———以色列英飞尼迪投资集团与重庆签约,将在两江新区设立一只预期规模为等值20亿美元的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助推两江新区高新技术发展。而在此前,已经有美国德州太平洋集团与两江投资集团共同成立规模约50亿元的德太中国西部成长基金。朱军介绍,截至目前,在两江新区的股权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有20家,占全市比重57%;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两江新区的金额有21亿元,占全市比重85.7%。

    两江新区还积极谋划“结算中心”。2009年落户重庆的惠普集团已斥资6000万美元,在两江新区的保税港区建立“亚太结算中心”。目前已经有1000亿美元的加工贸易的离岸金融贸易结算在这里运转,带来一年三四十亿元的税收。朱军介绍,正进一步引进全球跨国公司在两江新区设立跨境离岸结算中心和建设面向电子商务企业的跨境结算平台外,力争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建成面向全国的首个内陆离岸金融结算中心。

    据悉,“十二五”期间,两江新区还将探索建设保险创新试验区,试点人民币境外投资、出口企业人民币跨境结算、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等;推进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和结算便利机制,集聚外企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资本纽带下的“1+3”模式

    成立半年后,两江新区的GDP就突破1000亿,增长23%。今一季度,新区GDP同比增长20.1%,工业总产值达525.1亿元,大部分经济指标增速超过深圳、浦东,部分指标超过滨海。国际汽车城、“云计算”产业园、北车集团轨道交通等多个千亿级项目开工建设,江北嘴国金中心、悦来会展城等一批百亿级项目顺利推进。

    让外界疑惑的是,涵盖多个行政区,牵涉多个利益主体的两江新区,缘何能如此高效?汤宗伟介绍,秘诀在于两江新区创新了管理开发模式。过去的开发区往往是从一个准行政区快速向行政区过渡,容易产生诸多矛盾,影响效率。而两江新区在“1+3”即两江新区管委会,渝北、江北、北碚三区的框架下,建立了以资本为纽带,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开发模式。

    具体来讲,以新区管委会下属两江开发集团作为投资主体,与三区按55:45的股权出资比例,联合组建3个园区开发建设公司,分别签订联合开发协议,各自负责本园区的开发建设任务。最终形成两江新区管委会制定战略目标、吸引招商资源;两江集团负责投融资工作;三区政府和三个园区公司负责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服务的良性共赢机制。

    两江开发集团陈建伟总裁说,这种模式实现了各投资主体的共赢。一方面,三区通过两江新区平台获得更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通过两江集团负债,实现滚动投入,通过土地出让收益和未来税收,实现投融资平衡。在征地拆迁上,一举化解了三区有地无钱,两江集团有钱无地的难题。另外一方面,在税收分配上,新区将市级税收返还部分全额用于三个园区的开发建设,区级税收返还部分的50%用于三个园区的开发建设,余下50%用于三个园区的社会事务管理。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产值、税收等指标,在统计上报时均反映为三区政府成绩。从而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有效避免了无序竞争,减少了行政资源浪费,保证了产业布局整体性和高水平。

    以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建设有限公司为例,在资本的投入中,两江集团出资1.1亿元,北碚出资9000万元。两江集团总裁出任董事长,北碚区区委常委出任总经理。这种架构大大提速了建设进度,不到半年总投资就达35亿元,是园区前3年的投资总和的近两倍。

 探路“社会新区”

    成立伊始,两江新区就提出既要建成经济新区,也要建成社会新区,倾力提高城市和居民的“幸福指数”。

    两江新区管委会主任翁杰明表示,从两江新区承载的历史使命、功能定位、区位特点等方面看,非常适合做全国缩小“三大差距”的试验地。

    对农转城人员全新的安置方式,就是这一试验的有力注脚。

    过去,建设被征地“农转城”人员安置房土地性质为划拨用地,相当于经济适用房,而且大多位置偏僻,配套服务等不好,被征地群众住进去甚至出现“房子大了,收入没了”的情况。

    两江新区则对农民安置房用地进行了“转性”,变划拨地为“出让地”,变农民安置房为“定向销售商品房”,同时在农民安置房建设中按照地段好、户型好、质量好、环境好、配套好、物业好“六个好”的要求进行建设。

    记者调查发现,安置房“一改六好”,从三方面大幅增加了被征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一是免交出让金带来的收益。以高品质安置房“和合家园”为例,土地出让金是20万左右一亩。安置房用地变划拨为出让后,农民对购得的安置房拥有完整产权,可立即上市交易且不需再补交出让金,一个三口之家总计可免交出让金3万元。据测算,新区未来将修建1000多万平米以上的安置房,仅此一项地方政府将让利30多亿元。二是拆迁补偿金与安置房价格之差形成的收入。农民以每平米1900元购买“定销房”,政府的补贴标准是每平米2800元,除去装修金,至少每平米还剩余500元,一个三口之家可增收5万元。三是按“商品房”要求选址、设计、建设的农民安置房,以小户型为主,农民可自行配套选择,给群众带来巨大财产收益。

    龙兴镇寨子村农民张毅告诉记者,他家3口人,选购了两套“定销房”,一套70平方米,一套35平方米;5口以上的人家,大多要了三套以上的住房。今后,大房子自己住,小房子出租,家家每个月都会有稳定的收入,心里很踏实。

    此外,两江新区还通过大面积建设公租房,让中低收入者“居者有其屋”。

    目前重庆正大规模建设公租房,而首批接受申请的近7万套公租房房源中,约40%的房源就属于两江新区内的民心佳园公租房和康庄美地公租房。两江新区的公租房面积两年内要达到1000万平方米,占全市计划的1/3。按照户均50平方米计算,可提供20万套,大概可以解决一家三口60万人的住房问题。

    此外,新区还严格执行政策,安置好两江工业开发区范围内的25万农转城人员,确保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五件衣服”完全到位,并建立了入驻企业优先聘用征地农转城人员制度,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多渠道促进就业。

    为了将缩小“三个差距”贯穿开发建设始终,新区管委会还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专门课题研究小组,设计一套“两江指数”,对相关工作进展进行检测。

 

(来源:中国网  20110620)

 

责任编辑:桃子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