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实施《江苏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20032007年)》,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大力支持优势农产品生产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的要求,现就全省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1、充分认识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重大意义。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增强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农业综合开发“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方针,全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的现实选择;更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新一届政府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明确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总要求,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要求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16个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并将优质稻米和特色蔬菜两个优势产业赋予开发部门牵头,这是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要充分认识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的重大意义,把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作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狠抓落实,确保抓出成效。

2、指导思想。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农业综合开发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围绕16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突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积极打造优势农产品品牌,力争在短时期内使我省优势农产品的竞争能力有显著提高。

3、总体目标。建设一批质量优、规模大、成本低、效益高的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产品品牌;加快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步伐,构建“优势区域、优势基地、优势产业、优势品牌”配套发展的新格局,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到2007年,扶持150家左右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000万亩;建立10个优质稻米、特色蔬菜产业化示范区,5个其他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示范区。

 

二、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重点

4、扶持的重点产业。按照《江苏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的组织分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点加强优质稻米、特色蔬菜、弱筋小麦、高品质棉、“双低”油菜、特粮特经、花卉苗木、优质水果、茶叶、优质瘦肉型猪、奶业、波杂山羊、优质地方家禽、特种水产、特色林业、桑蚕茧等16个农业产业的产业化、标准化、优质化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同时,突出扶持优质稻米和特色蔬菜两个产业的发展。

5、扶持的重点环节。农业综合开发在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时应重点加强标准化、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根据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使用的要求,确定不同的扶持环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世界银行加强灌溉农业项目以及高沙土、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等省级项目要侧重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农田水利、道路、农机及配套机具、林网,农产品的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良种繁育基地、农技服务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等建设;产业化项目要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和产地批发市场等。

6、优质稻米、特色蔬菜产业扶持的重点。优质稻米产业重点在淮北东部优质稻区、洪泽湖周边优质稻区、里下河优质稻区和宁镇丘陵优质稻区建设一批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基地;积极引进和推广一批国标三级以上优质水稻品种;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稻米加工企业,提高稻米加工工艺水平,加强对稻谷副产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改扩建区域性优质稻米专业化批发市场,发展区域性的无公害优质稻米产业化协会。特色蔬菜产业重点在淮北西部、沿海、城郊和苏南加工贸易等四大蔬菜区建设一批无公害、出口创汇型的特色蔬菜基地,引进一批蔬菜设施栽培与加工专用品种,建成一批种苗繁育基地。发展保鲜、冷冻、脱水蔬菜,开发深加工产品,培育一批优势产品和品牌,重点建设一批蔬菜批发市场,大力发展蔬菜超市化经营,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三、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

7、集中资金投入,创新投资机制。各地要继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优势农产品产业为主线统筹安排项目,集中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沙土农业综合开发、采煤塌陷地治理、世界银行加强灌溉农业等项目资金,重点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实现由项目建设向产业建设的根本转变。在具体项目安排时,集聚各类土地治理项目、优势农产品基地项目、产业化项目等资金,集中扶持重点产业、重点环节。要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农业三项更新工程、农产品质量建设经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科技攻关经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开放型农业资金、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资金、苏北地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专项资金和林业专项资金等各类财政资金有机结合,按照“渠道不变、管理有序、目标统一、合理分工”的要求,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同时,要创新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和利用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开发农业,增加对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投入。

8、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含量。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应坚持以质取胜的原则,大力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优势农产品内在品质与安全水平;积极开展直接面向农民的各种培训活动,建立和扩大优良种苗、种畜繁育生产基地,尽快提高项目区农民技术水平和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按照“政府搭台,科技支撑,企业唱戏”的思路,用办工业开发区的理念来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示范区,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使示范区成为产业发展中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的典型,成果转化与农民教育培训的基地。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特别要发挥科技支撑单位和专家组的作用,在项目规划、评估、论证和建设中,要充分听取和吸纳专家的意见,确保项目科学可行,效益明显。要制定优惠政策,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和吸引科技人员以创办、领办、承包或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各类项目建设。

9、规范项目资金管理,提高实施水平。项目是农业综合开发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载体,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是保证农业综合开发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各地要按照省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好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要认真评估、筛选、论证项目,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真正实现“成熟一个申报一个,扶持一个见效一个”。做到扶优扶强、不面面俱到,优中选优、不到处布点,集中实施、不全面开花。开发部门要规范项目管理,在项目选项立项过程中,要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推行项目立项招投标、土建工程招投标、物资政府采购,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推广施工监理制,提高工程质量。财政部门要建立以预算配套为主体、农业发展基金为补充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财政资金足额到位。要认真执行农业综合开发财务制度,强化以县级财政报账制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与有效使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加强项目全程监管工作,努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10、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工作水平。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苏政发[2003]98号),全面落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方式方法,扶优扶强优势产业。探索滚动开发新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规模。各地在组织实施中要切实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宣传、动员、协调等工作,通过项目带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和信息服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责任编辑:邓如柯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