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秦皇岛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十一五”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供销社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方针和措施,促进全市供销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发展状况


  “十五”期间,全市供销社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5号文件精神,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加快体制创新和经营机制转变,积极推进“一化三改”和“5553”工程建设,不断增强为农服务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和务实工作,全系统基本走出低谷,初步摆脱困境,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三农”水平有新提高


  采取领办、创办、协办等多种形式加快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步伐,广泛吸纳各类经济组织入会。已建成各类农产品协会8个,现有单位会员204个,个人会员485个。其中,抚宁县板栗产销协会、青龙县蚕业协会、海港区农资行业协会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示范组织。各个协会通过为会员提供信息、种苗、物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多种方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健全农产品流通渠道,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农村社会化服务方面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依托基层供销社,采取资金联合、劳动联合、科技联合、销售联合等方式,与农民和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类型的经济组织共同创办或联合兴办流通服务型、储运加工型等专业合作社。同时,实施“质量建社”工程,完善组织章程,实行民主管理,强化和提升综合服务和市场营销能力,涌现出了青龙安子岭养蚕专业社、抚宁县板栗专业社等一批样板社。目前,各类专业合作社已达63个,入社社员29484户,社员股金286.4万元。


  加快农副产品购销型、农副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建设步伐,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加工增值、向农户提供服务的能力。目前,龙头企业已达22个,其中农副产品加工型6个,农产品购销型6个,种植型1个,养殖型2个,其它类型7个,200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1.47亿元,为农增收487万元。抚宁县社天洋冷冻厂每年从栗农手里收购板栗1000多吨,带动板栗种植面积10万亩,被市政府授予 “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二)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传统网络改造有新成效


  以县、区社为基础,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农资经营网络,基本建立起以7个县、区农资公司为龙头,56个基层供销社、50个农资专业合作社为龙身,445个村级综合服务站和35个庄稼医院为龙尾的网络化连锁经营体系,经营面积近19000平方米,仓储面积近123000平方米,充分发挥了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


  采取强社带弱社、大社并小社、组建中心社等形式调整布局,加强基层网点的改造、整合,大力发展日用消费品超市等新型业态。昌黎县社采取“舍一块、保一块”的方式,重点扶持壮大以经济区划为格局的8个基层社,取得了良好效果,既破解了多年以来的债务困扰问题,妥善地安置了职工,还改变了基层社原来破旧的形象,提高了资产质量,保留了中心集镇等一批有竞争力的经营网点,为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系统累计投入资金800余万元,改造基层社门店722间,新建门店83间,新增营业面积4441平方米,增强了基层网点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基层社的运行质量。继续巩固、改造食盐销售网络,累计建设批发网点87个,零售网点6000多个,网络终端已经延伸到乡镇、自然村,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良好的食盐销售网络体系。


  利用现有经营服务设施和闲置场地,创办各类农副产品市场10个,每年可实现交易额2.5亿元。市果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其中地产果占70%以上,极大地带动了我市林果业的发展。北戴河区供销社在创办了北戴河区第一家封闭式农贸市场和悬挂式肉类批发市场后,2005年又接管了杨各庄蔬菜批发市场,并自筹资金120万元,建成了近2000平方米的交易大棚,改造了700平方米的库房,购置了电子磅、检测仪等一批设施,使该市场成为了交易便利、管理规范、服务周到的规模型“菜篮子”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三)强力推进产权多元化,社有企业改革有新突破


  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强力推进以“两个置换”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


  市直企业先后启动了果品公司等5家企业的破产和生产资料等4家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并已完成了全部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安置人数589人。日杂公司已成功将烟花爆竹业务剥离出来实施重组,成立了吉祥烟花爆竹有限公司。


  海港区、北戴河区供销社已全部完成所属企业的改制。昌黎县社对所属企业实施先整体破产、后进行资产重组,25家涉改企业已全面进入改制程序,15家已完成职工身份置换。卢龙县成立了商业供销系统资产经营公司,统筹各项改制工作,发放职工安置费477.36万元,共安置职工500人。青龙县7家县直企业中有3家已完成改制工作。


  目前,全系统共完成企业改制39家,其中,组建有限责任公司3家,股份合作制企业5家,民营企业8家,拍卖23家,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职工安置费4096万元,安置职工1830名,在新组建的企业中,供销社控股、参股的有7家。


  (四)维护市场秩序,盐政管理和烟花爆竹专营工作迈上新台阶


  市、县两级盐业公司严格落实各项专营政策,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做到了专营秩序良好,无违规、违法购销现象,盐业专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在全省食盐批发企业等级评定中,市盐业专营有限公司、山海关盐业专营有限公司、抚宁县盐业专营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被评为AA级企业。各级盐政处(所)采取日常稽查与集中整顿、全面检查与专项整顿、严格执法与广泛宣传相结合等方式,维护了盐业市场稳定。在省社盐管办的检查验收中,抚宁、山海关被评为A级盐政所,其他单位均已达到B级标准。


  在春节烟花爆竹供应中,严把进货关、确保货源质量,加强仓储环节的安全管理,会同公安等部门加大对烟花爆竹市场监管力度,实现了安全经营,而且市场占有率连年提高。2004年5月,以市日用杂品公司为依托,成立了市烟花爆竹行业管理协会,会员数达到60个。协会的成立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搭建了一座沟通、协调的桥梁,标志着全市烟花爆竹行业在创新经营、规范管理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五)存在问题


  一是服务“三农”水平不高。专业社基础薄弱,农副产品购销型、加工型龙头企业规模小,没有产生规模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不大。农副产品行业协会建设滞后,上规模、上水平的示范点还较少,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还缺乏明显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网络体系建设效果不明显。改造、整合传统经营网络力度不大,连锁经营进展缓慢,整体效果不明显。在谋划发展上,缺乏统筹发展的思想,只重视了经营网点的建设,而在网络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小,缺乏力度。已建网络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三是改制进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债务较大,加之资产数量少、质量差且难以变现,从而造成了企业改制成本极度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


  四是系统优势发挥不明显。缺乏开放意识,系统联合不紧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都局限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创新的胆识和勇气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十一五”期间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以及总社“四代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围绕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速发展,努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和新型网络体系,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展目标:到2010年,在全系统逐步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有企业经营机制,社企分开、监督有效、运营良好的社有资产管理体系,流通顺畅、衔接紧密、覆盖农村的现代流通经营网络,功能完善、带动力强、服务面广的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体系,使供销社的经济效益明显回升,经营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


三、“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作


  “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努力把供销社改造成为农民合作经济的主导力量,农村商品流通的主体力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力量。


  (一)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1.积极发展农副产品行业协会。坚持为农服务、多元启动、多层次发展的原则,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特色农业和主导产品,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开放办社,广泛吸收生产、加工、销售、科研等各种企业、组织和个人入会。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手续完备、功能齐全、高效运作、具有法人资格的农副产品行业协会数量达到30个。积极推进同一区域内的各类协会的联合,成立市、县联合会,引领、规范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按照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的原则,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扩大会员覆盖面,在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维护行业秩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继续发展专业合作社。围绕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重点,鼓励基层社转变机制,利用营销网络、组织等优势,依托系统内外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型龙头企业,采取牵头领办、入股联办、指导协办或转制等形式,继续发展一批种植、养殖、加工、购销等各类专业合作社,把分散农户组织起来,助农增收。通过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办法,加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民有、民管、民享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对已失去发展前景的要改建、重建或撤销。“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40个有规模、有效益的专业合作社,使之真正成为上连市场(龙头企业)下连农户的桥梁。


  3.积极组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把分散的农民经纪人组织起来,发展农民经纪人协会,将个体能人变成群体能人,实现信息、渠道等资源共享,“十一五”期间每个县区供销合作社都要成立县级农民经纪人协会。同时,加强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做好相关的技能培训和服务,不断提高经纪人队伍的合作意识、诚信意识和中介服务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更好的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向农民提供科技和生产信息服务,真正把经纪人协会办成政府用得上、农民靠得住、会员离不开的经济组织。


  4.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步伐。一要结合社有企业改制,加快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改造、重组步伐,上规模、上水平,把社有企业建设为适应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为农服务企业;二要通过定单、合同等形式,积极吸收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入股、参股,在企业、专业社(协会)、农户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关系,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三要立足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进行前瞻性市场调查和定位,开发出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优势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培育和建设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到2010年,市县两级龙头企业数量达到10个。


  (二)加快流通网络整合,推动农村流通现代化


  1.加快农资流通网络建设。市农资公司要加大自身经营设施和经营网点的改造力度,成为带动区域农资网络发展的龙头企业和配送中心。县社、基层社大力兴办农资超市和农资专业合作社,加快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建设和规范,采取自愿连锁、直营连锁、加盟连锁等方式,使联营网点逐渐向农村一线即村庄延伸。争取到2008年,在我市逐步建成以市县协会(公司)为龙头、乡镇农资超市为骨干、遍布全市广大农村的村级综合服务站为基础的全市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并实现与全省农资经营网络的有效对接。按照农民需要和市场要求不断完善和规范经营网络,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到2010年,把化肥、农药、农膜经营份额提升到90%左右,而且广泛介入种子、农机具等经营,成为名符其实的农资综合服务力量。


  2.加快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按照省社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要求和“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系统网络资源,在县城建超市和配送中心,在集镇发展连锁综合超市,在村落发展便利店,由上而下逐步形成以县城为重点、集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体系。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以利益连接和利益分配为纽带,积极与省内外大型连锁企业进行合作,吸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低成本起步和低风险扩张,加快网络建设步伐。力争到2010年,建成一个覆盖农村、连接城乡、经营活跃的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并逐步培育成为农民消费的主要载体。


  3.加快农副产品经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经营服务设施和闲置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场进院,在农产品主产区、集散地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带动辐射能力较强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贸市场。同时,加快原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步伐,加强市场软硬件建设,尽快完善农产品市场的信息网络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大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规范经营管理,提高规模,促其上档升级。各县区在“十一五”期间至少要建成一个有规模、上档次、见效益的农副产品市场,市直系统完成果品批发市场的改扩建工程。到2010年,逐步形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相结合,大中小市场相结合,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相结合的高效畅通、开放有序的农副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4.加快农村商业合作社建设。积极探索和组建农村商业合作社,通过开放办社,把分散的各类商户组织起来,提高农村商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各类商业经营组织和个体商户的组织与协调,促进农村各类商业组织改造设施,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信誉,净化农村市场,为农民群众提高更方便、更实惠、更安全的服务。头两年,每个县区抓好2—3个试点,后三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实现每个基层社兴办一个商业合作社的目标。


  (三)深化改革,激发供销社的发展活力


  1.深化社有企业改革。第一,明确改制思路。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社属企业以“两个置换”方式为主的改革力度。对有基础、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和重要的生产、生活物资经营企业努力培育成为为农服务的龙头、发展的依托、创效的骨干,对这类企业原则上必须由市、县社控参股,立足于做大做强。对有一定发展条件的中小型企业,组建一批有限责任公司,做为发展合作事业的补充。对失去经营优势,没有市场前景的社有企业,积极争取政策,下决心实施破产。要不断加快改制步伐,力争到2007年底,完成全部改制工作。第二,要完善企业改制后续工作。按照改制程序,逐个环节抓好落实和完善,确保社会稳定。对改制后的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公平开放的用人机制,规范合理的分配机制、严格有效的约束机制,促进社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三,积极探索社有资产监督管理方式。在两年内建立社有资产经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有效制衡的组织体系和社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机制,向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能过渡,维护所有者权益,达到社企分开的目的。第四,妥善处理改制相关问题。一是抓好减债解困。把改制工作和减债解困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通过改制达到减轻企业包袱、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增强活力的目的。二是严防资产流失。做好资产的清查、审计、监督工作,规范社有资产的处置方式,实行阳光操作,确保社有资产不流失。三是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统筹考虑企业、职工、债权人的切身利益,尽可能平稳解决各方利益冲突。


  2.深化基层社改革。从实际出发,采取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对基层社进行改革。一是统筹考虑系统经营服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结合小城镇建设,合理调整基层社布局,按照经济区调整基层社建制,做强做大一批中心集镇基层供销社,保留网络建设的骨架。二是对已经实施全员置换身份的基层社,围绕农民生产、生活、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按经济区域抓好重组、重建工作,广泛吸收农民和职工入股,通过投资合作、经营合作、服务合作,实现产权多元化,发展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站、庄稼医院、乡村超市等多种服务和流通形式,完善服务网络。三是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丧失服务功能的基层社,按照有关政策,在妥善处置资产、安置人员、清偿债务后予以破产或撤并。四是城市供销社充分发挥置身城市区,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等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市场、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等新型产业,打造城乡“双向”流通网络,扩大农产品的经营范围,为农产品进城创造便利通道、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为城市居民建立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到“十一五”末,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机制灵活、功能完善的基层组织体系。


  3.加快村级综合服务站(农家店)建设步伐。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多形式、多途径的开放办站思路,结合“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引入现代经营理念,适应农民生产、生活的新需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日用消费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机具维修、农副产品收购等多种配套服务,逐步把村级综合服务站办成当地农村的消费购物中心、科技服务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三大流通网络的终端。综合服务站的建设要逐步统一标识、统一进货,全面提升供销社在农村市场的地位和形象。前两年要抓好100个形式规范、运转有效的样板站建设工程,并认真总结经验。后三年逐步加以推广和发展,力争到2010年,在完成已建村级服务站的完善、规范工作基础上,总数达到600个,并最终覆盖绝大多数行政村。


  (四)提高管理水平,做强做大专营工作


  1.做好盐业专营和盐政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严格落实各项专营政策,自觉维护盐业市场秩序。不断完善服务措施,继续推进和巩固食盐网络建设,合理布设零售网点,积极推行连锁配送,构建渠道顺畅、方便快捷的食盐供应网络。继续提高小包装食盐的覆盖率,巩固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各级盐政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强化对食盐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加大检查、宣传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盐业违法和犯罪活动,确保全市人民用上放心盐。


  2.做好烟花爆竹安全经营工作。不断创新经营机制,挖掘经营潜力,拓展市场空间,增加市场份额。不断加大私炮打击、查处力度,净化市场秩序。以市专营公司为依托,构建全市性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经营体系和统一管理、安全高效的烟花爆竹经营网络,实现年经营额递增10%。加强执法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好执法检查工作。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不断细化管理措施,加强仓储安全管理,严把进货、销售环节,确保烟花爆竹经营安全,无安全责任事故。


四、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的保障措施


  1.坚持开放办社的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自我封闭的传统体系,实行多层次、多领域、整体性、全方位开放,重点要在组织、资本、人才开放方面作文章,建立新型合作组织,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引进人才,打造全新的、有竞争力和经营活力的供销合作系统。


  2.不断提高供销社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县级社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县级社领导班子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一批立志献身供销合作事业、懂经营、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对系统发展的统筹和领导能力;二是强化对职工和社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切合实际的培训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大力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抓好职工的知识性、技能性、政策性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改善队伍结构;三是广泛引进人才。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调同行业的技术业务骨干和经营管理骨干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引进人才,不断壮大队伍的实力。


  3.抓好典型。充分挖掘基层的智慧和实践经验,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方向性、示范性、有说服力的典型,切实搞好经验总结,在全系统大力推广。同时,认真学习借鉴外地改革和发展的典型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推广,使好的做法和经验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带动系统工作的整体开展。


  4.强化市社对县级社的指导。市社要创新开展系统工作的方式、方法,多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发现和挖掘基层典型和先进经验,采取现场观摩、典型引路、工作督导等方式,强化对系统工作的调度。积极想办法、定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县区社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县区社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以及党委和政府内部信息、简报,采取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加大对自身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展示供销社的新经验、新探索、新成果,扩大供销社在服务“三农”方面的影响。


  6.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多汇报、多请示,既要汇报工作中的成绩,又要汇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领导全面了解供销社的情况,加深对供销社的印象。同时积极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和联系,争取广泛的理解和支持,解决实际问题,为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环境。


(来源:秦皇岛市人民政府  20100913)

 

责任编辑:北一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