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1年3月底,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年报悉数发布,实现净利润达到5388亿元,较上年增长31%,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实现双降,资产质量普遍提高。如此良好的业绩,却并未引起资本市场的青睐,目前银行业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普遍偏低,五大行市赢率为8——9倍,市净率仅为1.4——1.9倍。这可能和日益趋严的监管有关。近些年来,监管部门在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宏观审慎监管,强化逆周期监管;加强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风险监管;提高房地产信贷风险监管标准。为此,本文从2010年大型商业银行年报着手,试图找出一条线索:银行业在日益趋严的监管环境下努力实现高盈利,以应对监管标准提高等不确定经营环境和未来潜在风险;而监管部门为推动改变银行业单纯追求规模、速度和市场份额的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提高监管标准。我们认为,银行业必须在高盈利与严监管平衡间寻求突破口,探索与自身比较优势和所在市场特点相适应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我国商业银行在努力保持高盈利规模以应对各种不确定经营环境
外部融资退潮后,商业银行资本金亟需利润补充
商业银行资本金来源主要有三种:通过股票市场IPO和配股等方式、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可转债和次级债等方式、通过企业自身积累采取利润留存方式。2010年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前两种方式进行大规模融资,在2010年年报发布会上,各大行几乎一致表示,未来2——3年无外部再融资计划。由此,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重担落在利润留存身上,这对商业银行盈利提出较高要求。
首先,2010年商业银行大规模外部融资后,其资本充足率超过监管要求程度有限。截至2010年底,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2.27%、11.59%、12.58%、12.68%、12.36%,超过现行监管要求程度有限,而农行资本充足率仅为11.59%,基本触及到11.5%的监管红线。
其次,商业银行暂停未来2——3年再融资计划。工行明确表示未来3年无资本市场融资安排,将主要通过资产结构调整来提高资本充足率;农行表示两年内不再股本融资,可能计划发行次级债补充一部分资本金;中行表示2012年底前不安排股权融资,可能安排非股权融资计划;建行2010年无再融资计划,近、中期均无向市场融资计划,希望3年内不再融资;交行也在2010年表示无再融资计划。
最后,2010年的商业银行高利润规模主要用于补充资本金。与商业银行较高利润规模相比较,其补充资本金的要求同样迫切。2010年五大行派息率明显下调,如工行由2009年的44.7%下降至38.3%,中行由43.8%下降至37.4%,建行由43.9%下降至37.9%,农行和交行的派息率最低,均不到20%。
监管工具的不断推出将进一步侵蚀银行利润
金融危机后,制订新的资本监管标准已成为国际银行业监管机构的共识。中国香港、英国、新加坡等经济体的监管当局都已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红线提高到12%——16%。与此相比,当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11.5%的标准仍然“温和”,一旦监管标准继续提高,其达标压力较大。
2010年年报发现,不少商业银行未雨绸缪,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拨备力度,减轻2011年面临的监管压力。以拨备率为例,最新的贷款拨备率(即拨备/贷款总额)要求不低于2.5%,无论商业银行是否出现不良资产,只要投放信贷就必须计提拨备,这对商业银行的约束更强。根据各大型商业银行年报,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分别为2.46%、3.40%、2.16%、2.52%、2.08%,仅农行和建行达标。建行由于2010年四季度计提拨备160亿元,拨备率刚刚达到2.52%的水平,未达标的商业银行需要计提大量拨备,将会侵蚀利润水平。
根据2011年预计新增贷款规模,工行约8800亿元、中行约6000亿元、建行约7500亿元、交行约4000亿元,如果2011年五大行贷款拨备率达标,根据我们的估算,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分别需要再计提拨备情况为247.2亿元、无需额外新增、342.5亿元、176.4亿元、193.9亿元,上述计提拨备合计高达960亿元,这一金额占其2010年全年净利润的18%。
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背景下,银行业净利息收入增幅将会收窄
根据国际经验,美国、日本、台湾地区等经济体在利率市场化后均出现了利差收窄的趋势,如美国存贷款平均利差由利率市场化前的2.17%下降到之后的1.63%,日本由3.15%收缩到2.33%,我国台湾地区由4%减少到不足3%。2010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发表了《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对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了分析。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再次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监管机构开始着手寻找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将呈逐步下降趋势。利率市场化加剧了银行同业间的竞争,促使银行抬高存款利率以吸收更多存款,同时压低贷款利率来争夺优质客户,从而导致利差明显收窄,导致银行盈利大幅下降。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后,将会收窄利差和息差水平。首先,从利差方面看,以6个月期限为例,参照当前6个月Shibor和理财产品收益率估计放开管制后的存款利率水平,上述产品利率平均为4.3%,而同期存款利率为2.8%,放开管制后存款利率可能上升约1.5个百分点,相应利差水平将由当前约2.8%下降至约1.3%,这对我国银行业利润产生巨大挑战。其次,从息差方面看,当前我国银行业息差水平约为2.4%,经测算,综合考虑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变动将使商业银行息差下降至0.7%——1.2%。按照息差下降至1.2%测算,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下降约35%;按照息差下降至0.7%测算,净利润下降约50%。虽然我国利率市场化不会一下子完全放开,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利差和息差逐步收窄将不断挤压商业银行利润规模。
监管部门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业务,商业银行潜在风险仍未完全释放
(来源:大河网 20110614)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