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中国经济衰退:“日本式的”?

    对于日本经济以往十几年走走停停的国民福利效应,尤其是对高薪阶层实际生活与福利的影响,需要重新审视。


  无论就官方公布的经济统计数据来看,还是借助规范的宏观经济分析,都不难得出结论,自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的表现可谓“走走停停”,好一阵儿坏一阵儿。自那以来的近20年间,日本经济“零增长”乃至负增长的年份,当不少于10年。由此印证了日本经济界一个自嘲式的说法:“失去的十年”!


  按理说,一个遭受了多年经济走走停停折磨的国度,国民生活当是很艰难的了!然而当你来到这个国家,当你去它的大小城市走上一圈,当你通过与日本朋友的闲聊算算他们的收入“性价比”之后,便不由地会忘掉经济衰退一词,取而代之的是“繁荣”、“发达”、“文明”以及“国民素质”等字眼!因为到处感受到的似乎是繁荣而非衰退。而且,那里的商店与商品档次要高得多,消费秩序与消费环境要好得多,商家与顾客行为举止要文明得多!由此我的头脑中不时地生出一个疑问,这难道也叫衰退?难道经济学家们搞错了?我相信每一位近期到过日本的中国经济学人,都会生出这样的疑惑来!


  一面是差池的经济数据,挨骂的政府,经济数据不佳导致的政府“走马灯”似的“换班”;另一面是繁荣而整洁的街市,良好的社会治安,地铁、火车站潮水一般的“赶车族”,商业中心潮水一样的购物族……如此等等,全然没了旧电影旧小说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经济萧条期间那种可怕而混乱的场面。诸如此类的现实,与我们关于经济衰退的某些先入之见形成巨大反差,都令人禁不住要生出疑问,这能叫经济“衰退”吗?我曾在一文中说过,如果要叫经济衰退的话,可称作“日本式的”衰退了。这听起来颇有几分“中国智慧”的味道。基于近年多次赴日访学、小住的亲身经历与亲眼所见,我以为对于日本经济以往十几年走走停停的国民福利效应,尤其是对高薪阶层实际生活与福利的影响,需要重新审视。


    经济学家判断一个经济体的好坏,往往盯住几组宏观数据,最重要的是GDP增速尤其是人均GDP增速,此外还要加上财政赤字、资本市场表现等“技术指标”。若拿这些常规数据判断,不难否认日本经济的糟糕表现。然而如若撇开这些枯燥的数据,深入到日本活生生的社会经济之中感受并观察一番的话,我想多半人会同意我的如下看法的:过去近20年日本经济的走走停停,并未对其国民生活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实际上近些年来,日本国民生活与福利水平不仅未有下降,多半还得到了改善与提升。仔细琢磨便不难发现,这种提升多半与以下因素联系在一起:一个是大跌的房价与房租,由此极大地缩减了大众花在居住方面的开支,而将“余钱”用于别的消费上。在经济崩溃之前,日本大城市白领家庭要买一套单元房,至少需要20年的积蓄。随着不动产价格的崩溃和房价的一落千丈,缩短到了10年左右,同期大小城市的房租平均跌了近一半。另一个是消费品价格的下降,由此提高了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泡沫经济崩溃以来的近20年间,日本各种消费品的价格指数多年都在零上下徘徊,有好几年呈负增长或曰“通货紧缩”。这对于一般工薪阶层而言,即使名义工资不怎么涨,但随着消费品价格的下降,实际收入无疑是上升了。第三个因素是国际化。过去近20年间,日本企业大举投资海外,建立了大批海外生产基地,纷纷将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移往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将高端环节保留在国内。由此不仅获取了直接投资的巨大收益,而且借助国际贸易的福利“剪刀差”,获得额外的福利。别的不说,单是中日贸易,对于日本大众的福利贡献就不可谓小。说的明确些,在“日本式衰退”中,日本大众从“中国制造”之物美价廉中无疑是获得了巨大好处的!


(来源:浙江日报  20100330)


责任编辑:叶子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