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类是我国外贸出口的大宗商品。记者在此间举行的第96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采访了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鞋分会等多个相关部门及部分制鞋企业,全面了解并分析了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鞋业出口的现状、面临的障碍以及欧盟、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和应对措施。
鞋业出口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目前有各类制鞋企业2万多家,出口企业超过5000家,2003年全国制鞋总产量近70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53%,鞋类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60%以上,并处于主导地位,在资源、劳动力、价格等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
我国鞋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和欧盟,其中美国市场占出口的50%以上,除此以外,鞋类出口还遍及东南亚、非洲、南美、俄罗斯、香港等近130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鞋类产品出口量43亿双,出口总值10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003年,我国共出口皮面皮鞋10.4亿双,出口金额53.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11%。其中,美国仍是我国皮面皮鞋的最大出口市场,占该产品出口总额的60.6%;欧盟占10.5%,为第二大出口市场;俄罗斯占6.6%,居第3位;其次是香港和日本,分别居第4和第5位。
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份,我国鞋出口总量为369729万双,出口总额达917942.9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0.1%和18.1%。
从产品层次看,目前我国鞋业出口绝大部分仍是中低档品种,价格较低,一般在10——30美元之间,很多甚至低于10美元。今年9月发生在西班牙的“焚鞋”事件中被烧掉的鞋平均单价只有5欧元。出口鞋高档及自有品牌所占比例很小,且出口产品多以贴牌生产(OEM)方式进行,例如,我国生产的鞋类产品大都在美国的低档鞋店销售,虽然在美国的中、高档鞋店中也可觅到中国鞋的影子,但价位明显低于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等国的产品,而且所有中国制造的皮鞋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均使用国外商标和品牌。一些同档次鞋价格在国外市场都要低于原产国产品,有些甚至于越南、泰国等国的出口产品。
从出口企业看,民营企业占绝大部分;从出口地域看,主要分布在浙江温州、福建晋江、泉州以及广东、山东、四川等地区,并已建立起多个鞋业制造基地;从出口规模看,目前出口金额在1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超过2200家,占出口企业总数的近一半。
鞋业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
我国的鞋类出口大多属于中低档产品,出口价格较低,这就使鞋类出口频繁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据了解,自1979年以来,加拿大、欧盟、新西兰、墨西哥、南非、智利、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接连对我国鞋类产品提起反倾销指控,涉及各种鞋类产品,给我国鞋类出口造成很大损失。自1995年以来,欧盟接连对自中国进口的部分鞋类产品进行数量限制和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虽然到2005年,欧盟将全面放开进口限制,但以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为主的欧洲传统制鞋国则希望凭借其自身的技术及经济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为借口,不断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等,对我国的鞋类出口进行限制。如在其制定的技术标准中规定,劳保鞋等需要取得欧盟CE安全认证标志,对制鞋用皮的PCP残留量也要进行严格测定,甚至对发泡剂的含量都有严格限量。而我国目前的制鞋材料与这些技术、环境标准规定的要求尚存很大的差距。
欧盟东扩对我国鞋业出口的影响
今年5月1日,欧盟完成了历史上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等10国正式加入欧盟。东扩后的欧盟将拥有4.5亿的消费者,市场规模超过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总和。欧盟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GDP占世界的1/4。这么一个规模巨大而且潜力十足的市场对世界任何一个贸易伙伴来说都意味着机遇,更何况,扩大后的欧盟将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欧盟东扩,对中国鞋类企业而言,是开拓欧洲鞋类市场的有利时机,同时更是巨大的挑战。首先,原来存在于东欧各国的不同关税制度、外贸进出口审批程序以及相关法规都将随着加入欧盟而统一,我国的鞋类出口商可进入一个有着4.5亿消费者的巨大市场。
其次,欧盟扩大后,其共同贸易政策、企业运作规则等将同样适用于新成员国,今后与25个欧盟成员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时可简化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并缩短审批所用时间。关税水平的降低对扩大我国鞋类对欧盟的出口也将大有益处。目前10个新入盟国家的工业制品平均关税水平是9%,普遍高于欧盟现有成员国6%的平均水平。欧盟东扩后,新入盟国家的关税会大大降低,这将有助于降低我国企业与新入盟国家的交易成本。
第三,欧盟东扩后,随着10个新入盟国家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其产品劳动成本的增加速度有可能快于我国,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将得以保持。
欧盟扩大在给我国带来更多市场准入机会的同时,在货物贸易(包括配额、关税、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服务贸易、投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等方面也将给我造成一定的利益减损。
首先,欧盟东扩对于中国鞋业出口的一个最重要影响就是反倾销问题。入盟前,中、东欧10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较为宽松。但这些国家入盟后,欧盟严厉的反倾销规则及措施将会自动适用于新成员国,这将对我国鞋产品出口造成一定的打击。
其次,统一市场后的进口产品技术标准将有所提高,各新成员国入盟后按照欧盟的统一产品标准生产并进口商品,而原来东欧10国的技术标准相对较低,我国企业较容易满足甚至超过其标准,入盟后,原有的较低标准将被欧盟“严格甚至苛刻”的安全、环保、卫生等标准所取代。为此,我国的鞋类出口企业将要为更高的标准付出更多的努力,原有的成本优势也将随之减少,同时,一系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台,将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制约我国鞋类出口的瓶颈。
第三,欧盟内部市场实行零关税政策,区内贸易的增长也不可避免地将对中国鞋类出口造成一定的冲击。
(来源:中国纺织网 20041101)
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