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传言,但却像一枚重磅炸弹。
近日(2009年12月2日),沃尔玛欲洽购家乐福在中国和拉美地区的门店的消息甚嚣尘上,而来自中国台湾的大润发营业额超过家乐福的事实,似乎从另一角度为这种传言增添了新的想象力。
尽管据说家乐福已明确拒绝了沃尔玛,但仍有业界人士臆想,如果沃尔玛与家乐福之间的并购一旦成立,将有可能打破现有中国零售业尽管外资零售企业咄咄逼人但中外零售商还相对平衡的格局,众多中小零售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甚至遭遇“兵临城下”之困;更何况还有大润发、韩国乐天这样低调而凶猛的后来者。
外资零售商中国扩张大跃进?
沃尔玛在中国的扩张势头显而易见。
截至目前,今年新开店数量已经接近50家,比之其往年年平均开新店10多家到20多家的速度,沃尔玛今年的扩店速度起码提升了40%以上。藉著这股势头,沃尔玛今年在华门店数量已经超越了家乐福,成为外资零售巨头中在中国区门店数量最多的企业。
提速扩张的外资企业远不止沃尔玛一家。
自我国发布《外商投资商业试点办法》后,外资零售业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政府正式批准进入的中外合资零售商业企业虽然只有20多家,但实际上进入中国的外资商业企业却超过了300家。目前,世界50强的零售企业中,有70%在中国布下了棋子。知名的零售业巨头除了沃尔玛和家乐福,还有TESCO、麦德龙、伊藤洋华堂、欧尚、永旺、家得宝、宜家、百安居、百盛、乐天、大润发等,这些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越做越大,连锁店越开越多。
“进行跨区域并购成为外资零售发展的重要手段。外资零售的扩张方式也由合资逐渐转向并购。对于区域市场而言,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内二三级市场的零售商业资源将成为并购的重点。而商业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连锁零售公司或百货公司,由于跨地区发展难度加大,净利润增长相应趋缓,也有可能成为外资或民企的并购对象。零售业正在成为兼并收购的热点领域之一。种种迹象显示,越来越多的跨国零售企业开始把并购国内商企,作为拓展中国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对此做出了这样的分析。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国内零售企业集中度还较低;在整体行业回暖与零售巨头力拓二三线城市的双重背景下,外资巨头出现并购热潮。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认为:“外资企业在经济不景气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本国零售市场普遍疲软,业绩下滑。反观中国,由于经济整体经济基础较好,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措施得力,零售市场所受影响很小,市场前景看好,把中国当成避风港。由于自建成本较高,因此并购纷纷出现。外资零售巨头看到好的并购题材,一定会强取。”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内资连锁零售企业虽然仍占多数,但是增长速度、市场份额的增长态势和可持续赢利能力,已经远远落后于外资零售企业了。
和国外零售企业相比,我们普遍存在着零售企业规模偏小、经营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不到位、采购物流管理不完善、信息技术应用不熟练、配送系统没有或薄弱等问题。这给我国大型综合连锁超市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宋则十分担心。他认为,目前外资企业拥有的巨额订单、大规模采购,虽有促进外贸出口的短期作用,但也存在“影响力滥用的垄断”,即凭借网状流通渠道优势和定价优势向制造业终端乃至向中上游产业链实施纵深控制的战略考虑。外商所给的批量和价格订单,事关众多制造商的生存。外商已经发起的大规模进攻,决不仅仅是中国流通业的自身命运问题,更将牵涉和控制到中国大大小小制造商们的产供销命脉,直至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因此,壮大国内流通业十分迫切,战略意义深远。
政府要强化监管
宋则分析,当前外资在流通领域的超速扩张已经越来越偏离开放的初衷和期望,有些苗头和动向值得高度警惕,需要做出与时俱进的果断决策。外资在最具成长性的主流业态的超速扩张,正在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值得我们高度警觉。
事实上,为保护本国薄弱产业和中小企业,发达国家有很多法规和政策。
英、法、德、日、韩等国为了有效地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纷纷出台系列限制外资企业肆意扩张、形成垄断的政策。相比而言,在保护中小企业这方面我们显得有些经验不足。
洪涛分析认为,外资进入流通业,促进了国内流通业的发展。他认为,引进外资的正面效应主导时期基本已经结束,负面效应开始上升到了值得高度警觉的主导方面,政府应阻击外资的恶意并购,但同时要创造和保持公平竞争的环境。
洪涛强调,目前外资企业拥有的巨额订单、大规模并购,加上全球采供销一体,促使了国内流通经济的调整。外资通过超低价大额订单机制和巨额采购,已掌控了国内产品的流通渠道,以极低的采购价,“威逼”中国制造业屈从于其构建的全球供应链,纳入其苛刻的产业控制体系,牟取高额利润。
专家们建议,中国应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就国内流通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做出独立自主的政策安排,包括实施产业损害调查和反流通业倾销;依法限制、阻止恶意并购,实施反并购;商业网点立法,并严格执法。洪教授认为,当前,最紧迫的是纠正地方政府擅自对外资零售商实施“超国民待遇”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做到“内外一致,大小一致”。
赖阳说:“外资超市威胁着我们中小企业的生存,但我们政府依然要保持公平竞争。我们如果刻意去保护中小企业,这样反而不利于它们发展。单从市场来说,我们要引进内资的考核制度。政府可以适当把权力下放到省级单位,引导地方企业因地制宜,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并鼓励企业上市。这样,可以大范围地解决本土零售企业的难题。”
宋则建议,要壮大国内的流通业。政府应该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外资零售巨头可以利用全球化战略,整合资源,统筹运营,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地区市场某个时期的得失。因此,中国尤其要关注外资零售企业对国内零售企业的损害,扫清法律障碍,实施产权损害调查。对于中国流通企业而言,可以凭借现有的销售渠道和先进技术,效法欧盟反倾销的方法和经验,努力在流通领域实施反倾销。
外资零售将加大对华投资力度
明年将至少有5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从外资零售企业的口袋流入中国市场。屈臣氏、家乐福、TESCO等外资零售巨头为抢占中国市场份额,已经计划明年加大对华投资力度,为了配合他们在中国的快速扩张,上述外资“强人”先后启动了架构调整策略。
距第450店落成才不过短短三个月,亚洲最具规模的个人护理店巨头屈臣氏近日在上海又迅速突破500家门店大关。“2009年公司计划新开不少于150家门店,到2011年全国门店数量达到1000家,覆盖近百个城市。”屈臣氏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罗敬仁透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屈臣氏明年拟投入8000万美元用于扩张,折合5.5亿元人民币。
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全球总裁罗盛中之前表示,明年将在中国开出20——25家门店,按照业内人士估算,每家门店的投资将不少于1000万元,最高达到3000万元的标准,家乐福明年投入中国零售市场的资金将在2亿——7亿元之间。
而英国零售商TESCO更是豪气十足地计划明年在中国开出3-5家自建的购物中心,这些购物中心最少的投资都在4亿元左右,加上其高层透露TESCO明年的扩张速度不会低于今年的19家门店,粗略估计,其明年砸下的扩张资金将达10多亿元。
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今年已经在华开出近50家新店,之前其中国区总裁曾表示明年开店的速度还将保持。同时,台湾地区的大润发也不断在中国二三线城市攻城略地,内部人士初步估算,总投入不会少于5亿元。
外资零售舍得在中国投资,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中国的回报丰厚。按照屈臣氏亚太区行政总裁苏若禹的说法,中国目前已成为亚太区发展最快和最大的市场。其在中国的销售额每年递增超过25%。
责任编辑: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