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与探讨观念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和企业对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滞后,农业中“重生产、轻流通;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多数农户或者企业把大部分投入放在特色农产品增收上,对于保鲜技术和物流等后续农产品处理加工方面却投人不足。这种认识上的局限势必影响和制约北京市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健康发展。北京市特色农产品往往停留在生产环节,大多数是以原始产品的形式销售,不能实现农产品在非产地进行保鲜储藏和加工处理,提高附加价值。农产品物流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北京市在培育现代物流人才体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不重视农村物流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仅农产晶物流师资力量薄弱,而且教育体系不完善,加之北京市农村居民轻农的观念,目前留在农村的从业人员呈现严重的老龄化、女性化和兼业化趋势。而在从事农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农产品物流缺乏足够认识,专业物流人才的匮乏直接抑制了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发展北京市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对策与建议。加强特色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和应用新的物流技术采取优惠财税措施,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通过合理布局,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议政肘有关职能部门及相关科研单位,加强剐农产-晶物流设施的科技投入,重点支持一些涉及农产品物流设施的课题研究,重点扶植一些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包括新型农用运输车的研发、冷藏车的研发,新型保鲜库、冷藏库的研究与建设等。对先进设施的推广应用.政府短期内可给予一定的补贴,促进农民对新产品的接受和使用。
积极发展多元化的特色农产品物流主体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鼓励“生产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流通模式,实现物流规模化发展。此外,鼓励农民发展自己的合作组织一农民协会。通过农民协会引导农户或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以此更有效的推进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
发展新型特色农产品流通业态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鼓励社会投资,组建农产。情流通公司等第_二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但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还会根据零售商的信息反馈,对农户或农产晶生产企业直接下定单,培育定单农业,从而消除农业肓日生产。农产晶物流经营企业也可以依据国际惯例采用拍卖交易方式进行交易=可采用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办法,在平谷、大兴、密云分别建立大桃、西瓜、柴鸡蛋拍卖市场.通过拍卖竞价的方式,减少中间环节,缩短运输时问,加快特色农产品的流通,避免损失。
加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为了适应都市农业现代化的物流运作模式的需要。必须设计和开发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特色农产占占物流信息系统,运用物流信息平台将农业产业链中各个环节通过信息网络连接起来,以保证信息传递的畅通。向各经营主体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对于减少特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设农产鼎电子交易平台,使北京成为大宗农产品的重要网上集散地,使北京市特色农产品信息可以及时发布,吸引众多的国内外农产批发客户在平台上交易。由此促进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加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市场监管力度制定和发布批发市场、社区菜市场、生鲜超市的规范化标准,制定发布农产品卫生、安全和分级、包装标准;实行对农产品供应人、承销人和零售商的备案、不良记录通报制度和农产品安全责任连带制度。在条件较好的批发市场实现农产品分级、包装标准化,并试行拍卖制。同时建立北京市农产品物流全程监控与可追溯系统。为农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农产品监管部门提供一个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工具。此外,政府应陔实施农产品物流中心或者农产品经销公司的资质认证,要求从事农产品物流企业自身承担保证经营农产品安全无害的义务。建立农产品物流信誉保障体系,实行对农产品供应人、承销人和零售商的备案、不良记录通报制度和农产品安全责任连带制度。
建立特色农产品物流的“绿色通道”建立特色农产品物流配送“绿色通道”,对核准的特色农产品物流配送车辆免(减)收过路过桥费,降低农村物流配送成本。2008年,北京市出台了延长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拿免通行费政策。执行五纵二横国道主干线“绿色通道”上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继续免收通行费政策,京石高速北京段免通行费。建议北京市继续拓展特色农产占占物流“绿色通道”网络,覆盖北京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从而改善特色农产品的流通环境,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流通速度。
培育高素质的农产品物流人才队伍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素养的农产品物流人才是发展北京市特色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一个关键因素。北京市政府应鼓励对农产品物流理论研究,建立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要在高校拓展设置农产晶物流管理专业,资助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另一方而要支持行业协会举办从业培训,建立农产晶物流行业的职业终身教育系统。通过特色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促进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责任编辑: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