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尚处恢复之中,全国物价却出现普遍上涨。从粮油蛋奶到煤电水汽,从食品价格普涨到资源产品的劲扬,国内正经历这一场涨价风潮。据商务部商务预报监测显示,2009年12月27日,国内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123.97点,比上月同期上涨2.5%;同期生产资料市场也出现持续上扬,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26.35点,比上月同期上涨1.3%。
有学者进一步指出,继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后,12月CPI涨幅可能扩大至1.5%左右,物价回升由适度转为偏快。
资本供给过剩,助推物价劲扬
物价普遍上扬,是需求拉动还是成本推动,或是人们信心提升,推动通胀预测所致?每个人都在反复拷问。但笔者想说另一个版本,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我国国内物价上涨的推动因素。
物价上涨中有需求因素么?答曰有,什么需求在拉动,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国“四万亿”的政府投资需求拉动,拉动国内钢厂、电力等一批企业起死回生。也掀起了地方投资热潮,带动18万亿的地方政府投资规模,并广发地方债。
物价上涨中有成本因素么?答曰有,什么成本在推动,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天量信贷投放量令市场流动性过剩,国有企业手握着大量信贷用不完,充足的货币资本不仅流入了企业的新建项目,也流入了股市、楼市。
这就造成了一种悖论现象,市场利率高是通货膨胀的表象,但目前国内物价上涨背景下,我国银行利率是处于历史低位。企业用资,追求利润,当环顾发现实体行业没有多少利润可图之时,企业就将手中大量资本用于投资炒作。
而资本逐利性让任一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追逐对象。大蒜价格暴涨40倍,炒蒜暴富神话也深入人心。大蒜暴涨背后,游资身影闪动,流动资本过剩,股市楼市已然承载不了这么多投机需求。
股市楼市前途不可期
国家大力举措,令经济保持增长,2009年中国GDP增长保八无虞。
但打针吃药,病好了,副作用开始发作。病后初愈的虚胖,成就这轮物价上涨的虚阳现象,国内私营经济发展没有被调动起来,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形成与否,尚待观察,后期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考验。
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成为2010年货币政策基调。但笔者认为,这是政府呵护市场心态,借用温总理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不过,信贷收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十一、十二两月,人民币新增贷款都将在三千亿元左右,与前三季度的每月动辄五六千亿的信贷投放量相比,银行信贷延续收紧。
股市2009年火了一把,8月份后出现调整,目前处于不温不火状态。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只不过当大家都看懂的时候,股市已经预示另一个阶段了。
再回到另一个重要指标,进入12月份,美元指数开始反弹,目前升势明显,12月29日美元指数收于77.886点,比月初上涨4.7%,不足一月,涨幅将近5%。有观点称“美元恢复强势之时,中国股市房市将遇雪崩”,不知这样的预言能否应验。
但是,中国楼市依旧疯狂,国企买地,银行提供资本,货币流动性也罢、资本逐利性也罢,“中国式楼市”正在上演。迪拜地产泡沫破灭,迪拜危机的警示,没能为中国房地产降温。2009年10万亿天量信贷推高了房价,但,一旦信贷紧缩,挤掉泡沫,整个国民经济将受到打击。
责任编辑: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