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重庆市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

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特定的生产区域、特殊的产品品质、独特的市场优势,并具有一定生产传统和产业基础,经过扶持和培育能够尽快形成适度生产规模,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性农产品。我市光热水土资源区域性特点明显,物种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独特优势和潜力。通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特色农产品已有一定发展,并逐步成为深化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人们生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同时,日益融合的国内外市场对发挥比较优势和做大做强区域特色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为全面推进我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战略地位

实施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突破口”,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来源”,对提高全市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和统筹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

整合资源,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适应新阶段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和多样化需求和农业提效增值的需要,科学发展特色产品和产业,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在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同时,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

(二)是区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

我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物种资源多样,孕育了大量的名、优、稀、珍品种资源,具有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和潜力。按照“调高、调优和调出效益”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培育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群,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保护和提高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发展特色农产品,建立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增强特色农业发展后劲,有利于提高区域土地产出能力,有利于提升我市农产品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四)是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

发展特色农业,建成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加工、储藏、保鲜、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推进的有力保障

发展特色农产品,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走节约、清洁、安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发展现状

(一)资源概况

我市地处四川盆地向盆边山地过渡地带,幅员面积8.23万平方公里。地质构造分属川中纬向构造带、川黔南北构造带、川鄂湘黔隆褶带、大巴山弧构造带,农业资源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产品。

1、气候资源适宜

重庆位于北纬28°10′~32°13′之间,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降水充沛、水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718℃,无霜期325345天。海拔35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10月上旬至中旬的气温可保持在18℃左右,秋季气候资源有利于许多作物生长。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平均每亩耕地拥有降水资源6002000立方米,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

2、土壤肥沃出产丰富

全市拥有3158.85万亩耕地(市国土局2004年末),空间分布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区占55.63%(其中水田和旱地分别占全市水田和旱地总面积的65.96%47.24%)500800米的低山区占25.9%90.1%的水田集中分布在8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区,25.4%的旱地分布在800米以上的山区。全市耕地土壤共有8类,其中水稻土占44.8%;紫色土占30.9%;黄壤占14.3%。水稻土肥力水平高,且多分布于水热条件良好的丘陵低山区。紫色土多分布于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是饲料(麦、玉、苕)、油料、果树、桑树、蔬菜等作物的主产区。黄壤集中分布在海拔8001500米的中低山地区。

3、立体农业特征明显

全市山地面积占幅员面积的72.84%,丘陵占20.03%,缓丘平坝占7.13%。山地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东部,丘陵集中在西部,中部则为山丘交错地带,缓丘平坝零星分布于各次级河流沿岸的阶地及石灰岩地区的溶蚀盆地。地势呈现东南高而西北低的特征。长江流经的地区为全市的低地,海拔73180米,与东部、东南部山地的顶峰相差2000米左右。显著的立体地貌特征,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

4、草资源富集

全市草地资源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的秦巴山、武陵山和大娄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为草食牲畜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市草山草坡面积3237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地2874万亩,占幅员面积的23.3%。全市人工种草面积达160.8万亩,年产草量400万吨以上。各种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1400万吨。全市各类草资源理论载畜量达1545万个羊单位。

5、水资源丰富

全市水域面积381.2万亩,占幅员的3.1%。境内除长江、嘉陵江、乌江三大河流外,尚有涪江、渠江、綦河、大宁河等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次级河流10条,辖区总水量达到4005亿立方米。在水域面积中,河流占56%,湖泊、水库、坑塘共96.95万亩,占25.4%。三峡水库形成后,重庆境内将增加60多万亩水面。

6、生物资源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动物资源有8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0多种,比较名贵的水产有10多种,畜禽类有猪、牛、羊、鸡等40余种。植物资源有4000多种,其中,有维管植物2000多种,栽培植物近千种。

(二)现实基础

我市特色农产品丰富,生产初具规模,产业化步伐加快,近年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特色农产品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

一是生产初具规模。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150万亩,产量140万吨,其中,榨菜面积48万亩占30%,产量84万吨约占60%,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2;加工辣椒近两年发展较快,种植面积占16%2000年全市种植加工辣椒2.5万亩,2004年达到18万亩,2005年发展到25万亩;魔芋、藠头、花椒、食用菌、姜、莼菜、草食蚕等特色蔬菜也有一定发展。特色水果种植达137万亩,产量35万吨,其中,南方早熟梨面积占49.3%,产量占60%;名柚面积占29.2%,产量占26.3%;柠檬、杂柑、猕猴桃、晚熟龙眼、枇杷、木瓜等特色水果在一些地区也有较快发展。特色粮食种植面积达250多万亩,主要包括加工马铃薯、酿酒高粱、菜用玉米、绿豆、荞麦、白豆、赤豆、葛、能源甘薯,其中,加工马铃薯达162万亩,酿酒高粱40.5万亩。名优茶叶62万亩,产量3.2万吨。名优中药材种植面积29万亩,产量4万吨,主要包括青蒿、黄连、党参、八角、薯芋。特色纺织材料种植面积145万亩,产量3.3万吨,主要是蚕桑、苎麻、黄红麻。名优花卉1.5万亩,以牡丹、腊梅、红掌为主。特种畜牧产品主要包括荣昌猪、四川白鹅、肉兔、长毛兔、重庆黑山羊、酉州乌羊、麻旺麻鸭、渝西乌鸡、南川土鸡、蜜蜂等,目前四川白鹅存栏680万只,年出栏170万只,肉兔和长毛兔各存栏1000万只和250万只,年出栏肉兔1500万只,兔肉产量1.5万吨,年产兔毛1200多吨。特色淡水产品包括胭脂鱼、岩原鲤、中华倒刺鲃、鲟鱼、大口鲶、优质鲫鱼,现有养殖规模13万亩,产量4.7万吨,其中,优质鲫鱼养殖面积8.6万亩,产量4.3万吨。

二是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全市拥有以重庆市渝兴食品有限公司、重庆华牧集团、涪陵榨菜集团、鱼泉榨菜集团、重庆市长德淀粉开发有限公司、渝东珍优水产品有限公司、重庆市东江水产发展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200个,其中国家级10个,产值达40亿元,惠及农户110万户,平均每户从中增收300元,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万州宏远批发市场、石柱黄水黄连产地批发市场为农业部定点市场。一大批特色农产品走出重庆,逐步占领国内外市场。

三是品牌效应初显。全市有各类特色农产品品牌125个,“涪陵榨菜”、“鱼泉榨菜”、“垫江牡丹”等知名品牌享誉全国,“九叶青”花椒为全国四大花椒品牌之冠,“骄王”牌花椒粉、保鲜花椒、花椒精等花椒系列产品被评为绿色食品,“石柱黄连”驰名中外,“荣昌冻乳猪”和“荣昌烤乳猪”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稳步上升,“万州柠檬”畅销东南亚及欧美等地。

四是带动农民增收效果突出。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市种植榨菜的农民达100万人以上,人均增收达371元,石柱县加工辣椒年产值达1.6亿元,人均增收200元,江津市农民种植花椒人均收入达到787元。

同时,我市特色农产品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区域优化布局尚未形成。各地农业结构雷同现状突出,生产规模小型化,结构调整行政区域化,区域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二是整体竞争力不强。特色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发展缓慢,传统特色品牌不够响亮,商品化处理水平低,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链延续不够,龙头企业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三是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不高。原有特色品种培育更新滞后,新的品种引进嫁接不足,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后,生产管理粗放,成本高,效益差。

(三)有利条件

1、政策环境优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决定》指出: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和山区立体农业,分区域搞好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布局。《农业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指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2、资源条件良好

独特资源优势是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前提,我市适宜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丰富的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具有较大的优势。

3、市场前景广阔

特色农业是充分利用特定区域内的农业资源优势,开发出经济价值高,相对效益高,品质上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试图寻找一种更自然有特色的食品,味道更鲜美、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的特色农产品显然迎合了这一趋势,农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市场需求是发展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只有发展特色农产品,才具备市场竞争力,因此特色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同时,许多特色农产品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加工原料,随着食品加工业、化工业和医药保健业的发展,特色农产品需求量将大大增加。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实施政策倾斜和项目推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统筹规划,扶优扶强,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区,形成与资源优势相适应的区域发展格局,保护和提高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与产业化开发相结合。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导向,瞄准现实需求,着眼潜在需求,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商品率高、开发前景广的特色农产品,用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带。

优化布局与适度规模发展相结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产业区和产业链,树立“量大不如质优,做大不如做强”的思想,在适宜区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确保产品特性。

科技支撑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加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绿色化,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突出重点与整体开发相结合。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优先发展优势比较突出的特色产品,重点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分期分批择扰扶持示范区建设,立足开发整个产业,打造名牌,构建特色产业群体,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三)发展目标

1、特色农产品的确定

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种多、分布广,按照特色农产品“两特一广”(特定区域、特定品质和广泛市场)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坚持“经济价值高、产业链长、市场竞争力强、开发增值潜力明显、技术成熟、规模相对较大、对农民增收贡献率高、见效快”的原则,本规划确定了加工辣椒、魔芋、藠头、花椒、食用菌、名柚、柠檬、杂柑、猕猴桃、枇杷、木瓜、酿酒高粱、四川白鹅、兔(肉兔、长毛兔)、胭脂鱼、中华倒刺鲃等16个优先发展的特色农产品。

2、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目标

2010年,实现“五个一批”和“两个提高”,在全市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重庆乃至西部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特色产品品牌,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带或产业区,建成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民致富,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显著提高特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建设16个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壮大16个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

——建成35万亩加工辣椒、20万亩魔芋和年产10万吨食用菌为代表的特色蔬菜产业带区。

——建成45万亩名柚、13万亩枇杷、10万亩杂柑、6万亩柠檬和4万亩猕猴桃等特色水果产业带区。

——建成100万亩酿酒高粱等特色粮食产业带区。

——形成年出栏2000万只四川白鹅、2000万只兔等特种畜牧产品产业带或养殖小区。

——建成年产2000吨胭脂鱼和年产5000吨中华倒刺鲃等特色淡水产品产业带或养殖小区。

 

四、区域布局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对全市优先发展的16种特色农产品进行规划布局。布局的原则,一是自然资源优越。资源富集,具有一定的生产传统、良好的生产基础和技术条件,原产地和适宜区优先;二是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佳,具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三是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地域性竞争优势,产地市场初具规模,流通渠道畅通,交通便捷;四是生产规模较大。集中连片生产,产品商品率高,市场份额较大,竞争优势明显;五是龙头带动性强。龙头企业服务半径能覆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好,与农户有实质性联系。

(一)加工辣椒

重庆历来是辣椒的主产区和主要消费区,干辣椒曾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2005年加工辣椒种植面积25万亩,加工辣椒总产值在3.5亿元,生产加工辣椒农民收入2.16亿元。

优势区域:石柱、綦江、南川、武隆、巴南、酉阳等6个区县,最适种植条件为海拔400米以上,温度1828℃,光照充足,水源良好,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壤土、粘土的微酸性土壤的区域。

发展目标:重点开展加工辣椒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创品牌。到2010年,建成加工辣椒生产基地35万亩,产量达到35万吨。

(二)魔芋

魔芋粉作为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石油、纺织印染及轻工等领域。在三峡库区、武陵山区海拔600米以上山区大量种植,为全国魔芋主产地之一,产量占全国的1/5。全市魔芋生产面积达10万亩,年产鲜芋3万吨,普通魔芋精粉0.2万吨,产值约1亿元。魔芋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200米,排水良好的平坝、缓坡、阴坡,适宜的土壤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微酸的轻质砂土。我市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部分地方是魔芋的最适宜地区。

优势区域:主要布局在三峡库区的开县、奉节、城口、巫溪、巫山、云阳等6个县,武陵山区的黔江、酉阳、彭水、武隆等4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魔芋生产基地20万亩,商品魔芋产量达到30万吨。重点开展无病毒魔芋良种繁育,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扶持一批优质魔芋生产、加工企业。

(三)藠头

三峡库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种植藠头历史悠久,全市现有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约10万吨。国际市场藠头罐头的需求量很大,开发前景十分看好。

优势区域:垫江、丰都、忠县、万州、奉节等5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藠头生产基地20万亩,鲜藠头产量40万吨。

(四)花椒

我市种植花椒历史悠久,面积达50万亩,为全国三大花椒基地之首。江津花椒基地被誉为“中国花椒之乡”,“九叶青”花椒为全国四大花椒品牌之冠,“骄王”牌花椒粉、保鲜花椒、花椒精等花椒系列产品已评为绿色食品。

优势区域:江津、巴南、璧山、綦江等4个区县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花椒生产基地100万亩,产量达到22万吨。重点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主攻精深加工增值,创建特色花椒品牌,开拓市场。

(五)食用菌

食用菌菌丝生长最低温度为2,最高温度为40℃。我市立体气候优势明显,可以终年生产;同时,我市食用菌生产原料资源充足,品种多样,拥有平菇、金针菇、香菇、蘑菇、鸡腿菇、草菇、茶菇、猴头菇、灰树花、大球盖菇、灵芝等十几个品种,技术力量雄厚。2005年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5万吨,创产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支柱产业。

优势区域:武陵山区和东北部山区重点发展高档真姬菇、白苓菇、滑菇、香菇等,保护性开发野生菌类资源,主城为中心的近郊区重点发展金针菇、蘑菇、平菇、香菇等鲜销品种,其余区县重点发展以作坊式菌种生产和庭院为中心的开放式生产,建成食用菌生产和加工的新型基地。重点在石柱、璧山、万州、涪陵、巴南、北碚等6个区县发展。

发展目标:培育名优高产品种,改进生产、加工工艺,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到2010年,食用菌总产量、产值均翻一番,分别达到10万吨、4亿元。

(六)名柚

我市柚种植历史悠久,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全市海拔400米以下的平坝河谷地区,年均温1719℃,年日照时数12001600小时,无霜期长达341天,少霜冻,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相对湿度6580%,土壤以紫色土为主,矿质养分丰富,是我国名柚最适宜生态区之一。我市地方名柚品种多、产量大,以长寿沙田柚、垫江白柚、梁平柚、丰都红心柚、巴南五步柚、忠县真龙柚等为代表的名柚种植面积33.4万亩,产量7.2万吨,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位。

优势区域:长寿、丰都、梁平、垫江、巴南、忠县等6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名柚生产基地50万亩,产量14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50%。重点是梁平虎蜜柚、丰都红心柚、忠县真龙柚的壮大扩充,加大果大质优长寿沙田柚、优质耐储垫江柚的选育力度,推广优质高产栽培管理综合技术。

(七)柠檬

我市柠檬有60多年的栽培历史,万州出产的柠檬果实在四川全省评比中多次获奖,万州区白羊镇为“柠檬之乡”。我市的生态条件特别适合种植柠檬,尤其是三峡水库区建成后,冬季变暖夏季转凉更适合柠檬生长。

优势区域:万州、潼南、江津、合川等4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柠檬生产基地6万亩,产量3万吨。重点实施品种改良,以尤力克、菲罗两个品系中的优良品种为主,亩产量由0.5吨提高到2吨,优质果率由30%提高到80%

(八)杂柑

我市柑橘种植条件好,是全世界柑桔最适宜生态区之一。优质杂柑即桔橙、桔柚、橙柚天然或人工杂交,既具桔或柚的剥皮性状,又有橙、柚特殊风味,鲜果供应期长,具有保健功能,被誉为“2l世纪柑桔的新星”。

优势区域:江津、万州、永川、涪陵、长寿、南岸等6个区县海拔400米以下的长江河谷地区。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杂柑生产基地10万亩,产量10万吨。重点进行品种改良,推广天香、诺瓦桔柚、兴津44号、胜山伊予柑等良种,产量提高30%以上。

(九)猕猴桃

武陵山区、大巴山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是猕猴桃生长的适生区,武隆、万盛、黔江、南川、奉节等山区猕猴桃种植初具规模,是山区农村的主要特色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目前全市猕猴桃面积2万余亩,产量1500吨以上,产值450万元。意大利元老猕猴桃公司与重庆恒河果业公司联手在重庆开发猕猴桃产业,给我市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优势区域:武隆、黔江、万盛、南川、綦江等5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猕猴桃生产基地4万亩,产量6.5万吨。重点推广红阳、海沃特、川猕1号、米良1号等良种,引进意大利的无病毒海沃特新品系,产量提高40%以上。

(十)枇杷

我市是全国枇杷主产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大足、永川、合川、铜梁等地,面积10万多亩,常年产量2.5万吨以上。重庆地区枇杷成熟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正值水果短缺期,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

优势区域:大足、永川、合川、铜梁等4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枇杷生产基地13万亩,产量6万吨。重点推广大五星、龙泉1号、早钟6号、金圣等良种,产量提高30%以上。

(十一)木瓜

綦江县是木瓜主产区,农民具有长期种植木瓜的经验和习惯。全市现有木瓜面积3万亩,产量3万吨。

优势区域:綦江、城口等2个县海拔8001500米的区域。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木瓜生产基地8万亩,产量5万吨。重点推广大罗木瓜,提高单产。

(十二)酿酒高粱

酿酒高粱商品率高,高粱籽用于酿酒,秸秆可用于架材、建材、造纸、板材等。我市海拔700米以下的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特有的地理、气候、生态环境,适宜生育期短、见效快的高粱生长,生产出品质独特的重庆酿酒高粱。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重庆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低,酿酒品质好,出酒率高,特别是优质酒率高。目前我市酿酒高粱种植面积40.5万亩,产量6.7万吨,居全国第8位。近年来通过品种引进和技术创新,推广高粱再生栽培技术,再生高粱亩产量提高到700公斤以上,最高可达1000公斤以上,成为我市所有的粮食作物中商品率最高、种植效益最好、生产优势明显的大春作物。我市旱地资源以及高塝望天田等易旱地资源丰富,为发展酿酒高粱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三峡库区和西部丘陵区的江津、万州、合川、永川、大足、南川、忠县、丰都、云阳、垫江、开县、綦江、荣昌、潼南、渝北、铜梁等16个区县(市)。

发展目标:主攻单产,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创建加工品牌。到2010年,建成酿酒高粱生产基地100万亩,产量30万吨。

(十三)四川白鹅

四川白鹅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鹅种之一,产蛋性能好,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遗传性能稳定,杂交配合力好,是我国鹅类一大优质基因库,是培育配套系中母系的理想品种,已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主要分布在重庆市荣昌、永川、涪陵等地区和四川部分地区。现存栏达680万只,其中核心种群5万只,年出栏商品鹅170万只。

优势区域:荣昌、涪陵、秀山、南川、永川等5个区县。

发展目标:加强四川白鹅种质资源保护,提纯复壮,到2010年,四川白鹅核心群发展到10万只,年出栏商品鹅2000万只。

(十四)兔

我市是全国著名兔毛产地,石柱县是我国长毛兔养殖第一大县。全市常年存栏长毛兔250万只,年产兔毛1200多吨,产值1.25亿元。兔肉以其高营养、低脂肪、肉质细腻的特性深受消费者青睐。肉兔在我市农村广泛养殖,存栏1000万只,年出栏1500万只,兔肉产量1.5万吨。

优势区域:毛兔布局在石柱、万州、忠县、奉节、丰都、开县等6个区县,肉兔布局在璧山、江津、永川、铜梁、荣昌、大足、綦江、潼南等8个区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存栏长毛兔500万只,年出栏肉兔2000万只。

(十五)胭脂鱼

胭脂鱼是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为我国乃至亚洲特有。我市在全国最早开展胭脂鱼人工驯养和繁育,并率先取得人工子二代繁育成功,我市拥有全国唯一的胭脂鱼原种场,是全国最大的胭脂鱼繁育基地,年产胭脂鱼占全国一半以上。驯化后的胭脂鱼适于池塘和水库放养,个体大,生长快,而其幼鱼体态奇特、色彩鲜明、斑纹醒目、游姿优美而文静,有很高的观赏性,曾经在世界观赏鱼大会稀有品种大赛中获得第二名。现有养殖面积1000亩,年产商品鱼50万吨。

优势区域:万州、梁平、长寿、璧山、巴南、合川、北碚、潼南、铜梁等9个区县(市)。

发展目标:到2010年,年产胭脂鱼2000吨,较2005年增长40倍以上。

(十六)中华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分布于长江上游水系,属广温、杂食、底栖性鱼类,是嘉陵江主要经济鱼类,我市可常年养殖。中华倒刺鲃最大个体可达25公斤,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名贵鱼类。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体污染严重等因素影响,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现市场售价不扉,仍供不应求,具有巨大的养殖开发前景。近年来,我市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成功,为该品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现有养殖面积5000亩,年产商品鱼2000吨。

优势区域:合川、铜梁、江津为中心,璧山、巴南、长寿、涪陵、梁平、万州、北碚、沙坪坝、渝北、万盛、潼南、永川、大足、开县、荣昌、黔江为重点,辐射和带动全市发展。

发展目标:到2010年,年产中华倒刺鲃10000吨,较2005年增长2倍以上。

 

五、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根据特色农产品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现实产业基础、辐射带动农户增收能力以及地方经济增长能力等条件,“十一五”期间,建设16个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

(一)建设内容

1、加工辣椒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石柱县、綦江县。

建设内容:①良种(苗)繁育、供应体系建设。建种质资源圃、原原种、原种圃,建立优良种苗繁育场、繁育基地,扶持加工辣椒新品种的选育;②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加工辣椒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50万亩;③加工辣椒加工产品开发。扶持企业研发新产品、新工艺。

2、魔芋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开县、酉阳县。

建设内容:①无病毒良种魔芋繁育体系建设;②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0万亩;③扶持魔芋加工企业发展。

3、藠头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垫江县、丰都县。

建设内容:①良种繁育及推广;②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0万亩,③推行标准化种植技术;④开展藠头深加工,加工出口藠头成品5万吨。

4、花椒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江津市、巴南区。

建设内容:①改良品种;②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0万亩,推广高产栽培技术。③加工增值。重点开发保鲜花椒、微囊花椒粉、鲜花椒油、花椒籽油、花椒精、花椒芳香精油、花椒麻精、花椒调味液、花椒香水、花椒祛痘乳等产品。

5、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石柱县。

建设内容:①高档食用菌。发展高档真姬菇、白苓菇、滑菇、香菇等;②食用菌基地。发展市民日常生活需要的鲜销品种,如金针菇、蘑菇、平菇、香菇等;③菌种生产。作坊式菌种生产以及庭院为中心的开放式生产,并把各类食用菌生产融入生态农业诸多模式之中。其中以农作物秸杆生物循环利用为中心环节。

6、名柚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长寿区、梁平县。

建设内容:①建名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万亩重点是梁平虎蜜柚、丰都红心柚的壮大扩充,加大果大质优长寿沙田柚、优质耐储垫江柚的选育力度;②研究优质高产栽培管理综合技术,提高效益。

7、柠檬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万州区、潼南县。

建设内容:①推广良种,主要品种是尤力克、维尔拉和菲诺柠檬;②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万亩;③改建北京柠檬1万亩,亩产由0.32吨提高到1.52.5吨。

8、杂柑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江津市。

建设内容:①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万亩,采取综合的农业技术措施,使特甲级果由现在的20%提高到60%,亩产由现在的8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②推广良种,以天香、诺瓦桔柚、青见、胜山伊予柑等为主。

9、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武隆县、黔江区。

建设内容:引进意大利猕猴桃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手段,在武隆和万盛建立高标准的全部采用意大利技术实施的猕猴桃出口优质果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园500亩。

10、枇杷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大足县、永川市。

建设内容:①推广良种,以大五星、早钟6号、白茂木、金圣、解放钟等为主;②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万亩;③开展枇杷深加工。

11、木瓜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及规模:綦江县。

建设内容:①单株选育1万株,栽植母本园100亩;②建苗圃场70亩;③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

12、酿酒高粱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江津市、万州区。

建设内容:①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万亩;②建设高粱品种改良中心;③建设亲本园扩繁基地;④良种制(繁)种基地。

13、四川白鹅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荣昌县、涪陵区。

建设内容:①建年出栏20万只的标准化示范场2个;②建立四川白鹅良种繁育基地;③白鹅加工。搞好鹅产品深加工,推进白鹅产业化发展。

14、兔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璧山县、石柱县。

建设内容:①建年出栏20万只肉兔的标准化示范场1个和年出栏20万只长毛兔的标准化示范场1个;③建长毛兔原种场和肉兔原种场各1个;④建兔毛专业市场1个,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组织形式,健全销售网络,促进兔毛就地加工增值。

15、胭脂鱼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万州区、梁平县。

建设内容:①建胭脂鱼良种繁育场1个;②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生产示范基地1个。

16、中华倒刺鲃标准化示范区

地点:合川市、铜梁县,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个(由合川、铜梁等2个养殖小区组成)。

建设内容:①建良种繁育场1个;②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生产示范基地1个,年生产中华倒刺鲃商品鱼200400吨。

(二)投资与效益估算

总投资10800万元,其中需要中央投资2700万元,地方投资2700万元,业主自筹5400万元。

通过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重庆乃至西部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特色产品品牌,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带或产业区,建成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民致富,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特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将显著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显著提高。据测算,16个标准化示范区建成后,年新增效益5亿元以上,带动5.4万户农民增收。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

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垄断性,是保证特色农产品质量的前提。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法规和政策,组织开展原产地区域划定、原产地命名、品牌标注等工作,实行依法保护,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保证质量和特色。

(二)建立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筛选繁育体系

建立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保护制度,制订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的长远规划,保护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建立特色农产品原种保护、良种选育、苗种繁育的技术体系,创新原、良种质量检测方法。开展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研究,摸清其野生近缘种基础情况,建立和完善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原生态地的自然保护区或生态库。

(三)建立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标准化生产是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一批产业发展基础好的重点区域,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农产品生产布局,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重点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种供应设施、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或HACCP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创立特色名牌产品。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培训,逐步推动标准入户。

(四)扶龙头促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龙头企业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载体。依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从事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培植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加工型和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形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新机制,促使特色农产品生产从分散的小农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五)建立特色农产品品质监控体系

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是增强特色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措施之一。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控、监测,全面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完善特色产区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非疫病生产区,提高对危险性疫病虫害的防范和控制能力;二是强化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环境质量、药物残留等综合性监督检测机构建设,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加快制定和完善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责任编辑:邓如柯

上一篇:重庆市优势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

下一篇:没有了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