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言
金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是浙江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处于全国经济最发达、科学技术力量最雄厚的长江三角洲南翼,邻近上海,是我国生产力总体布局中梯度开发、南北对流的中枢和先行地区。市辖萧山、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和淳安等七县(市)及市属六区,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7%。1999年底,全市人口616.05万人。
1999年,金华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拼搏,克服困难,顺利地完成了第九个五年计划,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225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八位。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比较宽裕的小康型转变。
21世纪初,金华市处于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矿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不断加大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力度,扩大矿产资源的有效供给;
——随着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矿产资源开发合理布局、矿业结构调整和加强矿山生态环境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高科技对矿业渗透的加快,要求控制资源消耗总量,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转变矿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附加值,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妥善解决上述诸多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以及《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编制《金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金华市矿产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宏观性、战略性、纲领性文件,是县(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是一切矿业活动必须遵循的规范。
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10年。基准年1999年。
二、规划背景
(一)矿业经济面临的新形势
21世纪,发展浪潮势不可挡。从国际背景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从国内环境看,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进入战略性结构调整时期,科技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现,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环境保护和治理任重而道远;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极其宝贵的机遇。
从现在起,到21世纪前10年,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体制改革已由原先的重点突破、单项推进,转变到以整体推进、综合配套、体制创新的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的外延扩张,进入了以追求质量效益、提高整体素质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新阶段;对外开放由部分行业、部分领域,转向全方位、宽领域全面开放的新阶段;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由相互矛盾转向主动适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阶段。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1225.28亿元达到33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2400美元提高到5800美元以上。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我市新一轮发展战略,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产业的矿业经济,必须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协调,与之和谐。
(二)矿产资源形势
1.矿产资源特点
本市经近50年的地质勘查,资源家底基本清楚。查明的矿种和矿产资源量居全省前茅,矿产种类多,非金属矿产有特色,尤以优质石灰岩、优质白云岩、钠基膨润土和优质建筑石料著称;名贵玉石“昌化鸡血石”被誉为国宝,闻名于世;天然矿泉水、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但缺煤、少铁、无石油,可供开发利用的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储量有限。截至1998年底,我市域内发现66种固体矿产,500余处矿床(点),其中具矿床规模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等矿产15种,矿产地20处,达到中型规模的矿床3个;非金属矿和建筑石料矿产18种、矿产地42处,探明的大中型矿床12个。
(1)金属矿产资源(包括贵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稀土金属)
我市的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铁、铜、铅、锌、钨、锡、钼、锑、汞、钴、镍、钒、铌、铍等16种,其中列于前11种矿产已开采利用和曾被利用。其余矿种主要以共(伴)生产出,未被利用,或未被回收。
金属矿产主要矿产地有:余杭市闲林埠钼铁矿,是浙江的第二大铁矿石产地,其中钼属中型规模,铁为小型,矿山处开发晚期;建德市岭后铜官铜矿,中型规模,是省内第二大产铜矿产地,处于开发中期;淳安县铜山锡铁矿,小型规模,开发晚期,服务年限已不足10年;临安市夏色岭钨矿,中型规模,是省内最大的钨矿,但由当地乡(镇)建矿开采已多年,处于开发中晚期;淳安县潘家铜矿,小型规模,铜品位较低;淳安县白沙畈锡矿,小型规模,正计划开发;富阳市东坞山银铅锌矿,小型规模,1998年建井投产,其性质属边采边探。
此外,尚有建德市石耳山铜矿、淳安县大坑源铅锌矿、富阳市上台门铅锌矿、导岭铅锌矿,均属低品位、矿体不稳定的小型矿床。有的已被少量开采。
(2)非金属矿产
本市非金属矿产相对丰富,其中石灰岩、白云岩和膨润土等储量大,质量优,是金华市的优势资源,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其它矿种有:萤石、重晶石、饰面石材(花岗岩和大理岩)、方解石、石英岩、明矾石、瓷石、砖瓦用粘土岩和页岩、铸石、水泥配料用粘土以及硫、磷等。
主要非金属矿种和矿产地如下:
石灰岩
探明的总储量达9.6亿吨(含水泥灰岩、熔剂灰岩、化工灰岩和水泥用大理岩),占全省储量60%以上;潜在资源量巨大,预测资源量在50亿吨以上。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金华市西湖区石龙山(风景区,禁采)、富阳市大山顶、建德市石马头等大型矿床。
白云岩
探明储量1.92亿吨,占全省储量90%以上。主要分布于余杭市闲林镇、中泰乡,桐庐县彰坞、临安市夏禹桥等地。富阳市导岭、上台门等地也有产出。余杭市闲林埠勘探明的一个大型优质熔剂白云岩矿床,矿石基础储量达1.08亿吨,远景看好。
膨润土
探明矿石资源储量约7600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90%。主要分布于临安市和余杭市。临安平山和余杭仇山两矿床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平山”、“玲珑”两矿由于城市建设,大部分储量将被地面建筑压覆;“仇山”系40余年老矿山,开采深、成本高,扩大开发有一定的难度。
萤石
储量183.5万吨,占全省总量的8.3%。主要产于临安、余杭和淳安三县(市)。其中临安市的新桥(大型矿床)、芦塘(中型矿床)原探明储量达288.70万吨(其中新桥213.35万吨,芦塘75.35万吨),经多年开采,富矿所存不多。余杭市泗岭、双溪萤石矿原探明储量已开采殆尽,泗岭萤石矿于1999年闭坑。
重晶石
国家限采矿种,我市储量495万吨。临安市马啸重晶石矿床探明基础储量136万吨,是我省唯一的单矿种矿床。
明矾石
萧山市岩山明矾石,是浙北地区唯一的中型矿床,基础储量3534.10万吨,共生黄铁矿,低品位。几经论证欲开发,均因经济效益不佳和污染严重而作罢。
方解石(含纯白大理岩)
由产于钙镁碳酸盐沉积岩系中的脉状方解石矿和石灰岩溶洞中的淋积团块状、透镜状、束状等不规则状的方解石矿,以及由纯石灰岩经热变质形成的纯白大理岩三种类型。主要分布于建德市李家、钦堂、淳安县淡竹以及富阳与临安两市交界地带。虽未经勘查,无探明储量,但矿体呈密集型成带分布,开采盛,加工的重钙粉体材料市场有销路。是我市有开发前景的矿种之一。
饰面石材
饰面石材有花岗石和大理石两大类。
花岗石饰面石材分布于余杭市的横湖、百丈,临安市的横畈、临目,富阳市的上官,桐庐县的钟山、莪山、旧县,淳安县的儒洪等地。预测资源量500万立方米以上。但勘探的矿区仅临安市横畈乡立塔1处。
大理石饰面石材有金华西湖区石龙山的“杭灰”大理石,基础储量达1558.8万立方米。但位处金华市区,本规划期内应禁采。
建材用泥岩(页岩)
资源潜力大,但探明储量不多,仅建德市青岭脚、五里源、横山庙等矿床。建德水泥厂用泥岩代替砖瓦粘土年产3000万标块砖的生产线投产,这显示了我市以泥岩(页岩)代替传统砖瓦粘土制砖已成现实。同时,制砖业与耕地争土的矛盾有望在近年内得到解决。
黄砂与建筑石料
“二江”(新安江、富春江)黄砂资源丰富;山区、半山区建筑石料资源潜力大。
(3)天然矿泉水和饮用泉水
我市天然矿泉水和饮用泉水资源较丰富,其中探明的矿泉水水源地有14处,允许采水量达2752吨/日。主要水源地有西湖区灵隐、萧山市闻堰、余杭市大观山和闲林、建德市下包胥岭、临安市湍口、研里等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居民传统饮水习惯的改变,加之旅游业的发展,树名山名景、创名水品牌,天然矿泉水和饮用泉水的开发前景看好。
综上所述,我市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可规划开发利用的矿种应是:石灰岩、白云岩、方解石、膨润土、砖瓦粘土岩类、建筑石料、饰面石材、黄砂、矿泉水等9种。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市矿业开发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20余年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1999年底,全市共开发利用的矿种38种,矿山总数1298个,年产矿石3427.26万吨,年产值53146.46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利税总额6124.07万元;其中税金3266.48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3.2‰;从业人员33525人,占全市的8‰(详见附表2)。据《2000金华统计年鉴》,矿业及其主要延伸产业产值为935846万元,约占工业产值的7.8%。
统计表明,本市矿业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不高,但是,矿业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基础产业,80——90%的加工业的原材料依靠矿产品,作为金华市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建材和冶金、化工工业,在建经济强市过程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3.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问题
我市自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以来,矿业开发乱采滥挖的行为得到了遏止,持证开采的局面基本形成,矿业秩序到1998年已实现全面好转。但是,在矿业开发中尚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当前,矿山企业多、开采规模小、布局不合理、技术水平低的格局尚未改变。特别是占全市矿山总数90%以上矿山,存在着生产设备陈旧、采掘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安全隐患大,“三废”污染较严重,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总体上处于“规模小、布局散、安全差、污染大、效益低”状况。
(2)矿产资源保护力度不强。由于认识不到位,规划滞后,执法力度不强,环境评价和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不健全,不少矿山企业重开发、轻保护,重近期、轻长远,采富弃贫等破坏性开采行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资源浪费普遍存在。
(3)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风景名胜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在风景名胜保护区、旅游景区、文物保护区采矿的现象屡见不鲜,解决乏力。
三、规划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施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开放,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进一步发挥市场对矿产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贯彻矿产资源保护和利用并重的方针,有效利用“两种资源”、努力开发“两个市场”,提高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坚持科教兴矿,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基本思路
由指导思想确定规划的基本思路是:
突出一条主线,实现四个转变。即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围绕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经济强市和文化名城这个目标,大力维护和营造“大金华”优良生态环境,突出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矿产资源这条主线,实现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由损害环境型向环境协调型、由技术落后型向技术先进型、由管理粗放型向科学管理型的转变。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依法治矿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金华市矿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普法教育,依靠法律规范矿业市场秩序。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利用与节约并重的原则,把保护和节约摆在首位。要以保护和节约的要求指导开发和利用;以开发和利用的成效体现保护和节约。
——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矿产资源规划、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以保证矿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对矿产资源配制的基础性作用,吸引社会各方面投资矿业经济。
——坚持“科教兴矿”原则。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采矿、选矿和矿产品加工工艺的科技水平;优化矿业结构和矿产品结构,培育优势产品,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培养和引进人才,提高矿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坚持效益统筹,以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金华市的城市性质和建设目标决定了矿业开发要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为前提,统筹矿业活动的经济、社会总体效益;统筹矿山与土地、河流、地下水、森林、旅游景观等资源的总体效益。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2001年——2010年,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总目标是:构筑与全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的矿业经济新格局。实现法制健全、布局合理、资源优化配置、结构协调、产业升级,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全面转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得到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矿业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三率”(采矿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达标,矿山生态环境全面好转。
2.矿产品产量目标
2005年,规划的13个开发基地基本形成,年开采总量大体稳定在3600万吨万吨,比1999年增长5.0%,经济效益有较快提高。
2010和2010年,全市矿业逐步进入有序、科学的发展阶段,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矿产资源消耗下降40%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预测分矿种产量见附表(3)
3.矿业与环境、旅游和社会协调发展目标
市区和影响市区环境质量的周边地区,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两岸,千岛湖四周,良渚文化保护区和其他旅游资源保护区内的矿山和矿产品加工企业;铁路、国道、省道、旅游公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的露天矿山,于2003年底前分期分批关、停、转、迁。
在矿山关闭期限内,要加大矿山环境整治力度,实施边整治边开采,以整治为主的措施,有序地进行复垦还绿。各县(市)、区要十分重视废弃采矿场的开发利用,创塑人造景观,建造楼台亭阁或开辟其它有益的旅游、活动场所。在规划中期全面实现矿山环境优良的目标。
四、总体规划
矿产资源“量”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现代化建设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开发与保护、利用与节约并重,且把保护和节约放在首位;同时,为确保全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以及千岛湖、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青山湖等的水体不因矿业活动而遭受污染,对我市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如下。
(一)规划分类
1.禁采、限采矿种
(1)禁采矿种3种:指国家稀有名贵矿种“昌化鸡血石”玉石矿,以及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害物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引起环境严重污染的矿种:含硫量≥3%的煤和石煤。
(2)限采矿种4种:国土资源部规定限量开采和停止新建矿山的矿种中,我市有钨、锡、萤石、重晶石。已建矿山限制开采量,新建矿山非高水平开发不予批准。
2.矿产资源地保护区
矿产资源地保护区是指由于市场需求、资金投入等因素,暂不开发,或因矿床内部因素(品位、厚度、选冶)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难以开发利用的矿区。我市确定下列6个矿区为矿产资源地保护区:
①临安市上溪乡玉岩山“鸡血石”玉石矿区;
②富阳市大山顶大型优质石灰岩矿区[注];
③萧山市岩山黄铁矿明矾石矿区;
④萧山市大桥镇高洪尖伊利石矿区;
⑤淳安县大坑源铅锌矿区;
⑥临安市马哨重晶石矿区。
在上列6个矿区内禁止大矿小开、采富弃贫、采厚弃薄等破坏性开发,也不准在其分布范围内采石取土。
3.地质遗迹保护区4处
①临安市马哨烽火庵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灰岩超覆沉积在寒武系之上的地层剖面;
②桐庐县冷坞村石炭系上统船山组二叠系下统栖霞组之间的“过渡层”——冷坞组剖面,盛产腕足类化石(群);
③建德市西塘蓬乡郑家新桥乌龟洞建德人牙洞。1974年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与浙江博物馆合作研究确定属第四纪更新世智能人牙;
④富阳市常绿双溪坞村元古代岩层剖面——双溪坞群岩山组底砾岩层。这是浙江省目前发现的地史时期最早的地壳运动——神功运动的见证。
4.规划禁采区
禁采区是指各级城区及其周边地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物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区、自然保护区、水源(含矿泉水开发基地)保护区和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地;重要交通、旅游线路两侧可视范围、国防设施要地、供电通讯设施保护区以及省、市政府规定的禁采范围(区域)等。
我市主要禁采区有5个
JC1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中心的市区及周边地区;
JC2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两岸,千岛湖四周等旅游景区;
JC3良渚文化保护区
JC4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注];
JC5龙塘山——青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注]
禁采区内禁止露天采矿活动,矿山排污必须达标排放。
5.规划开采区和开发基地
规划开采区指在允许开采范围内,有探明矿产储量的矿区,或地质工作程度虽不高,但有较好的资源前景,通过勘查,矿业开发能够取得预期经济效益;矿业活动不会造成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方面的负面影响。规划开采区采用地域界线与地质界线相结合办法确定。
规划开发基地指在规划开采区内储量大、质量优的矿种,或储量虽有限,但品质优良,其开发利用前景好、效益高,能在经济建设中产生重要作用的由矿山、加工企业组成的地域。
经规划,确定11个规划开采区和13个规划开发基地。
(二)矿产资源利用规划
1、主要矿种的开发思路:
——维持铁、铜、铅、锌、锡、钨、银和萤石等矿种的现有开采规模。珍惜有限资源量,努力提高矿山的回采率、回收率和降低贫化率,全面实现“三率”的核定指标;严禁采富弃贫,贯彻贫富兼采的原则;积极在现有矿山的外缘和深部探边摸底,寻找新矿源,以求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充分发挥膨润土的加工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积极引进外资,拓展两个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实现铸造、冶金、石化、轻工、建筑、环保等多领域产品深加工,积极研究开发纳米级蒙脱石新材料。
——大力发掘优质白云岩的资源优势,力争在扩大制玻、建材、冶金等市场需求的同时,研究应用新领域,开发新产品,创出新市场,争取规划期有新突破,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合理利用石灰岩资源。开发富阳市大山顶灰岩和扩大开发建德市石马头灰岩等大型优质石灰岩矿床,必须坚持上规模、高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的要求,切忌低水平、粗放型经营。
——充分发扬我市是全国重钙粉体材料发祥地,知名度高、质量好的优势,在方解石资源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积极发掘以纯白大理岩为代用品,加大深加工开发力度,实现粉体材料加工和产品应用系列化。创建我国重要的重钙粉开发基地。
——开发利用本市极为丰富的泥岩、页岩、沉凝灰岩等廉价资源,推广以石代土制砖,争取在规划近期取消取土制砖,彻底解决与农田争地的矛盾。
——加大改造、改组、联合、兼并现有石料小矿山的力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商品石料基地,满足围海造陆、交通、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2.规划开采区(代码KC)
按照《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要求,依据我市矿产资源分布和区位优势等条件,全市规划11个开采区,作为市、县(市)两级矿产资源规划开发基地建设的主要依据。
KC1余杭市鸬鸟—临安市立塔开采区
由优质建筑石料、花岗石石材和透辉石等资源组合。
KC2余杭市孟坞—临安市研里开采区
由优质白云岩、水泥灰岩和普通建筑石料等资源组合。
KC3富阳市万市—临安市甘坞岭开采区
由方解石、制灰用灰岩等组合。
KC4富阳东坞山、上台门开采区
由银、铅、锌等金属矿产组合。
KC5富阳市大山顶—桐庐县彰坞开采区
由优质石灰岩和白云岩资源组合。
KC6桐庐县钟山—建德市钦堂开采区
由花岗石石材、纯白大理岩(方解石)和萤石资源组合。
KC7建德市南部地区开采区
由优质石灰岩、建材原料用泥岩、凝灰岩资源组合。
KC8淳安县潘家一带开采区
由铜、锌等有色金属和萤石资源组合。
KC9淳安县儒洪一带开采区
由铜、铁、锡、金等金属和方解石、花岗石石材等非金属资源组合。
KC10.萧山市所前、浦阳、河上开采区
由火山岩、泥灰岩建筑石料、陶瓷原料和水泥配料等资源组合。
KC11富阳市—桐庐县富春江黄砂开采区
在水利、航管部门批准的范围内适度采砂。
除上列规划开采区外,凡在允许开采范围内的单一的矿床或矿产地由县(市)规划统筹安排。
3.矿产资源开发基地(代号A)
在上述11个规划开采区内,重点建立我市具资源和加工技术优势,开发前景良好的现代化集约型矿产资源开发基地13个,每一开发基地的预期产值在5000万元/年以上。
(1)水泥灰岩、水泥生产开发基地3个
A1富阳市大山顶基地——位于KC5开采区
有大、中型矿床各1个,基础储量1.7亿吨,潜在资源量大,是本省重要的优质石灰岩矿产地。要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上规模(100万吨以上)、高水平地开发,切忌低水平上马。
开发规模,近期:矿石300万吨/年左右,中、远期开发规模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
A2建德市石马头基地——位于KC7开采区
有大型矿床2个,基础储量2.98亿吨,是我省重要的优质石灰岩矿产地。
当前,年产灰岩300万吨,矿山50余处,其中除“巨化”集团所属石马头矿山为60万吨/年的大型矿山外,其余均为小于10万吨/年的小矿山。制品有水泥、电石、轻质碳酸钙、生石灰和灰钙粉等。
本区域应通过改革、改造,形成若干大于50万吨/年的现代化中大型矿山;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关闭污染严重的立窑水泥企业,发展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和无污染、少污染的石灰窑。
开发规模:近期矿石400万吨/年;制品(水泥)100万吨/年,轻钙、灰钙、生石灰100万吨/年。中—远期矿石500万吨/年以上。制品(水泥)120—150万吨/年,轻钙、灰钙、生石灰100—120万吨/年。
A3临安研里—余杭中桥基地——位于KC2规划开采区
有中、小型矿床各1个,基础储量4000万吨。
当前,年产灰岩140万吨,矿山33个,是我市小水泥厂的主要集中区之一。
本基地要控制开采总量,控制新建水泥厂和扩大现有水泥厂的规模。通过现有水泥厂的技改,构筑生产高强度等级水泥、特种水泥为重点的小而强的企业。由于资源有限,临近金华市区,本基地在2010年前应适时关闭。
开发规模:近期—远期控制自采矿石100万吨/年。
(2)白云岩综合开发基地1个
A4余杭市中泰基地——位于KC2规划开采区
余杭市孟坞至中桥一带白云岩资源十分丰富,预测资源量在5亿吨以上。其中孙家坞、胡家岭两个矿段经勘探求得基础储量分别为3071万吨、7690万吨,属大型矿床,矿石质量优,平均MgO含量达21%,矿石品级为Ⅰ级和特级,以特级品为主。
现有生产矿山11家,年产量46.4万吨,其中用于制玻工业和冶金熔剂的矿山6处,年产矿石25.5万吨;用于建材(白石子)和塑料填料(细磨≥320目)20.9万吨。
本区域靠近金华市区,资源开发必须坚持高起点,采用先进技术严防破坏生态环境。开发的产品有三大系列:其一,传统的制玻原料、冶金熔剂和建筑用白石子。其二,加工各级细度的镁钙粉粉体材料,经有机分子的表面改性,适用于塑料、橡胶、胶粘剂等高分子材料、高聚合基复合材料、功能材料以及造纸、涂料等工业填料。超细粉体材料是中远期的主要产品。其三,开发白云岩的延伸产业,研制、生产镁质胶凝材料和化学建材。
生产规模:
近期100万吨(含粉体材料)。
中远期150—200万吨(含镁质胶凝材料,不含防火建材等延伸产品)。
(3)膨润土综合开发基地2个
A5余杭市仇山基地——位于KC2开采区之北
有仇山钙—钠基膨润土矿床(中型规模),基础储量1600万吨。
该矿床应积极组织论证延深采矿的可行性,并积极招商引资。该矿的矿石属性决定了产品(活性漂土)应走“专而精、精而优”之路。提高深加工技术,生产适用于各种油脂、脱烯烃的活性漂土和颗粒活性漂土的系列化产品,抢占国内外市场的份额,争创国际名牌,提高经济效益。
规模:近期矿石(含矿粉)6万吨/年;制品,活性漂土2.5万吨/年,有机膨润土1000吨/年。中—远期矿石总量控制在8万吨/年;活性漂土3万吨/年—4万吨/年,有机膨润土1500吨/年—2000吨/年。
A6临安市平山基地——位于KC3开采区之北
有临安平山大型钠基膨润土矿床,基础储量6000万吨;玲珑中型膨润土矿床,基础储量1300万吨,是我国首次探明的大型钠基膨润土矿床,也是国内膨润土应用领域的开拓发源地。
现有生产矿山10处,年产矿石约7万吨;主要加工企业3家,产品有膨润土矿粉、颗粒膨润土(猫砂)、活性漂土、有机膨润土等。目前正在研制的高新技术新材料——纳米级蒙脱石,极有市场前景。
本区域应统筹膨润土开发和加工,形成冶金、铸造用,化工油脂脱色用,有机土、钠米级蒙脱石新材料等三大系列产品。成为我国重要的膨润土开发基地。
规模:近期矿石(含粉矿)7万吨/年;制品:活性漂土和颗粒漂土1.5万吨/年;有机土和纳米材料3000吨/年。中—远期总量保持相对稳定,逐步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当前,“平山”、“玲珑”两矿区,地面建筑压矿严重,可采储量有限。今后应当努力避免新的地面建筑压矿。必须压矿的,应经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机构核准;已经压矿的企事业单位的地面建筑设施,应在建筑物使用寿命到期后易地迁建。
(4)方解石(纯白大理岩)开发基地2个
A7建德市饮堂大岩山基地——位于KC7开采区
纯白大理岩分布范围较广,但未作勘查工作,据估算资源量在800万吨—1000万吨左右。
现有矿山20家,加工企业15家,年产矿石18万吨,加工400目的重钙、轻钙两种粉体材料作为日用化工产品的填料,部分销往日本。
本基地应通过联合、联营、兼并,形成具一定规模的矿山和加工企业,发挥碳酸钙粉体材料在国内的质量优势和产品知名度,向进一步高白度和细度产品发展,生产多用途系列产品。
开发规模:近期矿石20万吨/年,制品≥800目粉体材料;中—远期矿石30万吨/年—40万吨/年,制品800目—1250目粉体材料和超细材料。
A8富阳万市—临安玲珑甘坞岭基地——位于KC3开采区
方解石矿脉主要分布于万市镇东西两侧北东—南西向的主断裂旁侧的派生断裂和层间滑动带内,断续延至临安市甘坞岭一带。资源未作勘查,预测资源量300—500万吨左右。
现有小矿山40余个,年产矿石8万吨,加工产品为300目—800目重质碳酸钙粉体材料,用于造纸、橡胶、塑料等行业。
本基地应以通过市场机制组建跨县(市)开采、加工企业。鉴于方解石矿体小,应实行在统一管理下的有序开采,分档加工,生产各种用途的系列产品。
规模:近期矿石10万吨/年。制品,系列重钙粉8万吨/年;中—远期,矿石15—20万吨/年,制品逐年增加细磨—超细粉体材料。
(5)花岗石石材开发基地2处
A9余杭市鸬鸟—临安市立塔基地——位于KC1规划开采区
余杭鸬鸟花岗岩分布广、开采条件好,成材率高;临安立塔花岗石饰面石材基础储量92万立方米。
开发现状:花岗石年产量1万立方米,以生产条石、砌块为主,少量饰面板料。
本区域内有一定数量的旅游景点,应注意保护。要改进采矿方法和加工工艺,形成良性生态;立塔采矿权应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建设矿山,生产大板材和异型材。
规模:近期2万立方米/年;中—远期3—5万立方米/年。
A10桐庐钟山、横村基地——位于KC6规划开采区
横村花岗杂岩体的石材资源,分布广、成材率好,资源有远景。
开发现状:横村、钟山、莪山和旧县镇等4乡镇采石很不规范,矿点过多,规模过小,全区域采石场21处,荒料约1.6万立方米;加工板材有35家之多。目前“钟山红”品牌逐渐减少,荒料量有限,主要品种是“雪花青”和“钟山青”两种。
本基地的资源开发,首先要进一步整顿矿业秩序。对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安全无保障的矿山,必须坚决实施关停。其余的矿山要通过联合、联营或兼并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和利用率。重组矿山规模应在5000立方米/年以上。板材要向大型板、异型材发展,为满足市场需求,要引进先进的改色工艺,开发新产品。
规模:近期2万立方米/年;中—远期3万立方米/年—4万立方米/年。
(6)建筑石料开发基地2处
A11余杭市百丈—獐山基地——位于KC1规划开采区
为保护良渚文化遗址和保护杭宁高速公路两侧的生态环境,对安溪一带石料矿山关停和獐山、洛山石矿实行限采后,为满足市场需求,选择就近开发的新基地。在本基地内必须建设上规模的现代化矿山。
规模:近期700万吨/年;中—远期1000万吨/年(獐山、洛山商品石料年产量限制在500万吨以内)。
A12萧山所前、河上基地——位于KC11规划开采区
本基地是萧山市主要交通干线、沿钱塘江流域石料矿山关闭后,新开辟和扩建的石料基地。
规模:近期200万吨/年;中—远期300—400万吨/年。
(7)金属矿产开发基地1处
A13建德市岭后—淳安县白沙畈和铜山基地——位于KC8规划开采区
本基地是我省第二大产铜区,已开采多年,尚有矿石基础储量214.64万吨,金属铜51301吨,锌32155吨,伴生金1565kg;淳安县铜山铁多金属矿,老矿山,尚有矿石基础储量106.26万吨;淳安县白沙畈锡矿,矿石基础储量76.30万吨,锡金属2807吨,铜1479吨。
鉴于本区金属矿产资源有限,有的在风景区四周,禁止露天开采。锡属国家控采矿种,不宜扩大开发。规划期内,重点是优化“三率”,提高共、伴生元素的综合回收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规模:老矿山维持1999年生产水平,年产21万吨。
五、矿业布局和结构调整
(一)矿业布局调整
为有利于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开采并和环境、社会协调发展,新建矿山必须布局在市、县(市)规划开采区内;对规划开采区之外的其它允许开采范围,原则上不建小型矿山;对矿产资源储量不清的地方,应禁止建新矿山。
目前位于禁采区内的矿山企业,应当逐步迁出或关停。其开采的新址必须位于市、县(市)规划开采区内。
(二)矿业结构调整
——遵循总量控制,调整结构,依靠科技,合理利用的原则,按矿种确定新建矿山最小生产规模(见附表4)。现有小矿山按县(市)规划要求,通过调整、改造、联合、兼并等组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矿山,达到规模经营。
——金属矿产。要在稳定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努力优化“三率”,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综合开发、全面利用,逐步实现无尾矿的洁净生产。
——能源矿产。通过煤矿“关井压产”,调整煤炭生产结构,停建小煤窑,关闭石煤矿井,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非金属矿产。要以优势矿产资源及其加工产品为龙头,提高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水平,开发系列产品,提高以非金属矿精细产品、新材料和化学建材为重点的综合竞争力。
——整治、关闭与农田争地、高消耗、低效益、严重污染环境的砖瓦粘土矿山和小砖瓦窑;对采用以石代土、坡地泥、水库淤泥制砖瓦的加工企业,要联合、兼并和技术改造,走规模化、集约化、无污染经营之路。
(三)主要非金属矿产品结构调整
我市非金属矿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是:
——石灰岩:按冶金、化工、水泥、制灰(含灰钙)、轻钙对灰岩的质量要求,分采、分级,优矿优用,合理利用。
——白云岩:按品级和白度分采,尽量减少“白石子”产量,发展细磨和超细磨镁钙粉,扩大应用领域;积极筹建胶凝材料生产–––化学建材–––防火新型建筑建材一体化联合企业。
——膨润土:停止低档产品的生产,依靠科技进步,按二个主要矿区膨润土矿石属性、矿物组分物化性能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发最佳应用领域的系列产品。余杭矿区要在高效活性漂土、颗粒活性漂土上创出国内最优,与国际媲美的系列产品,并开发活性白土的延伸产品压敏显色剂,以替代进口产品;临安矿区要对一般有机膨润土换代,研制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高分散、易分散的系列“有机土”,生产纳米级蒙脱石。
——方解石(纯白大理岩):要按白度分档加工,改进生产工艺,向纯、细表面活化改性方向发展,并形成从粗磨——超细粉体材料一步到位的工艺流程,逐步替代进口超细专用重质碳酸钙产品。
——花岗石石材和建筑石料,要采用先进的开采、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花岗石荒料率、板材率和成品率,发展大板、薄板、异形材工艺石材等系列产品,并引进改色新工艺;建筑石料形成规格块石、碎石、细砂等系列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成为无废料的矿山。
——粘土岩类。在做好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粘土岩类制砖新工艺,并向新型墙体材料方向发展。
六、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规划管理体系
1.本规划目标纳入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由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予以支持和配合。
2.各县(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要在市地矿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本规划为依据,编制本行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实施。
3.本规划一经批准,不得擅自修改。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因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应报金华市人民政府审批。
(二)加强领导依法管理
1.进一步贯彻《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和《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全面确立法治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要求的“严而又严的管理制度”。严格依法治矿和依法办矿。
2.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全过程的监督。全力搞好监督,严格采矿权申请、严格矿山建设申报条件和审批程序,严把准入关;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督,对各种违纪、违法行为,要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3.严禁在规划禁采区内新建矿山。在规划禁采区外,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有重大影响的采矿申请的受理,地矿管理机构应召集有关专家和社会人士举行听证会。
4.切实履行国家赋予地矿主管部门对矿产资源进行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职能。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制定规章制度、组织规划实施和产业政策制定上来。当前,各县(市)要按照《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尽快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矿山宕面复绿制度、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和“三率”达标制度。
(三)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矿业运行机制
1.按照矿产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努力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坚持国家垄断一级市场,建立和搞活二级市场,通过公开出让、拍卖招标、租赁、兼并、破产等方式,建立采矿权的正常流转机制,使矿产资源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下得到优化配置。
随着矿业权属制度的改革深化,矿业权市场的培育日显重要。应积极创办市级矿业资产评估、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技术服务等中介机构,出台有关管理办法。以利矿业权、矿产品流通市场的运作和发展。
2.采用企业联合、联营、兼并等多种方式,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资产重组,实现规模经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按照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用经济和法律、行政手段淘汰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市场竞争力弱、环境污染严重的作坊式小矿山和小企业。
(四)实施“科教兴矿”战略
1.重视以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逐步建立企业为主,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相结合的矿业技术创新体系,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学科的矿产开发应用研究,强化我市矿业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2.构筑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开放型技术创新模式。重点是加强膨润土、重质碳酸钙、白云岩等矿产深加工技术的全球动态跟踪;加强产学研结合,搞好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
3.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点培养和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技术型、管理型和复合型人才,并给这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以构筑现代化企业的人才结构;加强矿政管理人员和矿山企业职工的技术教育和培训,鼓励自学成才,提高矿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加强矿业基础性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地质勘查
1.随着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勘查分体运行机制的确立,市和各县(市)应积极配合国家和省在我市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和基础地质调查等公益性地调工作,同时,要安排一定的财政性资金,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基础地质特别是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调查和整治。积极利用省矿业投融资机制和出台的有关专项政策,开展商业性的矿产资源勘查。
2.对规划开发基地内,矿产储量保证程度低或资源不明朗的,要有计划地开展勘查工作,探求储量,为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3.对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萤石等现有老矿山,矿山企业要自筹资金加大外围找矿和“探边摸底”的力度,以求增加矿区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4.我市现存在的未作过勘查,储量不明的矿山,要按《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尽快补做地质简测和储量计算工作。保证矿山建设开发有据、有效,促进矿山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确保矿业发展与环境优良双赢
1.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坚持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环境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各县(市)地矿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要严格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依法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责任落到实处。
2.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生态环境综合防治。新矿山的建设设计和老矿山的扩建改造设计阶段,要依法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用地危险性评估,严格矿山建设用地审批;矿山生产阶段要规范采选活动,强化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矿山开发晚期,矿山企业要主动做好矿坑废水、废渣等污染源妥善处理,矿山申请闭坑,必须履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义务,并经地矿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准予闭坑。
3.按照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采矿采用科学方法和先进工艺,所有矿山,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采矿设计开采,凡是不规范开采的矿山,都要进行改造,露天采场力争基本实现采剥作业由上而下、分水平台阶式开采;严禁土法冶炼金、银和硫磺。
4.建立矿山地质灾害预警和防治系统。加强对采矿活动诱发的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力争使矿山地质灾害在近期内得到基本控制和综合整治。
(七)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氛围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全市民众的矿产资源法制意识,强化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观念,增强各类矿业权人依法办矿的自觉性。
普及矿业知识,提高全民素质。加深全民对我国、我省、我市矿情的认识,形成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自觉性。
加强对“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宣传和贯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将保护、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观念纳入全民的自觉行动之中。
七、附则
本《规划》由《金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文本、《金华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总表》等4个附表和《金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图》组成。
本《规划》经金华市人民政府审核、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来源:浙江省矿业协会 20100621)
责任编辑:北一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