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论新农村现代流通建设中的八大关系

  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牵头组织的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任务,人们名之为“新网工程”,即“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国务院以“国阅(2006)25号”文件的形式,予以正式确认。国务院在文件中指出:“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大事,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好事,是为农民服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事,同时也是供销系统适应现代流通的要求、强化自身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其生存之需,发展之要。”国务院对这项工作提出了“统筹规划”、“组织好规划论证”、“积极主动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确保网络建设顺利实施”、“便民、惠农”、“走出低成本、高效益的建设道路”等要求。它既是对供销合作社系统“四项改造”方针的完善和深化,又是对供销合作社系统所作的一项内涵丰富的工作安排和全新要求。这是供销合作社系统不容推诿的历史责任。


    同时也要看到,完成这项任务的有利条件也很多: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建设和改造农村流通服务网络的实践中,已经作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全国对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方式的探索和实践方兴未艾;从2005年2月开始,由商务部组织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卓有成效。供销合作社系统可以也应该广泛借鉴和充分汲取外国内外、行业内外在流通领域和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并加以充分地消化和改造,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以走出一条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新路子。


一.网络与物流的关系


    在“新网工程”中,是用建设网络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承载、运行物流的效果和目的。网络是手段和形式,物流是目的和内容。如果没有物流,就无须建设网络;但是,建设了网络就一定会有适当、及时、有效的物流运行吗?不一定!由此,许多问题就产生了。


    在现代物流中,流体与载体、流向、流量、流程共同构成物流的整体内容。网络以外部条件的形式影响物流要素,网络与物流本身并非同一概念。前者是静态的、基础性的,后者是动态的、实质性的。二者在空间上既可以是重叠的(如货物运输、储存等),也可以是分离的(如车辆空驶、仓库无货、道路废弃等);从时间上看,物流对网络既可以是适时的,也可以是提前和滞后的;从数量上看,二者既可以是适宜的,也可以是富余的和不足的;从质量上说,物流流体就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之分;从价值上看,物品有高、中、低档之别;如此等等。没有网络,许多物流是难以成行的;没有物流,网络就失去了生命和价值。重视网络,实质上是重视物流。当然,网络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和规划设计的空间物化形式,能够对物流起着极大的规定性作用,有时甚至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网络规划的重要性所在;同时也说明,物流是网络存在依据和优劣标准的内涵。


    实际上,网络规划是对物流组织网络化要求的实施。物流组织网络化要求的内容是,将物流经营管理机构、物流业务、物流资源和物流信息等要素的组织,按照网络方式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内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以实现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和最优总成本等目标的过程。就是说,我们应当根据物流发展的要求去规划网络,而不是以构筑网络的形式谋求物流的发展。这对“新网工程”具有现实意义:(一)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四大网络的共同点是承载物流,应该用现代物流科学的要求来规划、设计、整合和优化上述四大流通网络;(二)网络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网络的目的和要求,是实现物流系统的反应快速化和物流总成本的最优化;(三)“新网工程”要建设的四大网络,其共同点和本质是物流,以及由此而产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和要素。“新网工程”的统筹规划,就是在对四大物流功能和要素进行集成和优化的前提下,对网络相关建筑、设施、设备等内容的空间布置和安排,以取得四大网络的物流单独运作所无法取得的综合效益。这是“新网工程”统筹规划的基本要求。


二.宏观统筹规划与企业自主拓展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和政府的宏观规划和目标是代表社会全体和全局利益的。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拓展市场的功能和冲动与生俱来。当企业拓展市场的目标与国家和政府的目标一致时,企业拓展市场的效益目标与政府宏观发展目标就达到了统一。这种企业的行为应当受到政府的肯定和鼓励;反之,就应当受到抑制和处罚。在实际上,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政策往往滞后于部分企业的市场拓展行为,存在企业市场拓展行为的既成事实与政府新规划、新政策的矛盾。这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对于这种情况,一般的情形是,政府对企业市场拓展的既成事实都会有某种程度的宽容;因为那毕竟是政府制定宏观规划和政策时,客观存在的一部分;而对于宏观规划和政策出台后而与之相左的企业的市场拓展行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就用“有形之手”校正企业的“无形之手”。这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是全局的宏观效益和长远利益所在,也是企业行为的“合法舞台”的社会边界所在。


    在建设“新网工程”过程中,这种情形更为突出。作为“新网工程”的全局规划尚在制定之中,而作为“四项改造”重要内容之一的网络改造工作早已进行多年,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网络在农村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商务部组织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也获得了巨大进展。这些巨大的历史沉淀的基础,既是建设“新网工程”的有效资源和有利条件,又是进行网络规划、整合、优化工作的刚性“负担”,增加了统筹规划的难度和工作量。无论从国家宏观政策的角度、从建设新农村实际要求上看,还是从“新网工程”宏观效益、供销合作社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企业的长远效益上看,网络发展的统筹规划都是必要的、必需的;企业的市场拓展行为必须以网络的宏观规划为坐标系和参照物;违反宏观规划的市场拓展行为应该受到制止和处罚,这同样是必要的、必需的。因此,我们鼓励企业进行积极的拓展经营和发展探索;同时又必须尽快制定全局规划和宏观政策,并要求企业以此作为市场行为的边界和参照。全局规划和宏观指导的作用在于,既要对企业市场拓展的既存实事(网络及物流要素的存量)进行整合和优化,更要规定和规范企业市场拓展(网络及物流要素的增量)的方向和边界。


三.“新网工程”与合作制的关系


    在中国广大的城乡市场上,消费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而呈现局部的梯度差异和整体上的巨大差异,城乡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就建立在这种既存差异的比较效益基础之上。在一个系统网络中,功能运作的相互依赖性并不意味着各个部位的功能和效益的等同性,由此产生的人们收益的差异性就成为合理现象,尽管其中不乏不合理的成分。社会学研究表明,人有逐利性的一面;又有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条件下对收益差异容忍性的一面,后者往往寓于前者的过程之中。


    如同其他经济系统一样,“新网工程”也存在整体效益与局部效益问题。其整体性效益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局部效益既来自整体效益,也基于局部的比较效益。就是说,“新网工程”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网络局部的功能之间、同一工作环境的不同工种之间等,必然存在差异,并相应产生收益上的差异。这也是含有“不合理成分”的合理现象。基于上述,在“新网工程”的建设中,供销合作社系统就可以焕发出巨大的功能优势和空间优势:网络是供销渠道,而网络的两端以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环节和方面,可以广泛采取合作制的形式,使之成为“新网工程”的组织基础;而网络就成为众多合作社统一目标的载体。这种基于多种合作社基础上的“新网工程”(及由此形成的“新网物流”)和“新网工程”基础上的众多合作社,将不仅是流通领域的奇观,也将是合作社领域的创举。


    在“利润决定空间”的网络竞争中,“新网工程”与作为组织基础的合作社之间的利益机制应该是:以“新网物流”的整体效益有效补助合作社的比较收益,使之产生比单体合作社更高的收益率;又以合作社的比较收益支撑“新网物流”的运作和拓展,形成一般社会经济流通组织所没有的群众基础和发展空间。这样,以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为己任的合作制所具有的广泛的地域性、适应性和利益分配机制,就可成为“新网物流”服务延伸的社会基础和平稳运行的机制架构;而“新网物流”的多重集成效益就成为网络覆盖下的合作社经营发展的重要利润来源和支持动力。将合作制的优势与“新网物流”的集成效益融为一体,这是供销合作社构建“新网工程”的独特优势,是供销合作社制胜农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目前其他社会经济系统难以做到的。


    合作制能够使“新网工程”真正成为便民、惠农工程,成为农民自己的经营网络。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自然就寓于网络发展的过程之中了。


四.网络的纵向协调与横向和谐的关系


    “新网工程”进行统筹规划的目的是达到整体效益最佳,如上所述,是实现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和最优总成本的目标;作为物流网络运行状态,是实现网络运行的纵向协调与横向和谐的统一。因此,“新网工程”的宏观规划和实施方案,既要注意各地基层社、县级社、省级社和全国总社的联系和协调,又要注意网络建设规划与当地农村流通发展的实际、与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相衔接。纵向规范的统一与协调,这是网络整体性在层次上的要求;横向的畅通与和谐,这是网络系统相关性的要求。纵向协调与横向和谐的统一,是网络运作和发展的基本要求。这种协调与和谐,就是在物流目标系统化和物流要素集成化的要求下,对物流网络构成要素之间的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五个流动要素,信息、资金、机构、人员等生产要素,技术标准、运作规范、管理制度等机制要素进行内部和外部连接,使系统要素之间、系统之间成为无缝连接的整体的过程。对网络而言,纵向协调是一种集成,横向和谐也是一种集成。经过纵横两个方面的集成,“新网工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才可能是最佳的。作为一个规定性的系统,各级“新网工程”的规划必须做好纵向的协调和横向和谐。这种规划形成以后,就具有规范性和指导性,成为全系统网络工程的行为规范和指导原则。


    当“新网工程”的某一部分网络和企业遭遇到其他同类系统和企业的竞争时,就应该扬长避短、抢抓机遇,夺取应有的发展空间,务求在优势重组的格局下达到新的和谐和统一。应该指出,网络之间的竞争,不会像单体企业那样依靠商品降价、搭配出售之类的招数进行;规范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物流集成的效率和效益、供应链的整体实力,才是这种竞争制胜的关键。一位物流专家说:市场上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农村流通市场上,企业所在网络之间的竞争将成为竞争的主要形式。“小超市”的实力不足为惧,但“大连锁”能够产生相当威慑力。占领和制胜农村市场必须依靠网络、依靠供应链——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农村将演绎市场竞争的最先进的形式。这是农村市场的特点之一,又是优点之一。


五.网络与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关系


    “新网工程”的农资经营服网络、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所谓“下行网络”)的商品流向是“生产厂家——物流配送中心——网络终端”,由此进入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这是物流的终点,又是商流的起点。就物流主体而言,完成商品“由产到销”过程的可以是生产厂家的物流部门(第一方物流),也可以是流通企业或农民自己的物流部门或组织(第二方物流),也可以是专业的社会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现代企业具有内部分工专业化、功能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都有可能发展为第三方物流,即由企业物流发展为物流企业。从农资、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本身而言,物流外包化的趋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企业表现为物流专业化部门发展为专业物流企业。再从农副产品购销经营、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所谓“上行网络”)的流通过程看,虽然有“分购联销”的初始阶段可以由农民和个体运输专业户完成,但是,由批发市场集中后特别是加工后的农副产品、经过集散交易市场分类和加工环节的再生资源,其运输和储存环节,就需要专业化、规模化的物流企业完成。更为重要的是,当农资网络、日用消费品网络的下行物流与农副产品网络、再生资源网络的上行物流,二者相向流通、形成最为经济的“钟摆式物流环”时,这时,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有较强运作能力物流企业才能承担此任。四大网络的信息沟通,物流功能科学配置和机动协调,这对物流企业是相当高的要求,也是一个较高的“物流门槛”。在农村,供销合作社系统不应当企图依赖社会物流完成四大网络的经营任务,供销合作社必须下最大决心担当起发展农村第三方物流的责任,争当农村第三方物流的主导力量。这不仅是发展农村流通业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它关系到“新网工程”四大网络的兴衰成败,不可等闲视之。


    应当指出,物流要素集成化是物流系统化最为重要的要求之一。所谓物流要素集成化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物流系统功能、资源、信息、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评价,通过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所有要素能够像一个整体在运作,从而实现物流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达到物流系统最优化的目的的过程。所以,“新网工程”必须在统一规划下抓好网络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各大网络的物流部门建设,尽快形成与各大网络专业化运营相适应、又独立于各大网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而对各大网络下属的物流企业进行功能集成和整体优化,形成与“新网工程”运营和发展相适应的统一的物流企业。“新网工程”的各大网络在没有足够的物流力量保证网络运营时,物流外包不失是一种选择;当“新网工程”的物流需求形成一定的规模时,如果还不考虑物流专业部门和专业物流企业的组建和发展,那无疑是将“新网工程”中一块巨大的“利润蛋糕”拱手送人,抛弃了“新网工程”中最有利润空间和发展潜力的部分,最终导致“新网工程”缺少利润支撑而难以为继;或受制于人,成为别人收编的对象。如果这样,供销合作社就失去了最后一次复兴的机会,只能与纺车和青铜器为伍了。


    一般说来,在商品流通的利润中,有40%左右归于运输和仓储环节。掌握了物流力量,不仅可以获取本网络的物流利润,更可以获取“新网工程”中双向流通的综合物流利润,还可以为社会提供物流服务,在更大范围内获取物流利润。现在,一些社会流通企业在农村市场广招加盟店,以加盟连锁作为拓展市场的主要推进方式,而把企业工作的重点放在以商品采购、管理配送中心为主的物流功能建设上。作为单向流通网络的成功范例,可谓有见地。“新网工程”四大网络基础上的综合物流,利润应该具有比单网物流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挖掘潜力。各级供销合作社在规划本级的“新网工程”建设时,一定要重视物流力量的培育和发展,将建设网络、运作物流、培育市场、培养人才、组织协调等方面纳入统一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使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系统的组织功能,成为合格的“第四方物流”供应商。


六.网络的服务与效益关系


    由物流集成条件下的网络辐射外缘,是网络边界的基本标志。这是对网络主体市场空间的界定,也是网络盈亏的空间边界和盈亏弹性区域“基准线”。网络服务需要成本,也能够产生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般企业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连带的社会效益。任何社会效益的产生都需要一定的社会成本。构建“新网工程”的目的是服务“三农”,其服务的范围越大越好,产生的社会效益越高越好,最好在短时间内就能覆盖全国农村的每个角落和每个农户,让每个农户增收致富。这是对这项工程的社会服务性的要求;但是,作为企业性质的网络,应以不亏本经营为前提的。这是企业效益性的要求。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运作经济成本的结果,企业产生社会效益应是企业运作社会成本的结果。一般说来,企业产生社会效益的成本应该由政府代表社会,通过支付给企业社会成本,由企业间接产生。这并不排除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业主动为社会效益支付社会成本,因为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助于企业产生更大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对“新网工程”来说,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与供销合作社企业一样,都可以自动进入,因为这个网络是可以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新网工程”应该由具有覆盖的广泛性,应当产生更广泛的社会效益——这是政府对于这项工程的服务性要求。作为一项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应当区分其效益性与服务性的基本界限:经济效益的成本由网络主体支付,社会效益的成本由政府代表社会进行支付或补偿。这时网络的经济成本与经济效益、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才是对称的、合理的,网络的双重功能才是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


    所以,即使没有政府支持,“新网工程”也要建设,这是由供销合作社系统功能和企业效益性决定的。供销社通过这项工程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用来支持经营网络延伸到更大市场空间。这个市场空间的边界就是网络效益能够支持的最大区域。供销社企业及经营网络的效益性和微利性就是从这里产生的,网络效益性的边界就在这里。但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新网工程”应当具有更普遍的覆盖性和更大的服务范围。网络超过效益性边界的服务范围和覆盖区域,是网络服务性的社会效益范畴,应当由社会成本支付或补偿。这同样是合理的、必要的。当然,网络与企业一样,效益性与服务性的区分不是完全由空间边界决定的;在一定网络市场内,某一项工作或某一种特定商品的购销,也有效益性与服务性之分。但是,这种区分是完全必要的。


    由此决定我们建设“新网工程”的态度:即使政府不予支持,供销合作社也要建、并且要建好——从这一点树立本系统的自信心、自豪感和长期奋战思想;如果政府给与支持,供销合作社将能够做得更快更好——从这一点树立本系统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只争朝夕的使命意识。


    对于“新网工程”来说,努力提高网络局部和整体的效益以及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是同等重要的,不可偏废,也不可相互替代。从发展的观点看,效益性与服务性应当统一于“新网工程”规划、实施和运作的过程之中,并最终实现效益性主导下的普遍服务性。


七.网络与流通加工的关系


    这是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问题。包括日用消费品在内的所有工业品之所以能够输送到更远的距离、覆盖更大的市场空间、保存更长的时间,它们都经过了加工阶段是根本原因。拿“新网工程”的四大网络来说,农资网络、日用消费品网络之所以比较容易构建、其物流各环节较为顺畅,是因为农资产品、日用消费品都是经过了加工过程的工业品。再生资源之所以能够由“零散破烂”到规模化资源,关键是经过了分类、分拣、加工阶段。农副产品要进入日用消费品网络,分类、整理、包装、加工是前提。一般说来,流通加工是实现流体标准化,进而实现一网多用、多网功能有效集成的必要条件。这是一个可集劳动密集、科技密集于一体,让农副产品保值增值、创造品牌产品的环节。这个环节,对上游,可以指导农副产品的生产和生产结构的调整,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科技应用水平及积极性;对下游可以让有关商品接触到最大多数的消费群体,扩大市场的覆盖范围和覆盖强度,极大提高商品的消费潜力;对流通自身而言,可以极大提高流通效率和流通效益。对于新农村建设而言,流通加工有助于农副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现代化程度,扩大农村工业基础,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助农增收等。                        


    对流通的一般过程而言,商品批零差价、零购与整销的差价,可以产生一般的流通利润;流通加工,可以产生最重要的流通利润;而网络物流的功能集成,可以产生超额的流通利润。因此,抓好流通加工、抓住物流功能集成,就掌握了“新网工程”最关键的“利润阀门”。


八.“新网物流”与农村物流的关系


    “新网工程”的物流可以名之为“新网物流”。“新网物流”是农村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新网工程”运作需要的同时,部分物流功能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物流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与农村生产、消费及由此带来的农村物流的季节性和波动性,推动着企业物流走向市场,成为专业的物流企业。由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是一种进步。


    随着农村的城镇化以及包括农副产品加工、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农村工业的发展和扩大,“新网物流”的发展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如同供销合作社企业经营无禁区一样,“新网物流”可以进入任何领域和区域。随着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与差距的缩小,就会对高、中、低端的物流服务提出内容更多更丰富的需求;“新网物流”要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并创造新的物流需求。那时,“新网物流”就成为独立于“新网工程”的新的经济力量,不但可以主导农村物流市场,还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形成有市场控制力的物流系统,甚至成为跨区域、跨国界的物流企业集团。因此,以建设“新网工程”为契机,大力构建“新网物流”,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可以成为供销合作社未来的支柱产业和战略转型的基础。如果供销合作社在完成“新网工程”历史性任务的同时,又培育了“新网物流”等支柱产业,那么,不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还为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构建了新的依托、创造了崭新模式。所以,在建设“新网工程”的同时,要大力构建“新网物流”,并努力使之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和物流品牌,在国内外高、中、低端物流市场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供销合作社应该具有这样的目标和抱负。


    以上八大关系,仅是“新网工程”建设中的部分问题。比如,还有新建网络与原有网络整合和优化的关系、政府支持与吸引社会力量支持的关系、“新网物流”利润的界定与分配的关系、网络信息系统与商流、物流的关系,等等。提出并研讨这些矛盾和问题,目的在于从更深的层次、更大的空间、更长的时间上,考虑这项工程的规划、实施和发展,以减少和避免失误,少走弯路,真正走出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玲儿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