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
(一)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在与外界打交道时,常常会被问道:“供销社是干什么的?”这是双方都感到尴尬的话题:问者因得不到起码的信息而略显“高高在上的无知”;被问者因不被了解、不被理解而表现出“无名功臣的苦闷”。如果用“供销社是搞农村流通的”作为供销社职能定位,也是不准确,不全面,甚至是过时的。因为事实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并非“农村流通”一词的简单和单纯;供销社也需要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和新的层面上,对自身职能重新审视和规范;与其回答“干什么”,不如弄清“是什么”;弄清了“是什么”,“干什么”就有了基础和根据。
(二)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供销合作社已经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概括说:“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供销合作社正在从主要承担政策性业务的单位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主体,从单纯流通领域的供销合作发展成为农工商、产加销多领域全面合作;从单一的经营组织发展成为向农民提供经济、技术、文化多方面的综合服务组织”。应该说,中央对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变化的评论是合乎实际的:一、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已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二、供销合作社的业务已经深入农业、工商业和生产、加工、销售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发挥着合作经济的作用和功能;三、对农民而言,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是多方面,经济、技术和文化等。一句话,供销合作社自身性质、服务功能、合作领域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供销合作社是一个覆盖全国的系统组织,有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市、区)、基层社多层级结构,每一层级都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和企业,通过该级的组织结构、企业和经营服务网络发挥其功能。上述供销合作社所发生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每一层级组织结构的改革和改造上,更体现在所属企业和经营服务网点上。
我们应该用系统的观点,恰当的描述、剖析和处理供销合作社上下、左右、内外的关系,必须着眼于全国供销合作社这样一个大系统的战略定位,并由此确定本系统的发展战略。简单说,就是解决流通与合作制双重功能问题。
(四)从2002年以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和发展是围绕“四项改造”进行的。“四项改造”即以参与农业产业化改造基层社,以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以社企分开、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四项改造”基本上涵盖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就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而言,这“四项改造”内容又是密不可分的。参与农业产业化改造基层社,互为途径与目的,参与农业产业化,可以更好的改造基层社;改造基层社,可以更好更有效的参与农业产业化。相比较而言,实现农业产业化才是改造基层社的目的,才真正体现“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同样,改造社有企业,改造联合社都是为了增强其活力,增强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应变和制胜能力。传统经营网络的改造,则是可能把基层社、社有企业和联合社“联系”起来。从整体上说,全国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大系统,基层社、社有企业、联合社、经营网络都是这个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大系统在规定制约和影响着各个子系统和组成部分的存在、运行和发展方向。同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从属于全国经济系统,这个更大系统的规定、制约和影响,在相当大程度上规定着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存在、运行和发展方向。当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同样受制于全球经济的规定、制约和影响。
(五)就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业务而言,基本上是涉农的流通领域;基本是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无论农村日用工业品和农资产品的供应,还是农副产品的收购和销售,以及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等,尽管有不少工业色彩的加工和生产(环节)的业务,但仍然是商品流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再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部分地生产、加工只是为了更好地销售;涉及农业、工业的目的仍然在商业。这一点与改革开放之前并无根本变化。当然,现在的流通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流通,它与计划经济时代的流通不可同日而语。
(六)“物”(商品)的流通,放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中来考察,会发现就是一个颇为壮观的物流系统。这个系统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它承担着对广大农村日用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任务,还承担着如棉花等重要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和销售及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和销售任务。因此,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局和全国供销合作社主要职能的全局出发,一个全新的物流概念——供销社物流或曰供销合作社物流就出现了。以现代物流的理念、从全国物流大系统的视角上研究供销社物流,这对于认真贯彻“四代会”精神,进一步推动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和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供销社物流特征
供销社物流特征,是供销社物流区别其他物流的根据所在。供销社物流有哪些特征呢?
(一) 物流结构的层次性
从全国供销总社到基层社,层层都有属于本级的组织构架和社有企业,都有自己经营业务和范围。供销社物流形成了组织机构和营销功能上的层次性。这就造成了某些经营业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重合和竞争,势必造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如果协调得好,可以形成基于不同层次的资源整合和功能集成。这是人们乐见的。
(二)主体功能的双重性
基于历史的沿革,供销社物流动力来自于行政和经营双重的驱动。两者不是同步的,行政上是规定性、规划性的;经营则是落实性、业务性的。前者是标志,后者是实体;前者是上层建筑范畴,后者应划入经济基础的范畴。
(三)物流的双向性
供销社物流的双向性是一目了然的,对农村的消费者而言,既有日用工业品物流,又有农产品物流;既有农用生产资料物流也有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在规划和设计供销社物流时,这是应该充分注意和统筹解决的。
(四)物流的集合性
如上所述,供销社物流结构包括了日用工业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农产品物流、农村物资回收物流等。应当指出,供销社物流在相当程度上应当包括“三农”物流:农产品物流、农业物流和农村物流。农业物流应当包括农产品物流和农用生产资料物流;而农村物流不仅包括农业物流,还应当包括与农村生产、生活相关方面所形成的物流,如日用工业品物流、废旧的物资回收物流。供销社物流应当担当起农村物流的重要任务,这是没有疑义的,但供销社物流又不可能完全替代农村物流。因为供销社物流除了完成农村某一领域具体的物流之外,还应当在更大范围内、更多方面从事物流业务,如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城乡人才流动等。
(五)物流的起伏性
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故造成农产品物流、农用生产资料物流的季节性起伏;农民收入的季节性、不稳定性,造成日用工业品消费的季节性、不稳定性;自然灾害对农村的危害和影响也较城市更加明显。供销社物流的起伏性,造成了供销社物流运输、储存、加工等功能的特殊性,也给予了供销社物流增值的空间。
(六)物流可集成性
由于供销社物流在每一层级上的经营主体的代表是该级供销合作社,而每一级供销合作社又都是上一级社的成员单位,这就造成了每一层级多种物流可以在其上一级得到集成和优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供销社本身的双重职能,决定了这一点的可行性。这是供销社物流的重要特点,也是供销物流的优势和重要利润来源所在。
(七)物流的合作性
供销社物流的主体是供销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可以而且应当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助农增收。就是说,对于农产品而言,供销社是物流主体,还是生产主体;对农资而言,是流通主体,还是消费主体;如此等等。总而言之,供销社物流,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物流。当然,供销社可以组织消费合作社与城市居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这样,供销社物流就可以形成集供、产、销,加工、流通、消费于一体。从产权制度角度看,更容易形成物流全程的利益一致性,减少物流企业内部产权不明晰而产生的利益摩擦,更便于进行物流诸功能的集成,从而使物流利润在合作社的框架和原则下进行分配,更好地体现合作社的性质。
供销社物流的层次性、主体功能的双重性、双向性、起伏性、集合性、可集成性和合作性,是区别于其他物流的显著标志,是规划、运行、发展、调控供销社物流的基本依据。
发展供销社物流要注意的问题
(一) 供销社合作社系统所特有的职能,以及由于历史沿革形成的格局,构成了供销社物流的特色,这是供销社系统合乎逻辑的发展,又是发展供销社物流不可忽略的重要根据。
(二)大家知道,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供销社物流是以供销社的组织机构、企业和运营体系为基础和经营主体,以供销社经营商品为客体,以整体优化为基本要求的物流体系。整体优化是物流系统最核心的要求。抓住了这个核心,就抓住了供销社物流的关键;背离了这一点,就只有现代物流之名,而无现代物流之实。
(三) 全国许多省市和部门(如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发展现代物流的经验表明,发展区域物流和系统物流的基本要求,是要以现有的物流资源为基础,要以国家综合部门或机构实施的全国物流统一规划为指导。这是区域物流和部门(系统)物流科学规划、良性发展、取得综合物流效益的基本前提和最重要的条件。供销社物流是覆盖全国市场并且延伸到国际市场的物流体系,因此,必须切实地把供销社物流纳入全国物流规划;又因为它的多层次性,因此,也必须适时制定供销社物流的全国统一规划。与此相适应,供销社所属各层级、各系统也应制定本层级、本系统的物流规划。但是,必须强调,各地区、各系统的供销社物流规划,必须是全国供销社物流统一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是经过全国供销社物流规划统一协调、系统优化的结果。同样道理,每一层级供销社物流都必须是上一层级供销社物流的子系统,都应该是经过上一层级供销社物流协调、系统优化的结果。
当然,无论是作为所在地区经济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还是开放办社的具体行动,每一层级供销社物流都必须充分地与所在地区物流系统、其他地区同一层级供销社物流对接和集成。这种与横向的和纵向的物流系统的对接和优化,是供销社物流全局合理性和整体协调性的要求。任何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地发展供销社物流的思想和行动都是要不得的。
供销社物流全局性和整体性的要求与各个地区、局部发展供销社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相辅相成的。在全国农村市场体系尤其是农村物流体系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应该强调和鼓励基层社、各级联合社、社有企业发展供销社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传统资源和有利条件,造成局部的物流优势,构建和确立供销社物流在该地物流系统的主导地位,进而用企业扩张的办法,发挥供销社物流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级上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但是,即使出现这种有利情况,也必须或者说更应该注意本层级物流的全局的合理性和整体的协调性。作为对下属基层社和社有企业负有管理职责的上一级供销社(联合社),必须从更大空间、更长时间上,规划、协调、指导下一层级供销社物流规划、运行和发展。这是物流系统的特性赋予每一层级供销社的管理职能。应该强调,供销社物流的全局合理性和整体协调性就是把物流各种功能和要素进行集成和优化,所谓物流利润或称“第三利润”就是从这里产生的。这是供销社物流的优势所在,是供销社系统能够为“三农”作出贡献的最重要的“利润源泉”。
(四) 作为现代物流重要组成部分,供销社物流的可集成性是其极为重要的特征。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努力使本层级下属的物流系统达到最优;二是努力使本级物流系统在上一层级上达到最优。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在一个区域供销社所辖范围内,无论日用工业品物流、农资物流、农产品物流、再生资源物流等处理得中规中矩,各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的集成和优化也达到各自的最优。但是,当我们把这个区域供销社管辖的各物流系统放在这个层级供销社物流或者更高一层级供销社物流系统加以考察时,就会发现相关物流系统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物流功能的种种浪费现象俯拾皆是,甚至触目惊心。如果说,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供销社物流还无法实现效益最优,那么,作为上下贯通、组织体系健全全国性系统,供销社物流在本系统的各个层级上乃至全国范围内实现最优或较优,是有充分可能的,也是完全必要的。供销社物流可以通过区域和系统的集成,推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级的集成和优化,进行以物流为基础的市场升级和市场拓展。
(五)供销社经营的日用工业品与农副产品、农用生产资料与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城市农副产品供应与城市物资回收等都构成双向物流的态势。当然,经营任何一种商品都可能存在逆向物流问题,经营这种商品就意味着经营双向物流——这是所有商品经营者都可能遇到的问题。但是,像供销社这样经营多种物流、又“天生”具有经营双向物流的部门和行业,在全国少有。一种商品物流的逆向物流,基本上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内容,多种商品形成流向互逆的物流,则属于企业外部可供联合、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但是,供销社物流的可集成性,决定了供销社物流对双向物流集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由此产生双向物流的集成效益,是供销社物流效益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单一物流系统很难做到的。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地区的供销社汇报该社发展现代物流的成绩,是建设了五六个物流体系:日用工业品物流体系、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体系、农副产品收购物流体系、棉花收购加工物流体系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物流体系等等,甚至每出现一个专业合作社,就考虑建设相应的物流体系。如果为了方便汇报和突出“政绩”,这种表述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如果这一层级供销社就这样规划和发展自己的现代物流物流,则是基本上背离了现代物流的起码理念,是在上演“重复建设”的“大跃进”旧戏。作为一级供销社作出这样的物流发展规划是不合格的规划,听任下属的企业和基层社作出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的发展规划和物流实践,则是失职和无能的表现。
(六) 供销社物流双向性,决定了它是城乡交流重要桥梁和纽带的地位,决定了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它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卓越功能。将日用工业品和农用生产资料供给农村,为工业企业产品打开了广阔市场,解决了工业企业产品销路问题;收购和销售农副产品和农村再生资源,成为农民稳收增收的重要平台;在合作制的旗帜下,它把物流系统乃至工业让渡的利润,最大限度地与农民分享;它可以在消费合作社的支持下,将农副产品尽可能优质低价供给城市居民。供销社物流的合作性,使得城乡居民得到优质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并把原先被各种流通、加工企业分割的流通利润,还有许多企业、行业和部门孜孜以求的物流利润,全部或大部分返还给城乡居民。它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最佳平台,在建设城乡统筹、和谐繁荣社会的进程中,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着无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玲儿
上一篇:物流成为“农改超”关键因素
下一篇:农机产品订货会及农业机械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