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我国区域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构建

摘要:阐述建设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提供可行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案,包括门户网站、订单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接口系统等。


    关键词:供应链;订单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业遭遇了巨大的冲击,这迫使我国农业寻找新的不同于传统农业发展道路的战略路径。为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选择走产业化、信息化道路。


    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改变当前农户耕作分散、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的局面,以农业加工产品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农业发展模式。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加工能力在70%以上,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的9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为3:1至4:1,而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40%左右,加工食品仅占饮食消费的25%左右,初级加工较多,精深加工较少,综合利用水平普遍较低。


    供应链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由多个市场主体组成链条。以信息化等手段使链条上的各个企业协调运转,整合资源,最终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链条运作总成本,提高运营效益,提升整个链条的竞争力。组建农产品供应链的目的就是在农业生产中实现产、供、销环节的无缝连接。


    区域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就是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通讯技术,使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得以快速畅通传送,并减少传输过程中的错误率和减少劳动量。区域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对于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降低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二.区域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的作用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对于市场信息传递、降低农业风险、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市场信息平台作用


    区域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充当农产品购买者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桥梁,对于解决农产品供求矛盾、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拓展产品销路有重大意义。


    (二)风险弱化器作用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可以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低自然风险主要体现在现代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上,例如可以降低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对自然灾害进行预警而降低了灾害损失等;降低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有利于缩短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时滞,使运营效率提高。


    (三)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提高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来自农产品价格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在信息系统作用下,农产品生产者获得了充分市场信息、先进技术指导和相关产品标准后,按比较优势原则安排农业生产,按质量标准控制农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竞争力,并最终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规划及运营设计思路


    (一)供应链主体


    农产品供应链的参与主体包括农资供应商、农民、龙头企业、配送中心、零售商和消费者。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农资供应商包括农药、化肥、种子、耕作器具等供应商。


    农户指农产品生产者,主要包括农村生产散户、农业生产大户、农场等。龙头企业指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及深加工的企业,包括肉、奶、禽、蛋、鱼、蔬等各类加工企业。配送中心是衔接生产与销售的中间节点,对加工农产品或未经加工的生鲜产品加以配送。配送中心具有流通加工功能,可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零售商是农产品的销售终端,主要包括各类批发市场、超市、餐饮店等。消费者需求是整个链条得以存在的基础。


    供应链核心企业是供应链建构的核心,相比其他供应链主体具有管理、信息、人力、设施等方面优势,承载供应链组织者与协调者功能。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可以是龙头加工企业,也可以是配送中心。


    (二).信息系统规划与运营设计


    本系统主要由门户网站、订单管理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仓储管理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接口系统组成。


    图2.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示意图


    1.网站


    网站主要提供综合信息。门户网站的主要功能有:


    (1)技术支持 


    为农业生产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专业技术指导。


    A.提供产前环节需要的选种、育种、选肥、施肥、耕作、苗间距等专家指导。


    B.提供产中环节需要的病虫草害防治、农田灌溉方法、田苗管理等专家指导。


    C.为产后流通环节提供专家指导。产后流通环节又可以细分为三个环节:


    ① 产后加工阶段,包括:商品化加工、包装加工、保鲜加工、储存加工、食品加工 、品级分类等;② 流通阶段,包括:渠道规划、网点布局、冷链流通技术、产销地市场建设 等;③ 农产品消费环节:品种品质提供、消费引导、营销策略、农产品品牌的树立等。


    技术提供是互动的过程,技术提供方与接受方都要参与。可通过设立专家信箱、专家论坛等实现互动。


    (2)信息提供


    A.供求信息


    供求信息包括农用物资供求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管理人才供求信息等。


    B.增值服务信息


    网站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增值服务信息,如气象信息、检验检测信息、当前价格信息、价格预测信息、产品质量标准信息、农业新闻及与农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信息等。


    (3)论坛 


    产品供需信息发布、疑难问题讨论、经验分享、沟通交流的场所。


    2.网站运营管理


    (1)我国网站运营管理现状


    据2002年12月的网上调查统计,在全部2445个国内农业网站中,能够基本畅通的网站为1030个,占42.1%;连接不通的为1415个,占57.9%。在所有畅通的网站中,再按网站信息每日更新和更新周期多于每日分类统计:能够每日都坚持更新的仅占四分之一略强;更新时间在月以上的占畅通网站总数的 20.8%。这样的话,就有三分之二的网站没有产生实际价值。


    由此可见,对于网站的建成后运营不可大意。否则极易造成资源浪费。


    (2)网站建设运营策略


    A.网站定位与建设主体


    网站建设运营费用不只发生在建站期间,后期信息更新与网站维护同样要花费大量成本。如建站方没有后期资本维持网站运营,建站投资就失去意义。因此在建站之前就应当给其以恰当定位:公益性的还是营利性的。


    从当前现状来看,我国农业网站中的绝大部分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公益性网站,免费提供服务。也有少部分营利性网站由企业营建,它们建站的目的就是通过网站运营获取效益。


    B.网站运营策略


    我国政府兴办的农业网站大体分为:中央级,如农业部创建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省级,如广东农业厅创建的广东农业信息网;市级,如温州农业信息网等。再往下延伸,就到了县级、乡镇级等基层农业站点。上述的各类网站中,中央、省、市级的农业网站建设起点高,人员素质高,一般运行良好,尤其是农业部的“中国农业信息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基层网站运转的却非常艰难。基层农业网站在基层的地位不明确,经费严重不足。作为为农民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在基层却成了一个解决人员工资的创收机构,不能得到财政体制的认可,这样,基层网站的日常工作无力开展,举步维艰。此外,县乡工作人员未能进行专业培训,专业素质普遍较差。


    面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基层网站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运营:


    ① 会员制


    网站内容部分公开,但对于那些具有很大价值的信息只有会员才可以获取。会员要交纳会费。会费定价可根据当地情况而定。


    ② 联合发展


    网站与当地农民实现动态联合。网站管理人员及时把信息传递给当地农民,并及时发布当地农民的农产品信息。而农民则给管理人员一定报酬。双方互为帮助,实现“双赢”。


    ③ 明确网站地位,地方政府给予资金支持。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地方政府领导有较强的信息化意识。


    3.网站信息利用


    网站信息利用主要是指农民利用网站信息,即信息传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农民普遍素质不高,而电脑设施配置及电信服务费又偏高,让农民在家操作电脑上网很不现实。对这一问题,设立农村“农业信息员”机制是一解决良方。农村信息员负责从网上搜索各种农业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当地农民,并且农产品信息也由农业信息员发布到网上寻找商机。农业信息员充当网络和农民之间沟通。为提高农业信息员业务能力,要对其加以培训。


    (三).订单管理子系统


    1.订单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接单管理:出货资料,将订单电子资料文件下载及检查。


    产品管理:针对每个客户对其所有产品管理,包含产品类型,代码、计价单位、拣货方式、补货设定,包装明细,优先存放储区,别名及售价管理。


    订单数据处理:订单所有的信息,包含客户、收货人、送货参考、销货单号订单形态、放行报单号码、产品及需求数量、流通加工需求资料的维护。


    退货处理:根据退货的原因,做退货管理。


    销售分析:根据客户、产品及期间来产生销售对象和数量的分析报表。


    2.农产品订购流程


    结合自然农产品和经过加工后农产品的不同特点,农产品订单分两个阶段来考虑:初始农产品订购及加工后农产品订购。具体流程如下图。


    (1).初始农产品订购


    通过网络平台,农产品供求信息得以及时沟通,“订单农业”由此产生。订单农业即由农产品收购方(龙头企业、配送中心等)与农户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或协议。然后农户在此合同基础上组织生产,最后将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按合同约定价格和质量收购农产品。


    农民按照订单加以生产,降低了市场风险,收益得以保障。需要注意的是订单农业履行过程中要注意合同的严密性和严肃性。


    (2).加工后农产品订购


    农产品经过龙头企业或其他市场组织加工之后,更易于运输和储存,并且这些市场组织有较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这时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订单系统得以应用。


    目前较为先进的方式是通过电子文档下达订单,其中较为常用的有以下两种形式:


    A.以文本文件或Excel文件的格式,通过电子邮件下达订单,然后处理人员将文件内容上载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由系统进行后续的仓储或运输方面的业务执行安排。


    B客户从企业网站提供的订单下达窗口将数据写入为客户专设的信息录入页面,再由物流中心的单据处理人员定时下载订单信息并上载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后续处理。


    (四). 运输管理子系统


    1.主要功能:


    接收指示:接收到运输任务的指示,包括货源地、目的地、货物种类、数量等信息。


    运输计划:根据以上信息制订运输计划,包括所需调用车辆数量、种类,行车路线等。


    指挥调度:对现有空闲车辆或在途车辆进行调度。


    在途监控:对所有车辆进行完整的监控,掌握车辆运行状态。


    运输费用结算:运输任务完成后进行运输费用结算。


    2采用技术


    农产品运输过程中要结合农产品特点采用相应运输工具。对生鲜农产品要用配有冷冻冷藏功能的车加以运输,对于奶制品要用保温车加以运输等。


    运输系统综合运用GPS、GIS、条形码技术等物流技术及时跟踪物品的运输状况并得到反馈信息,通过对货运成本的分析比较优化货物运输路线以便控制运输成本。


    (五). 仓储管理子系统


    1、主要功能:


    储位管理:根据不同的仓区及不同的储区来建立储位及维护各储位的体积、容积资料及储位状态,实时管理。


    商品ABC分析:根据产品的零售价格或采购价格、搬运频率来做ABC分析,确定最佳库存方式。


    拣选作业管理:根据订单对货物进行拣选时,使用信息系统进行监控,降低订单错误率。


    入库作业规划:针对每种产品的特性预选规划其储区以便对产品及储位做有效的管理。


    入库资料维护:货品入库、上架,有异常状况发生时对入库资料做维护,如储位变动(储位转移)、数量(存货调整)及产品状态(良品变不良品等)。


    补货管理:依据产品所设定的安全库存量,做定期、定量的补货处理。即将补货资料与采购管理结合来产生采购建议数量。


    2.仓库要求


    对农产品或农资进行仓储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因农产品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给消费者带来的时间差距与空间距离的不便。对农产品的储存多要通过冷冻仓库,农资的储存要求要低很多。


    (六). 决策支持子系统


    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有的客户订单、农产品库存变化、车辆调配情况、人员使用情况、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因为需要以单据的形式落实,而被强制在系统中随时更新。因此系统中存储着相当完整的业务数据。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决策支持子系统提供一些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方法、滑动平均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线性规划法、多目标规划法等,而且还可以用可视化技术实现数据做图,包括柱状图、饼状图、线形图等形象化手段,以不同的视图进行资源信息的比较分析,使分析结果直观、明了。


    此外,系统还提供决策分析的模块与方法,包括区域农业发展要素组合模式和方法,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计算,作物生态适应性分析,耕作制度优化设计的作物历法,区域粮食生产因素比较分析,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可持续水平评价、区域发展规划、农业信息智能检索引擎、用户需求智能判断系统、农业资源与农情遥感监测系统、农业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农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系统等等。


    (七).平台维护管理系统


    负责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网络检测、防火墙、安全验证等。为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要注意建立系统的预警机制。


    (八).接口系统


    主要完成各种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包括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的数据接口、条频器的数据接口、与国际互联网的接口等。


四.小结


    本文论述了建设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意义及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重大作用,并对如何建设这一系统给出了可行的方案。区域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包括:门户网站子系统、订单管理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平台维护管理子系统、接口系统子系统等七个子系统。


    伴随农业问题的日渐突出以及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的整体推进,我们相信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也会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在推进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比如,信息人才短缺、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者素质不高致使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率偏低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以后所要思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振友 徐建新 张和平 中国农业产业化道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 2001


    [2]. 刁柏青 李学军 王建 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规划与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M] 2003


    [3]. 张铎 柯新生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M] 2004


    [4]. 褚庆全 胡志全 李琳 农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开发与发展对策[J] http://www.agri.ac.cn/manager/12151001/2003626144035.htm


    [5]. 熊启泉 对我国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 《世界商业评论》ICXO.COM (日期:2004——08——09 14:09) http://agriculture.icxo.com/htmlnews/2004/08/09/290420.htm


    [6]朱丹 石榴红 魏修建  公司化经营下的邮政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物流技术 [J] 2004.5


    [7]. 李艳霞 赵庆祯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案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J] 2005年第4期

 

责任编辑:玲儿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