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刘先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假豆腐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得老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越发重视。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国民的身体素质甚至生命安全,如果监管不严,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民以食为天,每天老百姓都与食物打交道,都要从食物中摄取身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一旦食品安全出了问题,就会对老百姓的身体造成损害,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批量生产的加工食品如果出现问题,影响就更大了。希望有关职能部门能从严治理,坚决打击违反食品安全相关法规的行为。只有处罚力度加大甚至加倍,才能从根本上起到抑制作用,才能对其他不法人员起到震慑作用。
市民李女士:我认为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相关主管部门应出台更为细化的、统一的食品生产与加工标准,这样质检部门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就会有参照的依据。通过一整套的食品安全立法,对种类繁多的食品制定生产加工等方面的分类标准,做到有法可依。而不是出了问题相关职能部门互相推诿,谁也说不清楚。只有有法可依,才会促进食品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读者隋先生:食品安全问题,我觉得应该从源头流通销售一条龙抓起。相关部门要严查蔬菜、水果、禽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打击禽畜养殖、水产养殖等使用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同时查处那些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的“李鬼”;在食品生产环节,构建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产品检验、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监管链条,并以区域性集中生产和食品小作坊为重点,严厉打击那些无证生产食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食品流通环节,对奶制品、酒类、肉类、调味品类市场以及节日性、季节性食品安全等消费者最常涉及的方面要进行重点整治。
读者王先生:前几天看了央视《焦点访谈》关于河北有些葡萄酒厂在质监部门摄像头下明目张胆制假贩假的报道后,我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担心,不知道自己该吃什么好了。为什么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依然可以从事违法行为?说到底就是一个“利”字。正是因为有了利益的驱使,才会使从事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人有了动机并甘愿为之冒险,而相关监督部门的不作为也是原因之一。希望政府能从严入手,对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行为予以从重处理,对监管不力的相关管理部门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样才会从监管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
(来源:北方新报 20110108)
责任编辑: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