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固守:继续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一个长久命题,一个急迫任务。此处没有硝烟,却是战场。

 

  2009,中国经济走过了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在保卫经济的“狙击战”中,率先实现企稳向好。眺望2010年,“促消费”、“保民生”、“城镇化”、“调结构”等成为高频词汇,中国经济内需启动路线正在逐步清晰,在大规模的投资隐退后,消费能否补位?阻碍内需的关键原因是哪些?改善内需、刺激消费的节点在哪里?这些已是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问题。一场内需“阵地战”,且行且思,亦谋亦动。

 

注入耐力 长久之策

 

  “外需不足内需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及“保增长”的重要策略。而当经济逐步企稳,人们为后危机时代谋篇布局时便有了新的疑惑,内需拉动是权宜之计还是长久之策?

 

  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表明,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消费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但在我国,人均GDP已逾3000美元,消费却长期不振。

 

  2009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作战方针”:“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对此,专家学者指出,只有坚持扩内需,并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常态,经济持续发展才会有“耐力”。

 

  当“扩大消费”成为重要的政策导向之时,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出台了8条促进消费的政策。在这8项促进消费措施中,除了终止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优惠政策以外,2008年底以来启动的7项重要优惠政策均得以延续。

 

  2010年,在投资增速不可预见、出口无法根本好转的情况下,高层希望消费能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挺进农村 巩固阵地

 

  内需从来贮藏于民。

 

  “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这是党中央对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

 

  对此,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财政部明年将继续增加“三农”投入,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搞好主要农产品(13.88,0.34,2.51%)市场调控,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支持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放到促进消费的突出位置,让普通百姓“有钱可花”,从而为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效果一度受到质疑的“家电下乡”战略不但得以继续实施,在2010年这场“扩内需阵地战”中,还将大幅提高下乡家电产品的最高限价,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完善下乡家电产品补贴标准和办法,更好的满足广大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与之相配套的战略部署是对城镇化进程的加强。“城镇化”的提法不是第一次,但在这场战役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同时,“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此战略方针被经济界普遍认为可以大量释放来自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消费潜力。

 

调整外销 布局内销

 

  产业调整转向“阵地战”是应时之举。

 

  事实上,内需的魅力,在即将走过的“最困难”的2009年已有充分释放。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外需拉动。这种模式的历史贡献毋庸置疑,但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凸显,一个突出表现是很容易为国际市场波动所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提醒,经济增长从“外向带动型”转向“内需增长型”已刻不容缓。

 

  “强调内需不是放弃外需,是外需与内需有效互补。”江苏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久前,“江苏产品万里行”快车,满载数千种名优新特产品驶进武汉、西安、沈阳等地,短短九天,实现各类成交85亿元。“内需不缺市场、不缺需求,缺的是合适的营销思路、适合市场胃口的产品。如果在税收、消费信贷等环境方面进一步改善,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市场的潜在需求就会变成经济增长的显性动力。”江苏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

 

  嘉兴罗马中望服饰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向记者表示,该公司通过市场转型,主动与国内外知名品牌攀亲家,如今九成订单是内销,内销订单已经安排到了明年4月。

 

  “替人加工一件衣服,最多赚几元钱的加工费,而若自主开发设计生产,一件衣服至少可以多赚30%左右的净利润。”浙江伴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德荣说,做了十多年的外贸加工生意,他越来越感觉到科技与品牌投入的重要性。经过市场调研,该公司瞄准了消费前景广阔的国内市场,注册了服装品牌,尝试走自主设计的内销之路,实现了从“一条腿走路”向“两条腿走路”的转变。

 

  内需出现的积极变化,为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但这并不表示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就此得以改善,宏观调控也存在着自身的边际。专家指出,我国经济亟待实现从“政策刺激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动力切换。看来,要想真正打赢这场“内需阵地战”,真正的调节棒还应在市场手中。
 

 

责任编辑:蓝飞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