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企业上市与地区经济转型

  从1994年1月万向钱潮首次问鼎国内资本市场到2003年11月1日杭萧钢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前后间隔近十年时间。之后,萧山的企业上市步入了高速发展期。日前为止,萧山区已经拥有国内国际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18家。一个证券市场的“萧山板块”已经形成。而纵观萧山企业上市的轨迹,发现有以下三个特点:


  ——主导产业链驱动。从萧山企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看,由于早年受杭齿和杭二棉及萧建等国营、二轻企业的影响和民营经济白发优势的作用,萧山的纺织和机电及建筑业始终处于强力发展态势,以至于目前还是以轻纺和机械(电)及建筑业为主,前两者相加的工业产值结构覆盖面达到了50%上下。因此,在IPO企业中机电、轻纺行业占了81.8%,这说明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上市结构。


  ——国际资本舞台扬帆。资本市场中的“萧山板块”,除国内上市外,还有不少海外上市,在11家IPO公司中,有5家企业是海外上巾。特别是香港资本市场以其独有的融资魅力,为萧山企业所钟情。如2007年11月在香港上市的众安国际有限公司,是萧山长期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一家民营企业,首次募集资金36.2亿港元,是萧山上市公司中首次募集资金最多的公司。萧山在香港证券市场已有3家上市公司,在澳大利亚也拥有2家上市公司(美邦国际和雀友控股)。可以说,萧山企业国际上市影响远大于其本身融资的意义。


  ——先进制造业走向。随着一些先进制造业企业脱颖而出,譬如开发区的友成模具、友佳精机、松冈机电和亚太股份等企业,纷纷进入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促使传统产业升级和高科技含量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在萧山拟上市后备企业中,先进制造业企业成为进军资本市场的主力军,如杭齿集团、兆丰轴承、佳力科技等。正是这样的上市和拟上市企业推动着萧山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一个地区的上市公司发展规模能反映出这一地区对资本市场的敏感系数,也是反映当地企业资本意识的活“招股书”。上市公司给萧山企业带来了感召力,特别是本区域同行业因企业上市而被注入了更强劲的上市动力。例如,2003年11月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在钢构业市场中占有了品牌优势。浙江东南网架有限公司就急起直追,并于2007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萧山有不少上市条件基本成熟的企业都开始由不懂上市到考虑上市、从不想上市到研究上市、从忧心忡忡启动上市到加快步伐坚定上市。


  萧山板块对萧山经济产生震撼力。到今年上半年,萧山的工业净利润达到了57.66亿元,工业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达到了986.45亿元,与此同时,上半年萧山工业贷款增量达到了122.84亿元。从国内IPO的6家企业看,上半年,净利润达到了32843万元,所有者权益达到了52.6亿元,这些上市公司的数量占比可以忽略不计,但上市公司的业绩占比却达到了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5.7%和5.3%,可谓份量不轻。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资金实力普遍强于非上市企业,平均的负债率不到60%。据初步统计,11家IPO上市公司首次募集资金已达60.8亿元(含外币折人民币)。如果按照现有平均65%负债率计算,相当于在工业上增加投资180亿元,达到银行增量贷款的120亿元,占上半年萧山工业增量贷款总余额的97.7%。目前萧山经济主要依靠工业,工业中主要依靠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而规模以上企业从长远看就要依靠上市公司的转型发展。


  企业上市对萧山经济产生了思维冲击力。任何一家企业在上市前走的都是一条传统的借贷发展路子,迫于利息压力,发展速度并不理想。而且银行贷款在财务上永远是“借资”的概念,它有企业偿还和金融政策两方面的风险。相反,企业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则是一种投资概念的股权资金,财务上是股权概念,记账上是所有者权益,恰是一种抗风险资金。对同样一家企业来讲,经营的心态和环境大相径庭,动态效果当然截然不同。以亚太股份为例,上市前该企业近30年的自身积累只有4.33亿元,但上市后,亚太股份在一级市场的市值就高达17.99亿元,按今年10月23日收盘价计算,其动态市值已达33.3亿元。证券市场上的资本魔力对许多有条件上市的企业及其管理者都有一种思维上的强大冲击力。


  实践证明,企业上市作为,一种投融资制度安排,在提高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借鉴萧山的经验,浙江全省有可能利用上市这一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产业的均衡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这里,至少应树立这样三个理念:


    (1)企业上市是为经济发展增添“摇钱树”。从萧山目前已上市的IPO公司看,不但全部进入百强企业,而且税收缴纳大都处于萧山企业的前50强。企业上市大大缓解了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而且进一步活跃了金融业发展的市场。目前通过11家IPO企业在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市场上净流入萧山各相关银行的资金理论上就达60.8亿元,是目前萧山银行全部储蓄存款的4个百分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上市就是为浙江经济发展增添“摇钱树”。


  (2)企业上市是产业转型和提升的“推进器”。一个实体经济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动真格。它无非是两种形式:要么关、停、并、转,要么提升改造。前者是列为淘汰或限制对象,后者则为逼上梁山。萧山企业上市往往是后者为主,当然也有前者那种资产重组的成分,但是无论选择哪种形式,企业最缺的应该说是资金,向银行要是常规办法,但往往资金成本和偿还风险并存,当然这是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无奈选择,不少企业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企业上市则展现了另一面的辉煌业绩。资产重组,反而使被重组一方凸现了亮点,企业转型则必然在上市过程中升级。因为任何企业上市都是要有一些融资发展项目,而恰恰由于这些募资项目使上市企业提升转型。如亚太股份上市后,其募资项目当中除一部分扩大现有产能外,对中高档轿车制动系统研发和生产能力提升项目就是重头戏,由此使亚太股份从为注重做普通轻卡制动系统为主逐渐向高档轿车制动系统升级,没有上市就会大大延缓升级过程。同样,像东南网架也是利用上市所募资金开发了一批先进的升级改造项目。上市过程确实成了企业改造升级的名副其实的“推进器”。


  (3)企业上市是传播城市品位的“金字招牌”。企业集群发展能够带来城市的加速发展,这也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一座城市或一个城区必须要有一群优良的大企业或强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特色品位的、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城市或城区。例如青岛由于出了海尔电器和青岛啤酒而声名远扬,吉林由于出了“一汽”成了全球闻名的汽车城,同样苏州由于出了新加坡园区一批高科技集群企业而成为高新企业区的样板。这些城市和企业几乎是划上等号,而追根朔源从这些优质企业中不乏看到追求上市给她们带来的魔力。特别在国外,例如在美国,万向公司可能会有人知道;在香港,众安国际(房产)会有相当的市场,人们正是通过这些上市公司去了解上市公司的所在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讲,矗立起一家家上市公司就是耸立起一座城市的发达形象,人们正是通过上市公司的窗口,更加了解和认识一座城市的特色品位。

 

责任编辑:北一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