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董事会治理结构对企业控制影响的研究(上)

董事会治理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下)
 

 

    3.样本的一般描述性分析(见表1)

 


 


    (三)研究变量的选择


    1.被解释变量。INVAILID代表内部控制是否失效。


    2.解释变量。从董事会治理结构角度进行考察,选用董事会规模、董事专业背景、两职兼任现象、独立董事比例以及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来计量。


    3.控制变量。是指除董事会治理结构这一因素外,其他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因素,如两职兼任比例是否大于50%,是否发生董事长变更、第一大股东是否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涉及行业、首席执行长官是否同时是公司的创立者等因素(具体变量参见表2)。

 


 


四、模型与实证分析


    (一)研究模型


    为了检验内部控制与董事会治理结构的关系,我们建立了如下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INVALIDi=b0+b1×DIRi+b2×ACCOUTANTi+b3×PLURALISMi+b4×INDEi+b5×AUDITi+b6×STATEi+ei


    模型中,b0是截距,bi(i=l,2,…6)为模型回归系数,ei为随机误差项。


    (二)样本统计特征


    1.描述性统计。我们首先对内部控制失效的企业a组和表示与之相对应的企业b组的样本变量特征进行比较(见表3)。

 


 


    代表董事会规模的董事会人数存在差异,显示为a组高于b组;董事会专业会计知识背景的构成是b组高于a组;代表董事会领导结构的两职兼任情况是a组高于b组,其均值分别是1.9735和1.6534;独立董事所占比例是b组明显高于a组;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情况是b组略高于a组,没有显著差异;通过比较,我们初步发现在董事会规模、董事会领导结构、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以及审计委员会设置等方面,b组都比a组显示出较好的治理结构。


    2.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企业内部控制与董事会治理结构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单变量回归分析(见表4)。

 


 


    由回归分析可得,董事会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董事会规模在10%水平上显著;即董事会人数越多,内部控制有效性越差;而独立董事比例和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呈负相关;两职兼任现象与内部控制失效呈显著正相关。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我们进一步把自变量同时引入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检验对因变量的共同影响(见表5)。

 


 


    多元回归显示:


    (1)董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失效在0.01的概率水平下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1;(2)在0.05的概率水平下,专业会计人员的构成与内部控制失效呈负相关,这说明了在一个企业内,完善的会计制度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很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3)在0.1的概率水平下两职兼任现象与内部控制失效正相关,支持假设3,即两职兼任的董事人数越多,公司的董事会越容易被大股东和经营管理层操纵,其决策也总是把大股东利益放在首位,从而侵犯小股东的利益,越是如此,内部控制越容易出问题;(4)在0.05的概率水平下独立董事人数与内部控制失效显著负相关,支持假设4,独立董事既独立于控股股东又独立于经理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当公司决策面临内部人控制时,独立董事可以做出自己公正的判断,从而有力地防范内部控制失效;(5)在0.1的概率水平下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失效发生的负相关,支持假设5,说明审计委员会在维护信息披露的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6)涉及行业个数越多,内部控制效果越差。


五、政策建议及结论


    基于以上实证分析,我们认为内部控制失效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在董事会治理结构方面差异明显。内部控制出问题的公司,其独立董事人数较少一些。此外,出现问题的公司往往有一个更大规模的董事会以及两职兼任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以董事会治理结构为中心,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1.要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使董事会真正成为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机构。针对我国公司股权相对集中的特点,通过优化董事提名机制、董事会形成机制和董事责任追究机制,等等,使董事会真正成为公司治理的独立履行权利、承担责任的机构。


    2.割裂董事会与经理层的人员构成,保证董事会成员的相对独立性。董事会的重要职责之一在于选聘、考评高管人员、行使决策权并代表股东监督经理层。如果董事与经理层人员高度重叠,就形成“自己监督自己、自己考核自己”,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制约机制就名存实亡。


    3.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并将其与原有的监事会功能协调好,保护投资者利益。虽然独立董事并不是解决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灵丹妙药”,但是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会改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特别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二元制,即在股东大会下,董事会专门经营决策,监事会专门监督董事、经理的行为。此时,将独立董事的职能纳入现行的治理框架内,在制度设计上应仔细斟酌,只有这样它才经得起公司内部权力冲突的考验。


    4.发挥审计委员会应有作用。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维护信息披露的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防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维护关联交易的规范性以及确保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性等方面没有发挥显著作用。因此,要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应该真正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5.提高董事素质。董事会成员应具备合理的专业结构以及履行职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从而为董事会发挥其核心地位作用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作为负责监督公司财务工作的审计委员会中的董事,必须具备财务知识,才有可能发现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为企业建立一套严密而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对董事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可知,只有在完善的董事会治理结构层面下,才能更好地加强内部控制。此外,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在董事会治理和内部控制领域都还比较欠缺,有待改善。因此,完善董事会治理结构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参考文献:


    [1]Alessandro Cortesi,Patrizia Tettamanzi,Fabio Como.Empirical evidence o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Italy[J].Manag Gov(2009)13.


    [2]Rezaee,Z.,Olibe,K.O.,&Minmier,C.(2003).Improving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role of audit committee disclosures.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18,530——537.


    [3]程新生.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J].会计研究,2005,(2).


    [5]罗新华,隋敏.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J].东岳论丛,2008,(4).


    [6]王学龙.公司治理结构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J].乡镇企业研究,2003,(6).


    [7]徐慧,付晓利.论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完善措施[J].Economic&Trade Update Vol.6 Sum.No.118 Dec.2008.


    [8]王正军.内部控制实施的知识动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0).


    [9]徐哲.董事会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创建[J].经济与管理,2008,(2).


    [10]袁春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新思路:公司治理视角[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9).


    [11]张立辉,皮飞峰.内部管理与控制——战略的观点[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朱海坤(1956——),男,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闫贤贤(1985——),女,河北石家庄人,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

 

责任编辑:北一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