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物流配送方式的比较与借鉴

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配送方式的比较与借鉴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的市场建设方针,其中物流配送作为一种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模式,适应了经济一体化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体现了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从生产资料到最终商品的现代化流通体系,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物流配送模式,对构建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现代物流体系,应对发达国家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国内将陆续放开对外商在中国国内开办流通企业地域、数量、经营范围、股份比例等方面的限制,这就更加刺激了外资加快进入我国物流业的步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物流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的物流产业必须学习和借鉴它们的先进经验,这对我国物流产业体系的构建及在传统商业模式转换过程中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1.1美国


  从20世纪60年代起,商品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普遍得到重视。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一是批发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定货指示单。二是零售型,以美国沃尔玛商品公司的配送中心为典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三是仓储型,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商品配送。


  1.2日本


  在日本,零售业是首先建立先进物流系统的行业之一。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态迅速成长,现已遍及日本,正影响着日本其他的零售商业形式。这种新的零售商业业态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商品的供应顺畅。因此,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点:


  ①分销渠道发达。许多日本批发商过去常常把自己定位为某特定制造商的专门代理商,只允许经营一家制造商的产品。为了保证有效率地供应商品,日本许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对旧有的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或下游公司的分销一体化。


  ②频繁、小批量进货。日本物流配送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需求来自便利店,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发展连锁便利店,因为它使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得以实现。


  ③物流配送体现出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共同化、混载化的商品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运送的聚合的商品物流,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运货车辆的装载率。


  ④合作型物流配送。在日本,生产企业、零售企业与综合商社、综合物流公司之间基本上都存在一种长期的物流合作关系,并且,这种合作关系还随着日本工业生产的国际化延伸到国外。


  ⑤政府规划在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3我国台湾地区


  台湾地区的配送中心多为中小规模、平房仓库,并采用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设施设备。台湾地区创造了自己的“本土化物流”。他们认为“自动化”不一定适应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引进技术必须考虑企业的财力规模、土地成本、建筑成本、设备成本等条件。因此,台湾地区没有完全照搬美国和日本的发展经验,而是融合这些国家物流现代化的经验,根据自己的需求,尽量完善自己的物流薄弱环节。另外,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是台湾物流企业形成自己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认为物流现代化不仅在于逐步实现物流设施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在于人才素质的提高。目前,台湾的物流配送发展趋势是从整合到聚集。在物流配送的发展初期,企业是凭借自身力量与外部竞争。在发展的阶段,则是通过若干企业间的互助合作与其他企业竞争。而在联合阶段则是通过资源共享的结盟来与其他企业竞争,也就是使自己的竞争对手通过聚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样就达到了高层次竞争的阶段,即通过提供有差异的服务进行竞争,而并非仅通过硬件进行竞争。


2、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物流配送模式比较


  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物流配送的区别和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商业形态或作业方式的区别


  美国由于地大物博,相对的人口密度较低,城市与城市的间距较远,人们有购物囤积的习惯,通常隔一段时间到购物中心大量采购满足数天或数星期的需求,所以造成购物中心所提供的货品必须齐备和货源充足。日本则由于即时送货制度的施行,增加了运送费用与运送劳力,因此,一般商家为了降低运送成本纷纷将货品交由货运公司及物流配送中心来运送,以减少运送风险及提高配送时效。中国台湾的零售商店多,而近来又由于个性化消费风气的形成,使多样化的货品配送成为商店经营的必备条件,因此,由专业的物流配送来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时效就成为必要条件。


  2.2物流配送软硬件的开发及应用侧重点不同


  美国物流中心所使用的资讯系统资料显示,除一般的管理系统外,美国物流配送中心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对多仓储、多配送中心管理系统和分布面积较散的连锁商店之间货品运送的侧重。日本则因为地域狭窄、交通复杂而具备一个较富弹性且经济的配送系统。在机械自动化程度方面,美、日等国由于其物流中心的发展历史较久,所以机械自动化程度较高,作业方式较为成熟。而中国台湾则由于连锁店规模较小,订单需求量也较小,所以物流中心中仅有少数几家采用自动仓储。


  2.3配送中心的特色功能存在差异


  日本配送中心通过提高商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增加供货频率等方式强化供货枢纽的战略功能;通过综合物流管理方式以控制物流成本的功能;通过增强应变能力以适应物流量常随经营规模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应变功能。而美国配送中心的特色功能是特别重视单个消费者服务功能,即尽力满足顾客提出的各种要求。


  2.4管理存在差异


  物流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物流管理体现各个国家民族性情和经济模式的差异。日本注重物流成本测算,美国则以物流机械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切入点。中国台湾的发展趋势为企业间通过资源共享的结盟来与其他企业竞争,也就是通过对现有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达到双赢的目的,本质是将分散的网络进行连接并使其优化。


3、在构建我国现代物流配送体系过程中可供借鉴的经验


为了使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不走或少走弯路,引导其顺利发展,我国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配送的先进经验。依据以上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商业物流配送体系状况的分析和归纳比较,总结出了以下可供我国借鉴的先进经验。


  3.1配送中心的区位选择和用地规模的确定


  一是要靠近商业网点集中的市中心,达到靠近市场、缩短运距、降低运费、迅速配送的目的。二是要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公路是配送中心供、配货的主要货运方式,靠近交通便捷的干道进出口便成为配送中心布局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三是要追求较低的地价区位。物流企业以效益为宗旨,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地价的高低对其区位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美、日以及台湾地区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最初就是得益于交通的便利,其前提正是在建立配送中心过程中合理科学的区域选择和网点定位。


  3.2物流企业规模化


  中小企业过多并不是好事情,所以目前中国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资产重组建立物流企业联盟,形成优势互补的大型物流企业。在当前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有利环境下,我国的物流企业很有必要结成战略同盟,增强综合实力。美国和日本的配送企业就是在不断的重组过程中取得规模效益,从而整合市场资源、信息资源,达到降低管理和交通运输成本的。而台湾也是在企业战略联合分享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现代物流配送巨大发展的。


  3.3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在配送中心发展中的作用


  日本、台湾等物流配送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物流产业在落后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日本和台湾的物流配送产业园区的建立和健全,主要得益于政府合理科学的规划,从而减小市场的盲目性以及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对于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的我国,在资金供给、物流园区组建、政策优惠扶持及调整城市功能布局上都应体现出政府的宏观产业政策。


  3.4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


  不盲目追求先进技术是台湾在物流配送方面成功的经验。我国现有仓库多为平房,和台湾当初的情况类似,可考虑借鉴台湾“本土化物流”的观念,在此基础上予以改造,节约资金。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虽然应当追求现代化,但是也应充分考虑到人的作用,用劳动力对资金进行适当的替代,同时改进管理。


  3.5强化物流配送标准化建设


  引进外资与应用先进技术,尤其是应注意引进环保型技术与设施,推进各类物流配送装备的现代化,并且广泛应用条形码技术 (BAR CODE)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强化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是美国和日本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是我国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硬件平台的发展方向。


  3.6发展集成化的混载服务


  学习日本通产省倡导的“城市内最佳配送系统”即围绕某个标准轴心,将城市内无规则地发生的各种方向、数量、时间的货运需要汇集、总括起来,开展高效率的混载化配送。引导运输企业积极开展地区混载服务,并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从而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提高运货车辆的装载率。


(来源:物流技术  20051105)


责任编辑:叶子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