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日本零售业改善物流系统

日本零售业改善物流系统功能的理念与措施

 

    随着消费者生活方式、经济与流通环境以及零售业种的变化,日本零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零售业面临着降低物流成本、压缩库存、提高店铺作业效率、改善物流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诸多物流课题。日本零售业以需求链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为战略理念,依托多样化的配送中心,制定综合物流体系指标,通过集约化配送、有效的库存控制以及流通渠道的垂直整合等措施,改善零售物流系统整体功能。


  [关键词] 日本零售业 物流系统功能 理念 措施


一、日本零售业改善物流系统功能的根本动因


    1.经济与流通环境的变化


  经济与流通环境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成为促进零售企业改善物流系统的最大动因。目前,日本的流通结构正经历着大的调整,大店法的废止,大店立地法的实施,使得大型零售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此外,家乐福、沃尔玛等欧美零售业巨头向日本市场的渗透会逐渐颠覆日本传统的商业习惯,进一步加剧零售市场竞争的残酷性。零售企业要想高效率地向所有的顾客平等地提供廉价、丰富的商品,就离不开高效率物流系统的支撑。零售与制造企业直通型物流以及配送中心直接交货型物流将会成为零售业物流的常态模式。


    2.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


  进入21世纪,日本流通业变革加剧。通货紧缩的深刻化、外资零售资本的侵蚀导致零售竞争日趋白热化。但是,对零售物流提出更高要求的本源问题还是来自消费者价值观的变化。日本人的价值观主要表现生活观、富裕观及时间观的变化。生活观由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而献身工作转变为对个人生活及家庭的重视;富裕观由对财物的投资、拥有房产的梦想转化为对自身的投资及对住所利用价值的关注;时间观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时间成本意识的提高,人们不再愿意消耗更多的时间到更远的地方购买更便宜的商品,而更多的利用能够提供场所和时间价值的便利商店。针对消费者价值观的诸多变化,如何适应他们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对零售业物流体制的弹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零售形态的变化


  日本流通业结构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零售商市场主导地位的提高。由于日本零售业存在许多业种专门化、单独性和经营生鲜商品的家族性企业,这些企业通常规模较小,保持传统形态,因此日本零售业一直比较分散。但是,近十几年来,零售业通过业态化和组织化发展,提高了经营规模、扩大了经营范围、增强了销售能力,对零售商市场地位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业态化是指按照零售商的位置条件、经营品种、店铺规模、价格政策、销售方式等进行分类经营,比如食品超市、综合超市、便利店、廉价店等。业态化的发展使零售业态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零售业的组织化是指通过连锁经营方式将分散的零售店铺统一起来,实现统一品牌、统一采购、统一库存和统一管理。连锁化使中小零售商实现了共同化和协作化,适应了零售业规模增大的趋势。日本零售业通过业态化和组织化,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低价格运作,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从而使零售商在流通渠道中获得十分有利的地位。业态化与组织化的发展为物流系统的革新创造了有利的内部条件,零售商地位的提高为其改善物流系统创造了便利的外部环境。


二、日本零售业改善物流系统功能的战略理念


    1.物流系统结构的调整


  基于以上的诸多环境变化,零售业必须对现有的物流系统结构加以调整和改进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日本传统的供应链结构是以批发企业为中心展开商流与物流活动的,批发商的商流与物流中介作用十分显著。但是,近年来,除了一部分零售商继续依赖批发商的中介作用以外,随着物流功能在企业经营中地位的提高,一些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在物流上与批发商争夺的趋势日益明显,从而排挤了部分批发商的生存空间。另外,一些涉及生态环境等物流社会问题也加快了零售业物流系统改善与调整的步伐,零售企业对批发企业物流配送的要求也越发苛刻。在这些背景之下,一些新型零售物流系统模式应运而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第三方物流依存型、厂家直送加第三方物流型、自家直营型物流模式等。


    2.需求链管理理念


  零售企业要达到吸引顾客长久惠顾的目的需要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顾客关系管理)系统的支持,而要实现向顾客提供顾客所期望的商品服务,最大化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提升顾客服务价值,DCM(Demand Chain Management:需求链管理)是制胜的法宝。DCM理念是指零售企业为适应消费者及环境的变化,在及时把握、预测消费者的现实和潜在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顾客服务解决方案。即,零售企业通过CRM搜集顾客及商品信息,然后把市场变化动向、销售预测等信息向位于供应链上游的批发商或制造商传递,以指导上游企业的商品采购、开发与生产,最后达到满足终端顾客需求,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的目标。


    DCM的效用在于提高顾客价值,而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消灭不能给顾客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时间和成本。两者把信息流与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实现顾客满意最大化的目标。


  3.DCM与ECR的相互作用


  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有效的顾客响应)概念最初是以美国食品营销协会为中心提出来的,它是一个在商品流通过程中通过提高商品的供给效率,最大化地增加消费者利益的系统。ECR概念是流通管理思想的革新,是SCM系统的一部分,是供应链各方通过推进真诚合作来实现消费者满意和实现基于各方利益的整体效益最大化的过程。ECR包含四个要素,即有效进行流体结构的调整、有效进行新商品的开发、有效的促销活动及有效的补货。有效追求的是效率和效果的和谐统一,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衡量标准。


  ECR的成功离不开从原材料的采购到面向终端消费者的销售,所有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紧密合作。DCM是使ECR在高效率运作的同时产生效果的根本保证。所以,ECR的有效性离不开DCM系统的支持和保障。


三、日本零售业面临的物流课题及改善措施


    1.零售业面临的物流课题


  (1)降低物流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在于提高商品价格竞争力。由于零售业经营环境的恶化,零售企业的商品价格成为竞争的焦点。众所周知,物流参与了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形成和实现,物流成本在商品价格中的比重较高,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商品价格竞争力最有利的法宝。


  (2)压缩库存


  压缩库存的目的在于及时剔除滞销商品,提高商品“鲜度”。随时保持商品新鲜度是零售企业吸引顾客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商品“鲜度”,必须对商品实施“鲜度”管理。其主要途径是通过有效的库存控制来压缩库存,或实现“零库存”的目标,以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店铺陈列新鲜商品的品种数量,改善经营业绩。


  (3)提高店铺作业效率


  提高店铺作业效率的目的在于减轻店铺作业负担。批发企业直送型物流系统主要问题是到达店铺时间的不确定性,实施综合配送物流系统会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店铺工作人员的作业计划也会变得更加顺畅。在配送中心内部完成检品作业或按不同店铺需求进行配送,店铺的作业效率会大幅提高。


  (4)构筑静脉物流系统


  构筑静脉物流系统的目的在于减轻环境负担。大店立地法的实施,对停车场、噪音、废气排放以及废弃物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零售企业要想在严格的环境规制条件下确保停车场的车位、减少配送车辆数量、削减废弃物,必须采取积极的环境对策,构筑有效的静脉物流系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 随着消费者生活方式、经济与流通环境以及零售业种的变化,日本零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零售业面临着降低物流成本、压缩库存、提高店铺作业效率、改善物流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诸多物流课题。日本零售业以需求链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为战略理念,依托多样化的配送中心,制定综合物流体系指标,通过集约化配送、有效的库存控制以及流通渠道的垂直整合等措施,改善零售物流系统整体功能。


(来源:中国论文联盟  20080318)


责任编辑:叶子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