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日本流通产业发展的新动向和启示(下)

二、日本流通产业调整革新的背景因素


    日本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上述新动向,归根结底是由于近年日本宏观经济、人口、消费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全球性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问题日趋严重。


    (一)宏观经济较长时期处于低增长状态


    日本从2002年开始逐步走出泡沫经济,保持年均1.7%左右的低增长率,投资、消费、对外贸易、金融等领域都表现出缓慢复苏的态势。虽然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也波及到了日本,但是由于占日本经济总量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消费在缓慢增长,因此日本经济整体复苏步伐不会改变,未来较长时期都会处于低增长状态。


    (二)人口呈现少子老龄化趋势


    20多年来,日本15岁以下儿童的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2007年的日本已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期,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到了20%以上。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未婚率持续上升,二是高昂的育儿费用使许多父母选择少生少育。少子老龄化将给日本带来两个长期问题:一是居民储蓄率持续降低,二是生产年龄人口减少,劳动力供给不足。这种少子老龄化现象带来的消费需求结构和消费方式的变化,驱使日本流通产业不断对业态结构、商业经营理念和模式、流通功能等进行调整、创新。


    (三)消费者对食品和消费安全更为关注


    为了应对恐怖主义的各种威胁,确保人身和消费安全,美日等主要国家采取严格程序,但由此却导致货物通关时间和成本增加,成为日本提高国际物流效率的主要“障碍”之一。另一方面是应对BSE(疯牛病)、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日本是食品和农产品进口大国,约60%的农产品依赖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从而大大提升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


    (四)资源和环保压力增大


    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生效,日本承诺在2008年至2012年,将二氧化碳等导致温室化效应的气体排放量在基准年(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6%(HFC等部分气体的排放量削减以1995年为基准年),加上石油等资源成本的持续上升,日本流通产业面临着如何节能环保以践诺履约,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重大问题。


三、日本流通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流通产业政策应尽快体系化并上升为“国策”


    日本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更明显地反映出流通产业基础性和主导性产业的位置与作用,流通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其他产业的发展,是提升地区和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流通产业政策作为日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得到更新、丰富、系统化和完善。反观我国近年发展情况,尽管对流通的认识有很大提高,但流通产业政策仍然是不成体系的,零散分布在各种政策文件中,层次也很低。未来急需根据经济发展思路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大方向,借鉴日本经验,将流通和物流产业政策上升为与农业、制造业同等的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经济政策,上升为“国策”。


    (二)扎实推进绿色流通


    我国面临着比日本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需要向日本学习的一是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节能环保的全新理念,二是在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上的殚精竭虑、精益求精。日本流通产业节能环保的主角是企业,政府主要采取对开展相关技术的研发,以及取得节能减排成效给予支持的激励机制推动绿色流通的发展,而不是主要靠下达硬性指标的约束机制。日本编制“环境协调型物流推进手册(LEMS手册)”以广泛宣传绿色流通理念,以及开展把消费需求与企业利益、环保利益三者有机结合的绿色营销等实践和经验也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三)全面认识和强化我国流通社会功能


    强化流通社会功能在我国更有特殊意义,它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总目标、与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等紧密相联。2008年,在应对罕见的南方雪灾和四川地震灾害过程中,流通抗灾保供的社会功能集中发挥出来。日本流通产业已经对“流通社会功能”的丰富内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有了很多切实的行动。我国应以推进流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为主线,以城市社区商业建设和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大力强化和拓展流通社会功能。要从改变传统的流通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入手,与时俱进,增加流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的指标,如员工关系(特别是落实《劳动合同法》情况)、消费者关系、社区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


    日本流通产业发展的新动向和启示


    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商务部 研究院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8——11——17 19:53:08   阅读:411次


    (四)积极主动参与流通国际区域交流合作


    在加快流通设施和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我国要更积极主动地融入流通国际化、区域一体化的潮流中去。


    自2003年10月中日韩在巴厘岛签署并发表《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达成在流通及物流领域加强合作并建立合作机制的共识以来,三国在流通领域的交流合作有所进展,如三国共同编撰发行了第一版《中国、日本、韩国流通及物流联合报告书》,组织实施了一些考察、研修项目,但迄今为止,这种交流合作仍停留在浅表状态,需要采取更得力的措施,共同推进实现“无缝互联物流”,满足中日韩三国之间逐渐升高的“多频度小批量”的流通需求。


    此外,2008年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被国家正式批准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特别是经济区被定位为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面向东南亚的“商贸基地和物流基地”,这为我国与东盟在流通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需要在国家战略层面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安排。日本与东南亚流通物流领域的交流合作已在依计划展开行动,五项行动计划包括在东盟建设广域物流网、高效利用物流设施、培养物流相关人才等。我国也需要奋起直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以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为依托,加速推进中国与东南亚流通区域一体化进程。


    (五)有选择地借鉴吸收日本流通模式与发展经验


    我国与日本的资源禀赋、人口数量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习惯等有较大差异,所以在业态结构调整、商业设施配置、流通行政管理等方面需要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借鉴,不能盲目复制。如自动售货机在日本大都市非常普遍,商业区、居民区平均不到百米就安放有主要销售饮料的售货机,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商业的发达和便利程度,同时也与日本劳动力相对短缺有关系。我国有庞大的富余劳动力群,零售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大量使用自动售货机代替人工在我国是不现实的,况且自动售货机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能量消耗很大而销售有限,不利于节能环保,就连日本也在考虑减少利用自动售货机。


(来源:研究院商务部  20081117)


责任编辑:叶子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