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日本新兴连锁店的经营妙方

    日本市场是开放的、自由竞争的,国家对零售业基本上没有特别的保护与限制。随着竞争的加剧,单个企业很难生存。所以,零售业几乎都是连锁经营的。大至大卖场,小至便利店,都是通过连锁发挥规模优势,采用大规模、少环节、低成本、低售价、快周转的经营策略,实现规模效益。


便宜也能赚大钱


    谁说便宜的售价就不能赚大钱?谁说低价就得牺牲产品的品质?日本近年走红全国的意大利料理餐厅Saizeriya,就以6年平均20%的营业收入年增长,逆势而成为600亿日元的超级连锁店。


    这家取名为“Saizeriya”的意式料理连锁店,吃过的人都竖起大姆指,因为它有平民化的价格,产品却有不输专业意式餐厅的绝佳风味。


    Saizeriya的秘诀,说穿了就是“在维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这一点,得归功于创办人暨社长正垣泰彦所导入的一套“把服务业的经营,融入制造业思维”的创新经营模式。


    正垣泰彦毕业于东京理科大学理工学系,在投入意式餐厅之前,他跑去查询食品素材的消费情形,发现蕃茄、天然干酪以及意大利面条等材料的消费额比前年增长一倍。“这些都是意大利料理中常用的材料,”原本就对吃的东西很有兴趣的正垣泰彦笑着说,“欧美的医学报告都说,意式料理对健康是最好的,”他因而决定投入意式料理的经营,“而且要让人人都能在不用顾虑荷包多寡的状况下轻松享用。”


    由于正垣泰彦的理工背景,他一向很习惯于用“数字”来分析经营,把“效率”带到自己的餐厅里。


    例如,他一直以来都贯彻依“总资产报酬率”(获利占总资产的比例)判断是否投资开设新店。若投资标的总资产报酬率未达20%以上,Saizeriya绝不投资,因而在泡沫经济期间,也没有因不动产投资失败而产生损失。


    “社长还自己构思求算各种数值所需要的数学公式,然后在电脑上自己设计程式试跑。”总经理正垣和彦表示。


    透过制造业的“工作分析”方式,正垣泰彦把店内要忙的事分解成200种,写成一本指示手册,员工只要按表操作即可,力行“标准化”与“精密化”,提高反复操作的效率。


    Saizeriya目前的资讯系统,功能包括每道菜的调理成本分析、过去难以评估的材料耗损资讯的掌握等等。各分店或地区的主管也可以马上掌握前一天各商品的销售量、销售额、营收贡献度,以及安排各分店每天的最佳人力配置组合等等,甚至连码表都出现在厨房里了。


    在人力配置方面,该公司会特别注意地方上的祭典活动或是特殊节日,以安排最切实的店员或打工人数,把浪费减到最低。


    效率高固然好,但“厨艺”的部分该如何解决?安垣泰彦把意式料理的方程式设定为“90%看材料、5%看材料管理、5%看厨艺,”以对材料的重视弥补制作过程在“分解”与“效率化”后造成的减分。


    自创业以来,该餐厅的菜单大致上没有太大改变,也没有所谓的季节性调整。一方面是减低从业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是回归制造业的“效率化”原则。


    Saizeriya的材料都是直接来自签约合作的农家。不过像生菜的好吃与否,与糖分的高低与钙质的多寡有关,该公司会自行挑选合适的肥料,再要求外包合作的农家代为生产。


    Saizeriya在日本福岛县白河郡有20公顷的专用农园,与专业育苗公司合作,开发叶片较薄、口感更好的莴苣。每天一大早收割后,马上送到设于神奈川县的中央厨房兼物流中心(先于此集中做好切丁切片等基本处理,才送到各分店去,以减少分店本身的工作负担),赶在当天之内供用餐者食用。每天打烊后,透过系统分析,就能做为翌日收采数量的调整依据。


    除新鲜青菜是与国内农家合作外,Saizeriya许多材料都由意大利、荷兰、法国、澳洲、中国等地的合作农家或牧场直接进口。该公司还斥资近30亿日元在澳洲墨尔本成立加工中心,把牛肉、青菜等新鲜材料先在当地做完初步处理后,再运回日本。


    Saizeriya眼前的目标是在2006年达到1000家店。正垣泰彦说出他未来的期许,“今后我们想挑战的,是成为综合性的餐饮企业,把这套制度应用到其他餐饮服务上去”。


    制造业的做法固然较为枯燥,但餐饮业者若能像Saizeriya以新角度适度活用,一飞冲天的可能性依然无穷。


善用外包,肥水也流外人田


    每样商品都卖99日元,一年营业额竟可做到360亿日元,SHOP 99这家店,示范出日本创业家的新奇兵法,道理很简单—把效率作到极致,而且绝不贪心!


    傍晚时分,东京新宿的某条街道上,几个女高中生走进一家挂着“SHOP 99”招牌的零售店。放眼望去,架上的零食、柜里的饮料,有不少是电视广告里常见的知名品牌。往前几步,在店内的另一个角落,新鲜而包装卫生的鱼、肉、蔬菜,应有尽有,一群提着菜篮的家庭主妇,正有说有笑地挑选着晚餐材料。


    这里可说是集便利店与超市于一体,但最大不同的是,正如它简单易懂的招牌所示,每样东西都只要99日元,也就是具备了与“百元商店”相同的第3种特质:便宜。近年来,竞争力强的SHOP 99已成为日本都会区居民的新宠。


    创想来自美国同业  “我们有和超市与便利商店不同的诉求,”SHOP 99的营运长、毕业于东京经济大学的深堀高巨强调,“也就是‘只要99元就能过活’的理念。”


    取名为SHOP 99,有一段典故。当年,深堀高巨与创办人暨执行长杉本利彦一同到美国考察,发现一家零售店占地100平方,却摆放了1万种的商品,而且店名就叫“99cents only”,也就是“只卖99美分”。大感兴趣的杉本利彦于是在1996年开设第一家分店,取名“99元Only Store”。


    SHOP 99已经有190家分店,但在第1家分店开设时,顾客量并不多,品种也不够多,5年内只开了不到30家,处于赤字经营的状态。


    2000年调整经营模式并更为现名后,SHOP 99一扫创业初期的萎靡,在2001年4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的会计年度中,达到了210亿日元的营业收入,较前1年度增长157%。今年2月,SHOP 99荣获零售业专门杂志《SCOPY》“2002年新零售模式排行榜”第3名。


    之所以会呈现如此的前后差异,主因在于一套量身订做的“成本控管机制”。


    无所不省、善用外包  能稳定价格在99日元的基本原因,就是薄利多销与大批量进货。除此之外,该公司试图开发取名为“QQ Label”(QQ音近似日文的99)的店面自有品牌,或自行寻找生鲜食品产地,进一步降低进货成本。在物流方面,则外包给各地既有的蔬果与食品加工中心,省去维护等相关经费,大幅删减物流成本。


    该公司在寻找开店地点时,会锁定因不景气而关闭的便利商店旧址,因为店面租金通常都较为便宜。其它店内设备,也以“能用则用”为原则,尽量节省。


    在人事成本方面,SHOP 99也采外包方式节省。鱼、肉、蔬菜等传统依赖公司人手自行包装的产品,就外包给专业的包装中心,省去不必要的人力。


    与众不同的商品组合  过去,日本有所谓的“百元商店”,主要以杂货为主,东西虽然便宜,却未必实用。虽然只比“百元商店”少一元,商品成分却大不相同:百元商品以“杂货”为主,单店平均有12000种商品的SHOP 99,却以食品为主,目前有高达八成的商品是食品,另外两成才是杂货,而且多半是厨房的周边用品,真的是“用99元过活”。


    生鲜食品的毛利率较加工食品高,是SHOP 99较纯便利商店占优势的地方。和超市相比,SHOP 99的营业时间长(八成的店是24小时营业),东西又比超市便宜,自然讨顾客欢喜。


    而为满足单身生活者的需求,该公司也自行开发真空包装的洋葱、南瓜等几十种产品,颇获好评。“我们的生鲜食品或是其它食物,不但都卖99元,也是顾客不时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深堀高巨说,“因此他们的重复购买率都很高,经常再度造访。”


    与许多零售店不同的是,SHOP 99并不举行各种特卖活动,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让作业复杂化,节省因变动而产生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天天都是最便宜的价格──99元。店名取得好,让SHOP 99省去不少相关成本或POP海报的制作费用。


    与杂货店、酒品零售店的异业结盟     获得初步成功后,SHO P99目前正通过异业结盟,结合中型杂货店、酒品零售店等其它类型的业者,希望让顾客量再上一层楼。


    “我们是新时代的便利商店。”堀深高巨如此描述SHOP 99。就在消费性电子产品兴起“数位整合”风潮、力求吸引消费者青睐时,SHOP 99三合一的创新式“零售整合”,对拉拢苦于不景气的消费者来说,正是大势所趋。


追着顾客的眼睛跑


    夕阳西沉,刚下班的男女行色匆匆,挤满东京JR与地下铁。同样处于“尖峰时段”的,是位于有乐町车站外的一家大型卖场。店里人声鼎沸,彷佛人人一离开公司便直奔而来一样。这里,就是连号称“电器街”的秋叶原都闻之色变。这就是员工逾2500人,集团年营收3451亿日元的日本家电量贩连锁店—Bic Camera。


    Bic Camera的招牌看来并不特别起眼,却是一个能在无形中把路人吸引进店里的巨大有机体。地下两层、地上五层的Bic Camera有乐町店,原本是“Sogo百货东京店”的旧址。取代破产的日本Sogo百货进驻后,该分店现在有700亿日元的年营业额,远比Sogo在此经营时的150亿日元要高。该分店前年6月开幕时,第1天就吸引了13万人,是Sogo关店大拍卖时的四倍之多。


    Bic Camera还不只是营业收入高而已,毛利率也不差。“全店毛利率大约2成吧。”有乐町店店长行方伸介表示。而根据《日经商业周刊》分析,这样的毛利率比其他家电量贩业者大约高5到10个百分点。


    “想尽办法吸引顾客”是Bic Camera的法宝。由于深入地下的车站可以直通该分店,该公司于是在地下2楼入口处摆设了销售眼镜的摊位。出于“什么,连眼镜都卖!”的惊奇感吸引了不少顾客。地下一楼也一样,入口处出人意料地摆放着鲜花摊,一进去则是家电、羽毛被卖场。一楼大门口也正对着外面陈列动辄50万、100万日元的电脑电视,让路过的人忍不住进来看看。


    从它匠心独具的摆设方式,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商品与卖场融合为共生有机体,充满“惊奇”(Bic音近日文“吃惊”),让人不由得被吸引而来的地方。


    “光是低价还不够,还得让顾客大吃一惊。”Bic Camera创办人暨社长、56岁的新井隆司也这么说。例如,如果你在下雨天撑伞到Bic Camera来,门口会有店员帮你把伞收好,放到塑胶伞套里。


    根据Bic Camera的理论,接待顾客的重点在于“追着顾客的眼睛跑”。店员一开始会先注意顾客的视线,等顾客一探头寻找店员时,“第一时间马上向顾客靠过去”,Bic Camera集团旗下专卖电脑软硬件的“Bic电脑馆”福冈天神店店长吉冈英树说明。


    除此之外,有经验的店员会在开始对话前先观察顾客拿起相机端详的动作,判断对方是相机行家还是生手。等对方一开口,就依对方的知识水准,用对方能理解的用语说明。


    为此,Bic Camera常在打烊后找来制造商的专业人员为员工上课,让员工有更多的商品知识。


    而基于对“知识”的重视,该公司有一群挂着绿色臂章、薪水比一般员工高的“专门销售员”,这群人目前约占三成左右,是该公司特别重用的、有能力把商品知识与应对技巧传授给其他员工的人才。由于不设佣金制,大家都以成为专门销售员为目标。只要店长向总公司推荐,通过四星期的实习与资格审查,就可获颁绿色臂章。


    绝不卖得比别人贵  多年前,Bic Camera向百货公司商量柜位租用时,对方不但拒绝,还轻视地撂下一句“不过是卖相机的,在屋顶上搭棚子就够了吧。”到今天,集合各式专卖店于一身的Bic Camera,已经有取代百货公司成为核心商店之势。


    仔细分析,虽然名字里有“Camera”,但该公司相机产品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目前只有10%左右。除了相机、家电、电脑软硬件,以及眼镜、鲜花和羽毛被外,也卖酒、玩具、脚踏车,以及高尔夫球具等体育用品。“顾客家里有的东西,都集中在我们这里了。”新井隆司表示。


    至于电器街秋叶原,只能用“冷清许多”形容。去年上半年,秋叶原的电脑销售台数是200,500台,比前年同期少了16.1%。伤害当地业者最深的,恐怕是Bic Camera的“还元”(即回馈消费者)制度。


    无论国内外顾客,只要填表办卡,就可以在购买商品时把特定百分比的金额换算成点数,用于购买其它产品。例如,购买一台6万日元的数码相机,如果该商品的“还元百分比”设定在15%,你就可以获得9000日元的点数,可以累积再使用或马上购买等值商品。


    虽然其它大型家电商店也采用类似的“还元”制度,但效果却都没有Bic Camera好,因为他们缺少Bic Camera“什么都卖”的优势:一个买了羽毛被取得“还元”点数的顾客,可能会兴冲冲地跑到其它楼层买录音笔或电池,这对刺激销售很有帮助。


    而毛利率达五成的相机背带、达八成的眼镜等高毛利产品,与毛利较低的电脑或相机本身互补一下,给了Bic Camera丰富的抗战资源。


    Bic Camera只要发现竞争者某项产品卖得比较便宜,“一定会马上采取对抗措施,”Bic Camera天神店长长谷川守表示。汇报给有价格决定权的总公司商品部后,即使不卖得比对方便宜,至少也和对方一样便宜,绝不手软。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社的“日经产业消费研究所”今年2月份的调查,Bic Camera在1777家知名企业中获选为“最有活力的企业”,连续2年夺冠。


    未来,Bic Camera有没有可能再把营业收入冲高,挑战家电商店的王者宝座,还不得而知。可以确定的是,在“惊奇文化”之下,顾客应该可以经常感受到最与众不同的购物新体验。


(来源:连锁时代  20100522)


责任编辑:叶子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