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宋则】外资零售企业对流通领域形成冲击波

    2004年底,沃尔玛在中国大陆地区累计设有45家分店,员工总数约2万多人,而仅2005年一年开店就达到13家。2006年,在中国开店又增加近20家;未来5年更将计划在中国开设新店超过250家,是目前开店数量的45倍;沃尔玛2000年在中国低价采购了100亿美元,但这些中国产品为沃尔玛创造了270亿美元的销售额,这意味着其170%的毛利润。而2005年其含有高额垄断利润的低价采购已经高达180亿美元。

 

    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是会对本土中小连锁商业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我们不怕,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我们从来没有将外资企业看作,本土企业也不是软弱的

 

  这些言辞中恳、不卑不亢的发言是日前由暨南大学现代流通研究中心、广州连锁经营协会、暨南大学科学技术服务公司联合举行的狼患--入世五年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提速及中国零售市场的变异高端研讨、对话会上,与会者的发言。

 

  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宋则指出:外资在中国流通业事实上不设防的格局下,在最具成长性的主流业态的超速扩张,正在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值得高度警觉。首先是无序并购使自主渠道资源命脉遭到损毁。市场经济也是渠道经济。外资通过超低价大额订单机制和巨额采购,已经掌控了国内产品的相当部分的流通渠道。有分析称:外资进入中国流通业的真正目的,是运用网状采购--销售渠道的垄断优势,以极低的采购价格,倒逼中国的制造业屈从于其构建的全球供应链,纳入其苛刻的产业控制体系,最终牟取高额垄断利润。

 

  其次是自主品牌遭重创,农业和制造业受到产业损害。自主网状渠道被损毁,必然导致中国农业和制造业知名老品牌遭重创、新品牌难存活的被动局面。而随着外资零售企业的快速扩张,中国知名品牌的制造商还在继续被外资商业收编、掌控。即使国内很有竞争力的品牌商品要进入跨国公司网络渠道,也要被大幅度压价,有些品牌甚至被迫改名换姓。

 

  第三是国内就业遭遇挤出效应。店铺规模越大,其单位商品销售额需要的从业人员越少,中小店铺的发展就越困难,需要的就业人员也就越少。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调查,沃尔玛、家乐福营业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店,每销售1000万元的商品,需要从业人员20人,而中国中等以下店铺,则可以吸纳从业人员50人,就业比率或直接的挤出效应是12.513,由于外资零售大店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迫使内资商业企业减员,造成间接挤出效应。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1300家企业的5万多家零售门店的统计,2004年内资零售企业营业面积增长了26.5%,从业人员只增长了14.3%,另外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大店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抑制了本土中小商业企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长。

 

  第四是超国民待遇,恶性竞争破坏市场秩序。国内一些地方政府任意突破零售开放时间表,擅自扩大开放区域,许多好的商业地段被拱手让给外资企业,在税收、市场准入、外贸经营权的优先获取等方面也有超国民待遇的优惠。对外资企业的特殊税制,原本就是出于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吸引外资而制定的。然而,对于外资企业这种长期的超国民待遇留给中国的好处,似乎与人们的初衷渐行渐远,而它的负面效应正在凸现出来。

 

  第五是经济安全埋下隐患。国内出现突发、异常事态,比如自然灾害、严重疫情等等,通常会导致国内重要商品供应紧张和市场剧烈波动。外资在流通业加快扩张,盘踞国内商品零售主要通路以后,将引发政府调控能力弱化、上游产业失控,从而导致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

 

  透过这些流通业的现象,宋则进一步分析道:外资进入流通业,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国内流通业,但最终是制造业。用市场、空间换技术、换管理、换经验的正面效应已经出现拐点,并加速衰减。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应改变,但具体政策必须与时俱进、合理调整。

 

  暨南大学陈海权副教授用活生生的事实分析了国内零售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本土企业的生存之道在于企业的自我革新,在于经营思路的创新。在讨论到中外零售企业合作这一话题时,广州百货企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荀振英认为,从总体上看中外零售企业的合作对于促进市场的繁荣和企业的发展是有帮助的。但各种合作要建立在各方互利双赢的基础上,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持久的合作。同时,政府要注重构建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当前内资、外资、不同所有制企业面对的是同一个市场环境,不适宜继续存在享受超国民待遇的现象。面对外资大举进入国内零售业的形势,他认为,国内零售企业没有必要担心,关键在于要抓紧在自身的体制、机制、管理、营销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大力引进与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只有下功夫做强,科学地做大,企业才有可能做长。

 

责任编辑:北一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