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宋则】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业竞争力研究(下)

促进流通现代化和提升流通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流通现代化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从世界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看,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都经历了一个流通现代化的阶段。如日本曾在20世纪60年代连续推出三个流通现代化的五年计划,意在配套和促进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应该说,西方发达国家在近50年来流通现代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一定要借鉴,但不可以照抄照搬。我国在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虚心学习发达国家流通现代化经验,另一方面要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吸收和消化这些历史经验,制定适合国情的方针和政策,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和手段,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我国流通业的竞争力。


  为此,无论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还是流通产业十一五规划,都把促进流通现代化和提高流通业竞争力摆在重要地位;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也要同促进流通现代化和提高流通业竞争力的举措紧密衔接,并积极研究解决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突出问题。


  有关促进流通现代化、提高流通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已有很多,针对前面的分析,本文认为十一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流通效率低下、流通业规模水平不高以及流通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十一五期间应重点采取以下政策:

 

    完善流通业的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分析、发布,加强监测。要围绕第三个转变,把提高流通效益、提高流通效率、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提高流通业竞争力的进程精确化、数量化,以流通效率指标为核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分析、发布;要系统跟踪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并将分析结果纳入国民经济运行质量评价体系;要提出并细化加快周转的分阶段目标,为工商企业加快周转提供督促指导和政策援助;评价企业经营是否改善,要突出其资本周转速度、库存状态、利润率是否有所改进;要恢复和细化全社会工商企业( 而不仅仅是国有企业)动态性统计指标。


  积极培育有竞争实力的现代大流通企业集团,同时促进中小流通企业的创新与繁荣,提高流通业规模化水平。加快我国流通现代化进程,增强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流通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国内流通企业之间的并购力度,实现优胜劣汰,优化流通资源配置,在流通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中产生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提升流通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小流通企业的连锁化发展,将众多的中小型流通企业组织联合起来,提高产业规模化经营的水平和程度,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扶持,最终形成大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并举的流通格局。


  扶优扶强,积极培育有竞争力的大流通企业:在零售环节,以连锁经营为突破口,构筑大型零售企业;在批发环节,以物流配送为突破口,构筑大型批发企业;无论是零售环节还是批发环节,为了实现流通企业的大型化、流通产业的集中化发展,都可以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托管、重组等方式,鼓励企业在更大规模、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整合,优势互补,做大做强。


  根据流通产业的特点,在政策上依法保护民营中小企业具有特殊意义。我国近年来80%以上的新增就业是由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创造出来的。可以说,中小流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影响对国有企业冗员的吸纳能力,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最终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中小流通企业的现代化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流通现代化并不是要消灭中小企业,而是为了让中小企业能有机地融入到高效运转的流通系统中。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服务企业的扶持措施,如韩国由国家财政专项拨款支持中小流通企业主改造更新商店、发展连锁经营和进行人才培训;法国政府通过从流通企业的税收中提取0.3%(年合计10--12亿欧元),设立了商业手工业服务业企业扶持税,用于中小流通企业的技术改造、搬迁和安置失业、退休人员等。我国有关部门也应当尽早动手,深入调查,依法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政策,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来帮助中小企业进入流通现代化的正常轨道。


  积极培育熟悉现代流通的高素质人才。推进流通现代化,提高流通业竞争力,关键在于要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支熟悉现代流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具体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求具备熟悉现代流通规则、世贸组织规则、国际惯例等的基本素质;二是应具有对现代流通企业的管理能力,熟知现代流通方式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能够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同时能够充分发挥现代流通的优势;三是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四是要具有创新能力。


  因此,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人才的引进。各地区要充分利用现有大专院校和行业协会,对现有商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不断提高流通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商业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鼓励大专院校、研究院所设置专业课程培训高级流通业管理人才,同时要有计划地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国内流通业的管理,提升流通企业管理水平;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流通现代化人才培养基金,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要建立和完善流通领域的执业资格认证,并纳入劳动部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系列。


  以信息化带动流通现代化,大力推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流通现代化是流通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信息网络技术已成为推动流通业提升竞争力的最主要动力。信息网络技术在流通业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营运系统和管理系统中,如电子收银系统(POS)、电子订货系统(EOS)、信息管理系统(MIS)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在发达国家的流通领域这些信息技术已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从而加快了信息传递,增强了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使流通企业活动在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能更灵活地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转换,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产生了可观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


  信息技术在我国商业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我国流通企业要进一步发展,要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全面提高以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技术水平,充分运用现代流通技术和管理,紧跟与追踪国际流通技术的发展动向,及时提升企业运用流通技术的层次,这是促进流通现代化和增强流通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因此,应采取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流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技术,力争到十一五末,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多数大中型流通企业能够建立以顾客分析为核心、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系统及商业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ERP);我国中西部地区多数流通企业能够建立POS系统、MIS系统和EOS系统等。


  强化流通企业利润最大化经营意识,增强其可持续正当赢利能力。流通现代化是流通效益与流通效率的高度统一化。近年来国内流通企业的利润意识日趋淡薄,关注更多的是企业销售额增长了多少,门店数量增加了多少,各种考核指标也是基本上围绕着销售额展开的,却有意无意地淡化利润指标,这是本末倒置的想法和做法。正因为如此,导致我国流通企业多年来一直处于低水平的数量扩张状态,增产不增收。由于盲目追求销售额排名,使很多企业的经营素质与竞争力一直低位徘徊,这就像一个过度虚胖的人其体质必然下降一样。


  对于流通企业而言,判断其有无竞争力及竞争力强弱的指标有很多,但最终都会归结为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即赢利能力。流通企业的可持续正当赢利能力意味着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意味着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流通现代化和流通业竞争力提升的主体是流通企业,流通企业只有以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不断增强其可持续正当赢利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其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从而带动流通现代化的进程和流通业竞争力的提升。


  成立全国性的流通产业协会联盟,提高流通业的自组织程度。目前,与流通业相关的国家级行业协会主要有: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市场学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但他们就像铁路警察一样各管一段,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协调、管理全国流通业。根据我国国情,成立全国性的流通产业协会联盟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协会自身的素质,加强协会的组织建设,淡化官办二政府色彩,整合原来由各个行政机关翻牌而来、名目繁多的流通行业协会、商会;二是能够积极协调流通业发展过程中与政府部门、企业间的各种关系与矛盾;三是民间协会要向民间开放,扩大成员来源和经费来源。如果说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核心是还权于企业,那么成立协会联盟的核心就是还权于民间。这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额外要求,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只有人们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旧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中解脱出来,重新加以社会组合,市场运行和市场经济的组织化程度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流通业管理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流通行政管理体系与发展体系。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快从以行政手段抓增长以制度建设促发展的转变,从以管理为主以促进和服务为主转变。打破内外贸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管办不分、分工重叠的格局,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创造条件。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包括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调控、进出口调控、战略储备与市场调节储备,建立国家经济安全监控和防范体系。


  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国内需求开发,提高流通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流通引导生产、带动消费、扩大就业的先导性作用,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将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扩大消费上,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实施市场运作,优化整合流通资源。


  具体而言,政府方面要加快制定我国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要从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出发,按照依法行政和实现对全社会流通统一管理的要求,加快制定规范商品流通活动、流通主体、市场行为、市场调控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流通企业方面可以按照市场需求,通过运用业态的多样化来满足消费需求的多层次与多样化;通过自身对商品的研发向第一、第二产业以定单的方式进行定牌加工,既可以促进流通企业经营产品的差异化,拓展商品和服务范围,用市场信息引导生产企业开发新的商品,提高流通企业对供应链的控制力,又可以对第一、二产业进行渗透和融合,拉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仪.努力开创流通工作新局面吴仪副总理在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4.14


  2.张志刚.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讨论稿)的说明,2005.4.14


  3.商务部.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参阅资料,2005.4.14


  4.商务部.流通业改革发展纲要,2004.6.1


  5.宋则,张弘.中国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经贸参考,200311--12


  6.宋则.加快流通创新,促进流通现代化.财贸经济,20044


  7.宋则,张弘,李蕊.中国流通现代化核心评价指标研究.商业时代,200433--36


  8.宋则主编.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宋则.流通体制改革攻坚.中国水电水利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北一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