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赤城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增强农产品竞争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迫切要求,对于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制定全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如下。


一、赤城县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1.加工业持续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工能力。近年来,赤城县紧紧围绕做大做强蔬菜、食用菌和杂粮杂豆三大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发展,积极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初步成效。2005年8月,注册资金500万元,成立了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无公害食用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是唯一一家经张家口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批准的具有蔬菜出口资质的蔬菜生产加工企业。


  2.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产业化方向迅速发展。由于市场拉动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使农产品加工业出现了基地、储运、保鲜、加工、销售一体化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迅速,出现了私营、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


  3.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不少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与工艺设备,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壮大企业实力,使得竞争能力大大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赤城县是典型山区农业县,农产品加工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赤城县农产品加工业还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影响了农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主要表现在:


  1.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品牌多而杂,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尽管赤城县农产品加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大多数企业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品牌杂、小,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知名品牌少。


  2.农产品加工档次低,深加工、精加工不足,产品结构单一。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多数只经过简单加工就把产品投入市场,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所占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为数更少。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完善,特色农产品基地不稳固。


  3.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适应。由于农户数量多、规模小、生产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进程缓慢,农产品原料基地形不成规模,存在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


  4.企业实力不强,总体加工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缺乏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监测手段,产品成本高,质量不稳定,且管理水平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开发和研究力量分散,科研技术人才和经费短缺,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


  5.宏观调控乏力,管理体制不顺。赤城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必要的宏观指导和信息服务,一些产品结构滞后于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高中档产品生产能力不足,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农产品加工业从原料生产到加工过程管理分散,尚未形成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基本优势


  1.大的发展环境看好。各级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略,免征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同时各级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识到要跳出农业抓农业,要用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以工业化的手段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把农产品加工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之一。


  2.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2008年全县粮食产量7866万公斤,油料产量286万公斤,蔬菜产量2.88亿公斤。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资产存量大,全县有耕地面积57万亩,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这些土地的产出效益将会得到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将会大幅增加。


  3.农业结构不断调整,高产优质产品不断增加。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高产优质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2008年全县粮食、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优化为75:25。二是优质农业发展快。2008年全县发展玉米25万亩,马铃薯7.2万亩,杂粮杂豆等10.8万亩,落实蔬菜基地面积9.6万亩(不包括复种面积),油料等其它经济作物4.4万亩。三是食用菌发展加快。全县每年平均生产各类食用菌棒达500万棒。


  4.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据劳动力资源普查资料显示,全县农村劳动力10.4万人,能满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5.居民收入增加,市场需求弹性增大。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明显提高。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生活节奏的加快,城乡居民消费显现出追求方便、快捷、健康和营养安全的倾向,市场上的方便食品、保健食品、营养食品、冷冻食品、绿色环保食品购销看好。这一趋势预示着以农产品加工品的市场需求弹性很大,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6.有较明显的区位优势。赤城县近临京津,是沟通京津、内蒙古、张家口、承德的天然纽带。这一明显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克服农产品易烂变质的矛盾,将有力推动赤城县农产品加工产业朝外向型经济发展。


四、农产品加工产业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


  (一)指导思想。


  围绕做大做强赤城县三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以项目为载体,以农民增收和提升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增强产业竞争力,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转变,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永定经济的支柱,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保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增长,基本形成以蔬菜、食用菌、杂粮杂豆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合理的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培育出一批大型骨干加工企业和名牌产品。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农民增收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发展重点


  1.抓好以下四大类农产品加工业


  (1)大力发展蔬菜加工。计划建设两座规模较大的蔬菜加工厂,通过脱水、速冻、冷藏等形式,使蔬菜产值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一方面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也使投资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初步规划在赤城镇小营村建设蔬菜加工厂一座,投资4000万元,建生产流水线2条,年加工蔬菜达到20000吨,销售收入19640万元,税金1090万元;在县原种厂投资5000万元,建设生产流水线4条,建设蔬菜加工厂一座,年加工蔬菜30000吨,销售收入29460万元,税金1635万元。通过对蔬菜产品的深加工,使赤城县蔬菜的产值翻一番。


  (2)大力发展食用菌产品的深加工。随着赤城县食用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食用菌的深加工势在必行,通过深加工,不但使食用菌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大大提高了产值,据测算,食用菌通过深加工可以提高产值两倍以上,计划由北京攀宝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独石口镇建设食用菌加工厂一座,年加工食用菌产品2000吨,销售收入4000万元,税金400万元;计划由赤城县珍稀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赤城镇老幼屯村建设年加工能力3000吨的食用菌加工厂一座,销售收入6000万元,税金600万元。


  (3)大力发展杂粮杂豆加工业。近年来,赤城县以杂交谷子为主的杂粮杂豆产业有了较快发展,每年杂粮杂豆种植面积近20万亩,产量在1000万斤左右,丰富的资源优势,为杂粮杂豆的加工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已有大海陀乡立春农贸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杂粮杂豆加工厂一座,年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销售收入3000万元,税金300万元。


  (4)发展万寿菊种植与加工业。万寿菊种植在赤城县已初具规模,2009年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计划用3至5年时间,在马营、独石口、样田、镇宁堡等乡镇发展万寿菊种植2万亩以上,规划建设3个初级加工厂和1个精深加工厂,销售收入7500万元,税金750万元。


  预计项目建成以后总计实现销售收入6.96亿元,税金4775万元。


  2.抓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1)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对已经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后续管理,2009年要完成对赤城镇等七个乡镇的无公害基地复审及品种认定工作。全县现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2万亩,到2013年,计划全县无公害蔬菜达到15万亩,该项目的实施,可为全县农民增加收入1500万元。


  (2)杂粮杂豆基地建设


  到2013年力争建成杂粮杂豆基地20万亩,特别是要推广杂交谷子的种植,2009年赤城县已种植杂交谷子2.7万亩,力争在2013年要达到5万亩。要在开发名代物品上作文章,并形成规模,使其商品率达到70%。


  (3)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


  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的指示精神,尽快把赤城县食用菌产业做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产业,总量规模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到2013年,投资4500万元,计划全县食用菌生产发展到3000万袋,产值达到0.75亿元,为农民增加收入2700万元,辐盖全县18个乡镇, 3000多户,使该产业成为赤城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3.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继续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促进农产品的优质化。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区域化,全力打造赤城镇――样田――龙门所――东万口――茨营子――东卯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带,在条件适宜的乡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一是蔬菜产业。


  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进一步提升加工层次,推进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化建设、产业化生产的发展格局,使蔬菜产业真正发展成为全县富民强县的一个主导产业。


  并且随着赤城县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蔬菜冷藏设施及批发市场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进一步加大对蔬菜冷藏加工及批发市场项目的申报力度,力争在2013年以前建成全县规模最大、设施完善的蔬菜批发市场,并建设相应的蔬菜冷藏设施。规划建设以赤城、样田、东万口、大海陀等乡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县的蔬菜生产、加工产业带。


  二是食用菌产业。


  一要扩大基地生产规模,引导食用菌基地向集约化、园艺化方向发展。二要调整食用菌品种结构,优化主导产品的品质,在发展珍稀食用菌生产的同时,发展一些普通品种,以适应不同消费阶层的需求。主要从调节总量、调优品质、调活布局、调高效益等方面入手,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综合效益。开发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的优化升级。三要提高科研、实验、加工等环节水平,发展食用菌加工业,以大宗产品的保质和低值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采用先进加工技术和加工方式,提高食用菌产品的加工水平和质量,增加附加值。规划建设以独石口食用菌生产基地为中心,以攀宝公司、珍稀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龙关、田家窑、样田、赤城、东卯等乡镇的食用菌生产、加工产业带


  三是杂粮杂豆产业。


  重点抓好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快杂粮杂豆产品向食品制造业的延伸,实现从粗加工向精加工,从单一品种加工向多品种,从简单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杂粮要着重发展张杂谷子系列精加工,开展调质,成品整理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杂豆要搞好精选和包装,扩大出口规模。计划经过3到5年的努力,建成以大海陀乡为中心,以大海陀乡立春农贸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县的杂粮杂豆生产、加工产业带。


五、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政策措施


  1.加强规划指导,强化协调服务。


  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加快农村经济的重点,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制定本地、本部门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在产业发展上,要围绕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处理好初加工和深加工的关系,初加工普及,深加工集约,使初加工和深加工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突出区域特色,发展精深加工,提高档次和水平。在区域布局上要处理好大中小企业的关系,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拓宽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渠道,加强信息资源的分析与处理,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2.完善利益机制,建立稳定优质的农产品原料基地。


  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总体思路,立足本地特色和优势产业,搞好规划布局,发挥资源优势,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格局。要围绕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抓好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的发展,使主导产业和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布局合理、优质、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原料基地建设要向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方向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3.突出工作重点,千方百计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要选好突破口,千方百计做大做强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结合赤城县实际,必须在继续培育三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档次和水平。一要靠科技推动。要鼓励现有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改力度,引进高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工艺流程,实现产业升级。二靠政府推动。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省市各级有关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在税费、信贷、用地、用工和人才技术等方面,对龙头企业实行优惠。要建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做大规模,扩大产量,降低成本,做强产业。三要加快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建立完善的农村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逐步构筑起以高效的种植业、一流的养殖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抓好跨区域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落实,确保加工产品和大宗农产品外销顺畅。


  4.加快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


  科技进步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的关键途径。要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并举,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向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现代产业转变。要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等,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携手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要加大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水平引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快品种改良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原料品质。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组建自己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逐步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成为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生力军。要注意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产品加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推进可持续发展。


  5.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后劲。


  要围绕抓好农业重点项目工作落实,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自我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融资为方向的投融资体制,加大龙头企业的融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优化经济环境,建立招商引资机制、项目建设推进工作责任制、定期检查制度和重点企业联系制度,采取各种有效的实际步骤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二是鼓励吸收社会闭散资金。三是争取信贷、财政部门的资金支持。积极协调银行、信用社等金融组织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效益优先”的原则,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解决建设资金短缺和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6.加强组织领导。


  农产品加工业是赤城县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大事。全县要成立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规划、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工作。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农产品加工当作一项重要经济工作来抓,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动员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统计、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乡(镇)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责任制及激励机制。要建立调度会制度,根据产业发展情况不定期召开调度会,了解各产业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部署下阶段工作。实行领导挂钩重点项目责任制。农业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局、粮食局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转变职能,改善服务,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财政、土地、工商、税务、环保、质量监督、金融等部门都要结合自身的职能,从政策、资金、技术、出口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对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粮食等县直部门和各乡(镇)的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实行年度绩效考评。


(来源:河北省政府门户网站  20101020)


责任编辑:北一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