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定兴县“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抢抓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定兴的重要时期。以深化县情认识为基础,以国内外宏观环境为背景,以实现更快更好发展为目标,从战略角度、用战略观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战略谋划和研究,提出《定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实现县域生产总值43.4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2.9 %,年均增长率为12%;完成财政收入2.3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7.2%,年均递增12.2%。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水平明显提升。三次产业比由“九五”末的30:35:35调整到“十五”末的26:50:24,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呈现出工业化快速发展的特征。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传统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向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方向发展,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涌现出一大批重点龙头企业,实现了区域化种养、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劳务经济对农民增收拉动作用明显,全县常年在外务工农民达6万人,年创效益5亿元。认真落实中央减征农业税、发放粮食直补资金等各项惠农政策,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2005年完成增加值11.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7%,年均增长率为5%。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显现,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在继续发展轻工纺织、食品加工、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同时,汽车配件、生物制药和高新技术等新兴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六大产业初具规模。民营经济活力迸发,民营企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200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8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34.8%,年均增长率为18.6%。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商贸、流通、房地产业等快速增长。2005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0.4亿元,比“九五”末增长62.3 %,年均增长率为10.2%。人均生产总值由“九五”末的5910元上升到2005年的10268元,年均增长1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九五”末的5560元,增加到2005年的8311元,年均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九五”末的2909元,增加到2005年的3950元,年均增长6.3%。


  (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1.3亿元,2005年较“九五”末增长98.5%,年均增长18.7%,城镇化率由“九五”末的7.2%增至14.2%。昌盛苑小区、长安小区、金色家园等康居工程交付使用;县级公路和“村村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通兴路、朝阳路、昌盛大街、金色大街等市政主干道路建成通车,定涞路、定易路、容固路等多条县、乡公路改造完成;三中新建、一中扩建、文化广场和文化馆等教育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科学管理,注重整治,县容镇貌明显改观。能源、电力、通信、邮政等基础产业保持快速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措施逐步深入人心。


  (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框架日趋合理


  政府职能有效转变,服务效率明显提高。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实施“双提”工程,制订审批操作规程,推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全县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搭建招商平台,促进了对外的交流合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国企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全县104家国有企业通过不同形式实现了改制、改组、转让和破产,资本全部退出国有,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国企改革任务目标,改制面达到100%。


  市场经济框架日趋合理。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形成了国有、集体、外资、民营和个体经济全面发展的格局,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使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


  (五)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科教事业蒸蒸日上。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出台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全面加强科技项目开发研究、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科技信息的宣传交流,科研服务水平大大提升。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5.5%,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0%。初、高中在校生人数由九五末的35401人增长到42613人,年均增长20.3%。


  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迅速。投资兴建疾病控制中心和传染病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县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开展,人口自然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积极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全县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深入开展结缘工程和“四看四帮一教育”活动,成立贫困学生救助办公室,全方位开展弱势群体救助活动,救助率达100%。


  同时,打造平安定兴,创建安全稳定先进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干事、创业、为民的氛围更加浓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广泛开展“三下乡”和各种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竟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全球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基本趋势。


  从国内发展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任务艰巨;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从宏观经济形势看,当前正处于新世纪前20年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同时也是战略机遇期。省“两环开放带动”及“一线两厢”战略的提出和京津冀都市圈辐射作用的日益增强,以及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为我县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看,经济实力跃居保定市经济一类县行列,经济总量在河北省排52位,特别是“十五”计划的较好完成,为定兴县“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困难和不利因素:


  1.三产结构不合理,农业在三产中比重较大,拉动力不强,产业化率较低,对财政贡献不大,龙头企业作用发挥不明显,二产缺乏稳定的规模企业做支撑,三产没有形成特色,商贸流通服务行业发展滞后。


  2.经济外向度低,外联、外企、外贸、外资与先进县市相比差距较大,综合竞争力不强。


  3.城镇化水平低,城市基础设施差,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突出,缺乏品味和特色,文化、教育、卫生欠账较多,存在的遗留问题较多。


  4.体制改革进程不快,改革与发展、改革与稳定、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尚须进一步协调和解决,执政环境面临新的挑战。


  5.融资渠道不畅,资金、土地、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客观因素成为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6.各种矛盾增多,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压力增大等制约条件亟待改善。


  7.公务员队伍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服务经济的能力不够强,企业家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差距还比较大。


三、战略定位和战略选择


  战略定位


  结合定兴县区位条件、资源基础、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特点,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定兴“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为:


  1.进入河北省综合排位50强;


  2.打造实力定兴、品位定兴、和谐定兴;


  3.成为京、津、冀都市圈中的重要县(市)之一;


  4.成为全省“一线两厢”战略中南北两厢重要传导纽带。


  发展战略


  根据定兴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十一五”期间,我县实施“农业强县、工业富县、商贸活县、开放立县、科教兴县、城乡统筹互动”六大战略。


  实施“农业强县”战略。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产业水平,发展龙型经济,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继续按照“一牧、二菜、三林果”的工作思路,构建城效型经济格局。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施“工业富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催生、助长、扶强”中小企业,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施“商贸活县”战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服务行业,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活跃城乡消费市场,扩大服务领域。


  实施“开放立县”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联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快科技与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我县人口的整体素质。


  实施“城乡统筹互动”战略。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注重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遵循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力推进六大战略(农业强县、工业富县、商贸活县、开放立县、科教兴县、城乡统筹互动),发展六种经济(园区经济、龙型经济、外向经济、城郊经济、劳务经济、民营经济),打造六个基地(汽车及配件基地、医药生产基地、粮食供应及转化基地、蔬菜及农副产品基地、劳务输出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主旋律,依靠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市场化、国际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实力定兴、品位定兴、和谐定兴。


  奋斗目标:“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初步确定为:县域生产总值继续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达到8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5000元,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递增17.6%。


  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7:57:26。


  社会结构更加合理。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社会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增加,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8%,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普遍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


  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提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面覆盖。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人口素质全面提高。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技术开发取得新进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结构得到优化。人口总数控制在58.2万以内。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较大进展,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为重点的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成效,机械制造、化工、建材、轻工等重点领域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使每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1吨标准煤以下,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000吨以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遵循原则: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落实“五个统筹”,坚持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社会、稳定与改革发展、速度与质量、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民主与法制等六种关系,遵循七项基本原则。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做为第一要务,下一个五年将是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科学发展观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降低资源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第一原则。


  坚持结构调整主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投资和资源消耗对GDP的贡献比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加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扩大消费需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观念,把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设和谐社会,


  坚持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消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深化改革,加快科技进步,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创新观念。进一步解放公务员队伍思想,转变作风,增强发展意识,以作风转变服务于经济发展,建立学习型、务实型、服务型的公务员队伍。


  坚持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坚持社会可持续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关系,健全法制体系,推进依法施政、依法治国进程,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确保经济和社会长足健康发展。


五、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惠农政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依托昌利、荣达、伊顺、朗德鹅等农业龙头企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粮食,提高菜果,做强畜牧,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种植业方面,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京郊型经济。通过集约经营、提高单产和提升产品品质,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低于30万亩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生产,蔬菜面积到2010年达到18万亩。以设施蔬菜尤其是深冬蔬菜生产为重点,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稳步推进鲜切菊花生产基地建设,打造定兴粮食及农产品转化基地。


  畜牧业方面,稳定猪、鸡生产,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草食动物;优化品种,提高品质,积极推动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积极引进种畜、种鸡优良品种,建设饲养繁殖基地,发展社会化生产,配套建设屠宰加工设施完善、销售网络以及饲料供应、防疫灭病体系。发展畜牧小区建设,争取2010年畜牧小区达到30个以上,肉类总产量达到8万吨。重点加快养牛业的发展步伐,大力实施“草牛奶”工程,到2010年饲养量达到5万头,全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55%。


  林果业方面,以农田林网为主体、四旁植树为基础,以河流两岸沙荒治理为突破口,搞好退耕还林项目。林木总面积由现在的11万亩增加到14.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到2010年果树面积到5万亩。其中,设施栽培1万亩。


  积极推广绿色无害化生产,建设绿色农业体系,创绿色果菜品牌,建设和完善农业生产监控安全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适度安排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农业的政策扶持。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按照上级要求,做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流通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机制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改变落后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素质。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制度。到2010年,力争全县274个行政村5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文明生态村。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农业内部增收挖潜和增加非农收入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措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镇二、三产业发展步伐,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教育和科技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打造劳务输出基地。积极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解决务工人员的实际问题,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进程


  突出工业在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变县域工业规模小、效益差、大型龙头企业缺乏、骨干行业不突出的局面,建设一批拉动力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规模化、高效益产业群体,增强工业经济的贡献度。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培育县域经济的“四梁八柱”。首先全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结合园区规划,制定优惠政策,把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突出发展食品加工、精细化工、轻工纺织、高科制药、建筑建材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提高优势产业经济比重。鼓励引导现有企业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支持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鼓励企业内部整合强工联合,依托大企业、大集团、上规模、上水平、扩层次。二是要围绕汽车配件、食品加工、精细化工、轻工纺织、高科制药、建筑建材六大工业体系,稳固现有产业,整合资源,实施技术改造与研发,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提高优势产业经济比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引导培育汽车配件、高科制药两大成长性强劲的优势产业,搞好内部整合,挂靠依托知名大企业、大集团,上规模、提水平、扩层次。


  实施名牌战略和集团战略。抓“四创”,创名品、名牌、名企、名产,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工业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和科研力量,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工艺水平、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加大质量体系认证力度,“十一五”期间通过国际标准体系认证的企业要达到20家;要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和民营科技名牌产品的支持力度,积极吸纳国内外科技成果和专门人才,形成一整套新产品研制、开发体系。


  把集团战略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手段,打破行业、所有制、隶属关系、行政区划界限,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基地建设、生物高科制药、轻工、服装、精细化工、建筑建材等企业集团,使核心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发展。进一步推进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与合作,促进本县工业企业与京津大公司的联营,逐步形成工业经济的主导行业和骨干企业。


  推进集约、集群式发展。科学规划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凝聚辐射作用,在现有基础上、引进并新上一批高起点、规模较大、高附加值的工业项目、高科技项目和出口创汇项目。东城区工业园区要结合南环路开发建设做好整体规模配套建设,供电、供水、路网等市政设施,为项目进场创造先期条件。固城镇要利用现有优势,发挥土地场地存量优势,在现有工业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开发建设,引进项目发展固城工业小区建设。依托东城工业园区和“六大产业”,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凝聚辐射作用,建设高起点、高效益、高市场占有率和高出口创汇企业,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应。重点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扩规模,上水平,增实力,进一步带动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以国际先进、国内空白产品为发展方向,谋划、引进、实施一批高科技项目,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要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重点推进能源、通讯、市政和综合交通建设,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打造理想的投资平台。积极谋划和上马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特别要加大战略支撑型、生产型、高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大项目的谋划、建设和引进力度。项目建设要与县域发展相协调,与资源条件相适应,与环境容量相匹配,与产业整合相结合。“十一五”期间共谋划重点项目50个,预计总投资50亿元。


  (三)狠抓“商贸活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一、二、三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和配套推进,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客观要求。把第三产业发展摆在与第一、第二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创新机制,借势强县。


  大力发展特色商业。在新城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规划中,预留商业用地,把商业价值较高的地段开发、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并推向市场,坚持高起点,长远规划。充分发挥县城、北河、固城的区位优势,突出中心城镇商业特色,加快商业经营网点开发步伐,着力培育糖酒副食批发一条街、繁兴家俱一条街、昌盛餐饮购物一条街、迎宾通讯一条街等特色商业带,提高商业竞争力。引导乡村加工产业集聚,谋划斗门牛仔服、小朱庄珐琅、杨村服装等特色批发市场,突出经营特色,扩大对外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


  大力发展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深化改革,拓宽领域,优化结构,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层次。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加速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法律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文化、物流、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为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提供服务环境和场所,加快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


  打造现代物流基地。大力发展商贸经济,提升物流业的辐射力和外向度。要围绕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毗邻京津信息交通便捷的优势,重点培育物流集散地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紧密产业链条,降低产业链运行成本,促进产业自身的优化升级。要按照“信息网络化、运输合理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仓储机动化、加工配送一体化”的要求,做好物流中心的规划和招商工作。积极筹建规模货运公司,激活三个火车站及汽车站的内在潜力,构筑物流运输和物流信息两大平台,特别要做好以固城君合实业进口木纸浆仓储物流项目的引进实施为依托,带动物流业的兴起和发展。要依托大型知名商业企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等。


  积极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生产要素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依托相关部门职能,开发一批较大规模和较高资质的金融、劳动力、人才、技术及科技成果、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和律师、公证、仲裁、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组织;要按照市场运行机制和农业产业化要求,建立和健全多行业、多层次、多功能、独立经营、覆盖全社会的综合服务网络,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集贸市场的建设,重点抓好固城蔬菜、杨村鲜桃、高里葡萄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真正以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相融合、中介机构和社会服务相匹配的市场运行体系,不断加快京郊型经济发展进程。


  (四)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统筹城乡发展


  城镇规划和建设与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第三产业密切结合起来,配套推进,共同提高,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县城要在现有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进一步完整、生活设施进一步完备、形象设施进一步完美”的总体要求,搞好县城规划的修编和建设。


  加强市政建设投入。加快东城区建设步伐,加大旧城区的改造力度。实施兴华路东、西段拆迁拓宽工程,谋划火车站路桥项目,贯通定易路新107国道交通。同时,抓好城区配套设施建设。抓好定兴县供水项目建设,供水能力2010年达到15万吨/日,新建污水处理场和完整的排水体系,使生产和生活废水实现达标、无害排放;新建垃圾处理场,用现代化手段处理县城废弃物。积极谋划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并不断提高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水平。


  加快发展小城镇。走以业兴镇之路,依托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固城镇要以生物制药、机械加工为主导产业,重点抓好深冬果品生产和肉鸡产业化经营;北河镇要建成以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为支柱产业的贸工型小城镇;贤寓镇要建成以食品加工、地毯刺绣等为支柱产业的工贸型小城镇。抓好小城镇道路、住宅、供水、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集聚产业、吸纳人口和带动乡村的能力。


  电力行业,谋划并实施新的变电站建设,以电网结构合理、运行经济安全可靠、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电力设施网络为目标,2010年前新建220KV电站一座,张家庄、小朱庄110KV变电站两座,阎台、东落堡、辛保庄、姚村35KV变电站四座,彻底改变我县的电力紧张状况。


  交通事业,要科学规划道路建设,努力形成2355公路网络,即西环、南环和北环;三线(张石高速定易引线、北塘引线、固姚引线),五纵(张石高速、京珠高速、京郑快客、107国道、辛杨路),五横(定易路、北塘路—南堤、固姚—固容、姚村—柳卓、北堤路)。规划总投资4.32亿元,到2010年县级路全部达到二级标准,乡级路达到三级标准,村级路达到四级标准,乡村街道全部实现路面硬化,确保全县公路等级和通车能力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电信行业,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化通讯网络,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80%以上,形成网通、移动、联通、铁通多家经营的通信网络。


  (五)坚持开放立县,全面实施对内、对外开放


  改进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水平,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附加值、高就业、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


  对内开放工作,面向全国,继续坚持“依托京、津发展定兴”的工作方针,积极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和科研成果,借助引进项目推动本县经济发展。要抓住国家实施“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战略机遇,主动接受京津大都市正面的辐射效应。利用北京调整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有利时机,认真筛选储备项目,搞好项目发布、积极参与招商活动改进招商方式,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要高度重视南资北上的趋势,提高引资意识,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寻求并抓住机遇,力求在对沿海地区的开放上取得突破。


  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定兴知名度。要十分珍惜定兴声誉,努力维护定兴形象,塑造定兴形象,并以此推动开放工作。要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帮助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解决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强调人人都是开放力量和开放环境,共同创造良好的开放局面。


  对外开放工作,加强外引、外联工作,引导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要坚持重质量、重投向、重效益原则,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开发、能源、交通、通讯、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重要原材料项目,以及企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和有利于扩大出口创汇的项目;要加大签约重点项目跟踪落实力度,及时解决好项目运作中的问题,提高外资到位率和成功率。积极开展“三来一补”业务,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输出经济,打造定兴劳务输出基地,同时,要大胆探索利用政府贷款、世行和亚行借款、商业借款以及国际租赁业务的有效途径。


  外贸出口工作,要加快实施大经贸、市场多元化和名牌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商品出口。鼓励礼帽、建材、制药、汽车等强势产品开拓世界市场;要积极推进精深加工农产品及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大幅度提高出口产品交货值;要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入手,提高我县的经济外向度。


  (六)以维护群众利益为着力点,实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把构建和谐社会摆上突出位置,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时刻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真心实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社会事业的发展。


  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知识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置身大环境,应对大趋势,确有必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实现经科教一体化。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来抓。总的要求是抓好开发创新、引进消化、示范推广和体制创新四个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新经验、新设备,对本县传统行业和企业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科技含量。建设若干个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先进型项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近期内重点抓好钛酸铝陶瓷材料、发动机和汽车项目的研发和建设,建立企业科研开发机构,实行优惠待遇,挖掘和招揽科技人才,强化自主开发能力;要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和民营科技名牌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大批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家脱颖而出。


  在抓好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两头”,即: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结合重点高中建设,提高本县高中的普及率和教学质量,到2008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大力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加速非义务教育产业化进程。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利用各种形式,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工作。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认真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要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反对和打击邪教,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教育阵地。


  加强农村卫生保健体系建设。增强对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的投入,健全农村医疗防疫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全县预防和处理重大疫情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大档案馆建设力度,完善档案保管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县城建成一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档案馆,管藏档案达到8万套以上,跨入省一级档案馆行例。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都要建设相应的档案室,达到省标准要求。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建立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机制,适时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离退休人员待遇。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资金筹集,提高统筹层次,改善管理服务,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全覆盖,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加强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积极办好社会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扶贫济困,提高社会救助能力, 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七)发展循环经济,优化经济增长方式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逐步实现经济的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物质型向知识型转变,从资源型向生态型转变。初步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节约使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循环利用资源,尽可能提高资源生产率。加快汽车制造、水泥制造、纯净水生产等产业循环经济的改造,大力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不断延长生产链,减少废物排放,严格控制新建高能耗、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支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造技术、零排放技术。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


  建设节约型社会。建立健全节约奖励机制,强化节约资源的政府管理职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意识。一是大力推进能源节约。重点抓好化工、建材等重点企业的节能,提出节能目标和措施,跟踪指导。推进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加快节能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全民使用太阳能、天然气、沼气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推广节煤灶。二是深入开展节约用水。推进城镇节水工作,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推进污水处理及再利用。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推广旱作农业技术。三是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四是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推进墙体裁材料革新,严格限制粘土砖的生产。五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废物综合利用,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行农资节约。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环境、爱护环境、改善环境的良好氛围,逐步建设节约、环保型社会。


  (八)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核心,以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正确把握事关改革和发展全局的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各级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深入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深化政务、村务、厂务、校务公开,坚持依法治县,全面推进法制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法制意识。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全民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深入推进文明生态村、文明生态社区和文明生态城镇的创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维护社会稳定安全。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贯彻《国务院信访条例》,深入实施“依法信访”,畅通信访渠道,端正信访导向,进一步维护依法、正常、有序的信访秩序。立足解决问题,搞好矛盾纠纷排查,坚持干部下访,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妥善做好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防止重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营造加快发展的综合环境。继续把优化环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着眼于破除“两大障碍”,深入落实优化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加强环境建设。把转变思想观念放在先导位置,摒弃陈旧思想观念,打破条条框框束缚,努力形成鼓励探索、支持创新、褒奖先进、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持好、引导好、发挥好。把提高行政效能作为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改进工作作风,开展民主评议,对破坏环境、影响发展的人和事严厉查处,努力把定兴打造成“成本最低、效益最高、信誉最好、回报最快”的“四最”城市。


  “十一五”规划是我县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励精图治,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来源:定兴县政府办  20100920)


责任编辑:北一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