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海口市商务发展规划

一、“十五”发展回顾


  至2005年底全市社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服务业网点发展到29500个,从业人员178000万多人,其中批发贸易业网点7000个,从业人员72000多人,零售贸易业网点18700多个,从业人员71000多人,餐饮服务业网点3800多个,从业人员35000多人,商贸企业法人单位4098家,上规模的企业192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同比增长17.3%,2005年可达138.45亿元,同比增长13%,十五期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12.1%。2004年口岸进出口总额为15亿美元,同比增长53.7%。其中:出口总额3.4亿美元,同比增长28.2%,2005年口岸进出口总额为12.3亿美元,同比下降18%,其中出口4.12亿美元,同比增长20.3%。主要工作如下:


  (一)加强市场建设


  一是开展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试点工作,抓好海口邮政电子11185客户服务中心、南北通电子信息中心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建设,鼓励一百、万福隆等大型商业企业开展网上购物工作,支持中海物流有限公司等龙头物流企业做大做强。2004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成交金额达100亿元。二是积极引导和促进企业用现代流通组织方式等先进手段加强对传统商贸企业的改造,促使百货大店和大型综合超市都普遍使用了电子化先进的管理手段,扩大了销量,去年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业累计增长28.1%,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高出10.8个百分点。三是发展连锁经营,促进连锁业从传统的零售业、餐饮业向第三产业的多个领域渗透。全市连锁企业发展到35家,连锁门店305个,销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四是引导和加强商业中心功能区的建设,在做好海秀东路中心功能区建设的同时,推动国贸和府城商业功能区的不断发展,在国贸和府城随着京茂百货、现代广场和天茂百货等大型商业项目的加盟使该区商圈的辐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五是抓好各类专项市场的建设和规范管理,重点加强南海大道汽车销售一条街,秀英粮油批发市场等20多条特色街以及专项市场建设和规范管理等等,促进了不同业态竞相发展。目前全市形成了海秀东路商业中心功能区,20多条商业功能齐全特色街和社区便民店三级商业零售网络,网点结构趋向合理,方便了市民消费。


  (二)整顿市场秩序


  一是协调工商部门对部分关系国计民生的生活必需品进行市场准入管理,协调计监部门对商贸企业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检查整治,并组织相关力量重点打击生活必须品制假售假行为。二是协助省商务厅对信息监测上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开展消费市场信息监测和信息报送工作。三是对全市农贸市场业主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管理素质。组织相关人员检查整顿农贸市场,使市场的经营管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特别是“放心菜”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已有15个市场开展了检测,另有20个农贸市场已完成了检测室设置的前期准备工作,所有批发市场均开展农药残留量检测,并建立和完善了进货登记制度,使蔬菜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保障。四是开展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做好屠宰厂达标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定点28个,已有25个达标,放心肉的生产得到了根本的保证。五是开展酒类产品登记管理和整顿工作,目前登记的酒类产品有330多种,十五期间多次牵头协调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对酒类市场进行检查,制止了一些不正当的经营行为,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了酒类市场。六是对加油站进行整顿,做好加油站的布点规划,使加油站的发展趋向合理。七是加强典当行清理整顿。典当行原来挂靠银行,属准金融企业,由于历史原因,沉积不少问题,为此我们配合省厅等部门加强规范。同时加强对典当行业协会的管理,加强行业自律,通过规范使全市52家典当企业中有43家达到国家行业标准。


  (三)积极培育出口主体,壮大出口队伍


  将年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列为重点扶持的对象,每年列出15家外贸出口企业作为重点跟踪服务对象,在政策上和服务工作上加大力度予以扶持,全过程了解跟踪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出口企业反映在“非典”时期生产经营上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去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企业在非常时期渡过难关,取得较好效果;对15家重点跟踪服务的外贸出口企业,做到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定期汇报;加强与外贸出口企业的沟通和了解,不定期召集海关、商捡、税务等相关部门与出口企业之间的座谈会,听取和征求出口企业对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四)着力抓好水海产品、纺织服装品、机电产品和家具、木制品等四大行业的产品出口


  一方面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按照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要求开展加工出口;另一方面抓好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疫体系的建设,确保产品符合国际环保标准,提高产品出口竞争能力。实施名牌战略,走以质取胜道路,以优美内衣这样的名牌产品企业为榜样,鼓励相关企业做精做美。立足高科技含量这个要求,巩固和扩大出口产品的技术优势和名牌优势,培育具有高新技术产品的中小企业,进一步抓好我市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工作,通过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发展一批技术水平高、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发展“新、特、名牌”的科技型企业,现已有像海南正红科技有限公司、海南金盘特种变压器厂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以高档式、高附加值为主体,充分利用海南的木材资源优势,像海南钟堡木业这样的出口大户已不断增多,取得了家具、木制品出口的重大突破。


二、“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扩大内需和拉动城市消费,适应新型工业化、经济全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要求,为商品流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流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通过对现有商业的改造规范,促进商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改进商业环境,进一步巩固全省商贸中心地位,增强辐射和推动功能,为把海口建成华南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商贸中心打下良好基础。


  (二)“十一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我国加入WTO后,商业市场进一步放开,国内外商业大鳄将进驻我市零售市场,市场的竞争会愈来愈激烈,因此,对商业市场的管理也必须进一步规范。在外贸方面我市由于外贸基础簿,起点低,总量少,经验缺等等,对国外的反倾销、贸易避垒、贸易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应对能力相对弱些,将面临新的挑战。


  (三)“十一五”发展指标


  规划到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递增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43.8亿元,年均增长12%。外贸口岸进出口总值26.6亿美元,年均增长11.9%,其中口岸出口总值6.25亿美元,年均增长12.9%。


  (四)主要措施和对策


  1.建立和完善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推动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开展各类商品市场和网络建设,逐步形成不同层次上下沟通的市场网络。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和重点企业主要商品的监测和信息反馈工作。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储备和应急制度,加强市场余缺和旺淡调控的物质基础。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生活必需品实行准入制度,加强农贸市场秩序的整顿,加快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和推进农贸市场改超市的建设。


  2.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引导和规范商业企业成立和完善内部配送中心。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和电子商务,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依托港口、机场、铁路、公路和电子商务平台等网络,加快岛内外货物的进出,到2010年发展和引进10家规模大,实力强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3.发展连锁经营。推动连锁经营从传统的零售业,餐饮业向第三产业的多个领域渗透。重点在食品、保健品、药品、图书音像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以及烟草、成品油等专营性行业发展。鼓励发展经济快餐服务。引导传统百货店向现代综合超市、购物中心和特色专业店等业态转型和功能创新,创造条件,力争到2010年连锁企业发展到100家,门店1000个。


  4.加快城市结构性贸易设施的发展。谋划中央商业功能区的建设,建不同类型的购物商城、购物商业街和专业市场,重点做好海秀东路、国贸、海口老城区、府城和秀英小街商业功能区的建设,规范各种类型的购物街以及便民店的经营行为。


  5.培育发展大型商业集团。选择和支持一批实力雄厚,发展势头好,管理规范的企业,鼓励其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商贸企业进驻我市,嫁接和借鉴其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理念来武装我市商业。推广名牌战略,有重点的培植一批名牌商品和名牌企业,不断提高中心竞争能力,促进商贸企业的快速发展。


  6.加快中介机构的发展。加快发展金融、法律、会计、审计、房地产等中介服务,不断规范其行为,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7.实行鼓励消费政策。推动信贷消费、鼓励适度超前消费,重点做好汽车、购房和教育等大宗信贷消费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在灯饰广告、横幅和促销场所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特别要策划好节假日的促销活动,活跃市场氛围,壮大假日经济。


  8.做好网点规划。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层次分明,体系完备的城市商业格局。建设海口火车站、港口物流配送带、滨海沿江休闲观光购物经济带和美兰机场空港物流配送片区,改造旧城商业区,建休闲购物步行街。


  9.加强专业市场管理。重点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典当、拍卖市场管理,酒类市场管理,旧货市场管理,机动车交易市场管理,成品油加油站管理,美容美发康体行业管理等,不断规范专业市场的运作行为,促进专业市场的发展。


  10.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引导和规范。已建立起协会的行业不断规范其运做程序,没有建立协会组织的行业,积极引导推动加快建立,通过协会建立行业规章,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11.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在抓好每年春秋两届广交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给海南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组织我市外贸企业走出去开辟新的国际市场。努力为我市企业创造对外贸易机遇,促进扩大出口。


  12.加强加工出口基地的建设。继续抓好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的认定工作。对有出口潜力、生产配套能力强的海口医药产业企业,扶持其走向国际市场,使我市医药产品出口总量进一步提高,达到符合申报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的认定指标要求,力争取得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的认定资格。对其他加工出口基地的政府服务配套功能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办事效率再上新台阶。


  13.扶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充分利用好国家现有的优惠政策,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环保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产品被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的生产型出口企业,把它列为我市的重点扶持对象。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海南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鼓励企业加强横向联合,构建产品出口战略联盟,向外拓展市场。要加强我市产业信息网的建设,帮助企业增强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


  14.扩大出口。一是大力抓好原有出口大户的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扶持一些具有出口实力、有前景的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二是促使我市现有的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创造优越条件,利用外资积极促进外贸企业扩大出口。三是大力发展海南资源产品出口,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橡胶资源产品,海洋资源产品和热带高效的农产品等,对利用本地资源加工出口的企业,把它列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海南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的转变,促进有竞争力的企业成长、壮大。力争本地资源产品出口的有效突破,同时要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统筹运用中央给海南的政策有选择地重点扶持一批出口优势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扩大规模,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促进我市外贸出口上新台阶。


  (五)建议


  1.建立出口奖励资金,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充分调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认真用好中央给海南扶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鼓励外贸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做大外贸出口,同时争取地方财政拿出一笔资金作为扶持企业出口奖励金,切实建立起有效的出口激励机制。


  2. 出台酒类管理办法,规范我市酒类生产销售市场。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20100302)


责任编辑:北一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海口市林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