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福建省特色农业区域布局规划

一、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的现实基础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福建省具有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农业生产连年丰收,200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5018亿元,粮食生产能力达96118t,肉蛋奶总产量23315t,水产品57218t,商品木材45010m3,水果、茶叶、食用菌和其他主要农产品持续发展。

(二)农业内部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区域布局日趋优化

优质水稻品种大面积推广,主要经济作物的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禽和水产品的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畜牧、水产、林业和园艺等已逐步发展成为主导产业,畜禽、笋竹、水产、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烤烟等优质高效的特色农产品快速发展,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健康发展。

(三)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农村集体土地第二轮家庭承包顺利完成,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积极稳妥推进,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以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的基础。全省已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23家,省级龙头企业13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00多家。

(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外向型农业蓬勃发展

2003年,全省已累计批准农业“三资”企业3300多家,合同外资5215亿美元,实际到资2516亿美元。农业对外贸易稳步发展,一批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和出口主导产业日益壮大,以亚洲和欧美市场为主的多元化出口市场初步形成,农产品出口创汇居全国前列。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进入了全面拓展阶段,台商对福建省农业的投资日趋活跃。

 

二、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以保证粮食安全为前提,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着眼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培育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化分工,壮大主导产业,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坚持技术进步与体制创新同步推进;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典型示范相结合;坚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

(三)发展目标

1、重点培育9个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优先建立47个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的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扶持和壮大4个主导产业,构建3条分工协作、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产业带,优先培育一批外向型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品牌,扩大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

2、优势产区的特色农产品总产值年均增长7%,良种覆盖率85%以上,农产品优质率达到8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0%,特色农产品加工率达40%以上,出口创汇25亿美元以上。

3、优势产区特色农产品产值占全省同类产品的80%以上,4个主导产业产值占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90%以上。

4、在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示范和带动下,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年均增长519%,良种覆盖率70%以上,农产品加工率达35%以上,出口创汇30亿美元以上,农民收入年均增长4%5%

 

三、3条农业产业带的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

(一)沿海蓝色产业带

沿海蓝色产业带所涉及县(市、区)包括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宁德6个设区市所属34个县(市、区)。

1、发展目标。发展成为集海水养殖、近海捕捞、远洋捕捞、渔船避风补给、水产品集散与加工、休闲渔业和新型海洋产业为一体,海洋渔业经济发达,产业布局合理,科技先进,海洋生态环境优良,海洋综合管理完善,竞争优势明显的沿海现代海洋渔业经济区。

2、发展重点。优化区域布局,构建各具特色的渔业经济区;培育和壮大现代海洋渔业经济体系;大力加强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健全海洋管理机制,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二)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

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所涉及县(市、区)包括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5个设区市所属47个县(市、区)。

1、发展目标。发展成为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主导产业突出,高科技农业快速发展,机械化水平高,设施农业发达,农产品加工体系健全,产业化经营水平高,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外向型农业发达的高优农业产业带,成为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和外向型农业基地。

2、发展重点。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建设闽东南高优农产品加工基地,提升加工转化水平;进一步改善软环境,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

(三)闽西北绿色产业带

闽西北绿色产业带所涉及县(市、区)包括宁德、南平、三明、龙岩4个设区市所属38个县(市、区)。

1、发展目标。发展成为优质商品粮、林产业、特色畜禽、淡水养殖、园艺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优美,农业特色突出,区域布局优化,标准化生产比重不断提高的绿色农业产业带,成为全省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生产基地。

2、发展重点。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突出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加快培育生态旅游经济增长点。

 

四、4个主导产业的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

(一)特色畜牧产业

1、发展目标。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和市场化经营,加工业和服务业发达,综合生产能力、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2、区域布局。闽东南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中远郊着重发展集约型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饲料和新型兽用医药等制造业,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型畜牧业,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山区要发展各具特色的畜禽和生态养殖,提高加工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把粮食主产区同时发展成为畜产品主产区。

3、发展重点。大力调整畜牧养殖业结构;突出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加快畜牧产业科技进步,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完善畜牧产业支撑体系建设;提高畜牧产业对外开放水平。

(二)特色水产业

1、发展目标。基本形成结构合理、技术含量高、具有区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捕捞业、先进的养殖业、发达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发展目标。

2、区域布局。沿海地区要因地制宜发展滩涂、浅海养殖,逐步向深水区域推进,进一步发展远洋捕捞业,加快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建成全省水产养殖基地、远洋渔业基地、渔业产业化基地、高科技渔业基地、水产品加工基地和外向型渔业基地;内地山区要继续抓好以大中型水面开发,开展网箱、网拦、坝拦等库区养殖,进一步扩大水产总量和提高质量。

3、发展重点。积极推进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尽快形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化水产品加工体系;提高水产业的整体科技含量;建立健全水产业支撑体系;大力发展外向型水产业。

(三)特色林产业

1、发展目标。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提高林产品加工水平,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等新型服务业,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产业体系。

2、区域布局。闽西北地区重点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珍贵用材林、药用林,大径材用材林和食用菌原料林,大力发展毛竹丰产林和特色经济林,扶持龙岩漳平、新罗等山区花卉产业;闽东南地区重点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珍贵用材、药用和绿化兼用林,大力发展花卉产业;进一步做大福州、南平、三明、龙岩四大林产工业中心;进一步完善山区、沿海两条森林生态旅游带。

3、发展重点。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林产业结构,壮大林产业经济;建立健全林业支撑体系;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林产业的对外开放。

(四)特色园艺产业

1、发展目标。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和市场化经营,加工工业发达,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特色明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2、区域布局。闽东南地区突出发展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的常绿类特色水果、食用菌、乌龙茶、名特优新蔬菜和花卉等外向型园艺产品,大力发展园艺产品精深加工,建立稳定的园艺产品出口加工基地;闽西北地区要加快发展特色园艺、生态园艺产品,形成符合山区条件、具有地方特色的园艺种植业。

3、发展重点。调整园艺种植业结构,培育和壮大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园艺产品加工业和园艺服务业;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园艺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生态园艺,实现园艺产品无公害化;发展外向型园艺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五、9个重点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

(一)畜禽

1、优势区域。闽东南肉猪优势产区,闽西北肉猪优势产区,闽东肉猪优势产区,福建水禽肉优势产区,福建鸭蛋优势产区,闽北奶业优势产区,闽南肉牛优势产区,福建肉羊优势产区。

2、发展目标。到2010年,肉猪优势产区的产量达到138t,年增长513%;水禽肉优势产区的产量达到812t,年增长513%;鸭蛋优势产区的产量达到1412t,年增长513%;羊肉优势产区的产量达到117t,年增长714%;肉牛优势产区的产量达到115t,年增长413%;牛奶优势产区的产量达到1613t,年增长13%。建成标准化、生态型畜牧小区或集约化畜禽养殖场300个;全省肉蛋奶总量达到329t,出口创汇112亿美元。

(二)笋竹

1、优势区域。以毛竹为主的闽西—闽北笋竹优势产区;以中小径竹为主的闽东—闽南笋竹优势产区。

2、发展目标。到2010年,闽西—闽北笋竹优势产区改造低产竹林、新建各类丰产竹林基地1313hm2;闽东—闽南笋竹优势产区新建中小径竹高优基地417hm2,新增鲜笋产量30t;全省年产竹材

2亿根,鲜笋年产量220t

(三)水产品

1、优势区域。内陆鳗鲡优势产区,沿海鳗鲡优势产区,宁德-福州大黄鱼优势产区,厦门-漳州南美白对虾优势产区,福州罗非鱼优势产区,闽南罗非鱼优势产区,福鼎—莆田海带优势产区,宁德—福州紫菜优势产区,沿海牡蛎优势产区,福州—莆田蛤仔(菲律宾蛤仔)优势产区,福州鲍鱼优势产区,漳浦—东山鲍鱼优势产区。

2、发展目标。到2010年,优势区域水产品总量达到315t,年均增长率612%。全省水产品总量进一步增加,水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出口创汇15亿美元。

(四)蔬菜

1、优势区域。闽东南沿海冬季蔬菜优势产区,闽东和闽西北反季节蔬菜优势产区,高山反季节蔬菜优势产区。

2、发展目标。到2010年,优势产区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比例大幅提高,优质率达到90%以上,绿色蔬菜产量达10%以上;加工蔬菜占蔬菜总产量的20%。全省蔬菜总产量达到1698t,无公害栽培面积达到60hm2,出口创汇3亿美元。

(五)水果

1、优势区域。优质芦柑、柚类、晚熟柑橘优势产区,早熟柑橘优势产区,优质甜橙优势产区,优质龙眼及晚熟龙眼优势产区,优质荔枝及晚熟荔枝优势产区,优质枇杷优势产区,优质早熟梨优势产区,优质早熟桃优势产区。

2、发展目标。到2010年,优势区域的水果产量达到390t,年均增长510%,平均单产提高15%以上;优势区域优质果率提高到65%以上,无公害覆盖率达30%以上,水果加工率提高到15%以上。全省水果总产量达到600t,水果出口量20t

(六)食用菌

1、优势区域。闽东南粪草类食用菌优势产区,闽北粪草类食用菌优势产区,闽西—闽北木生类食用菌优势产区。

2、发展目标。到2010年,闽东南粪草类食用菌优势产区重点建设标准化蘑菇、白背毛木耳、姬松茸等高产优质生产基地,其产量占全省同类食用菌总产量的80%以上,工厂化栽培产量达到15%以上;闽北粪草类食用菌优势产区总产量达到413t;闽西北木生类食用菌优势产区重点建设优质香菇、银耳和干白背毛木耳生产基地,其产量占全省同类食用菌总产量的90%以上;重点建设珍稀食用菌出口生产基地,其产量占全省同类食用菌总产量的50%。全省食用菌鲜品总产量达到200t,产值80亿元,出口创汇315亿美元。

(七)茶叶

1、优势区域。闽南乌龙茶优势产区,闽北乌龙茶优势产区,闽东绿(花)茶优势产区,闽西北多茶区。

2、发展目标。到2010年,优势区域毛茶总产量达1817t,占全省产量的94%。全省茶叶总产量达20t,名优茶比重增加至45%以上,产值提高75%,茶叶出口创汇111亿美元。

(八)花卉

1、优势区域。漳泉厦观赏花卉优势产区,福州观赏花卉优势产区,龙岩观赏花卉优势生产区,闽东北工业用花(茉莉花)优势产区,福州工业用花(茉莉花)优势产区。

2、发展目标。到2010年,优势区域花卉种植面积1176hm2;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1195hm2,出口创汇额4829万美元。

(九)烤烟

1、优势区域。闽西—闽北烤烟优势产区。

2、发展目标。到2010年,优势区域烟叶总产量15105t,年均增长519%99%以上的烟叶在优势区域生产,80%以上的烟叶实现基地化生产,烟叶优质率达80%以上。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工作的领导

建立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农业厅厅长为召集人,省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局、烟草专卖局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农业厅,组织、协调特色农业区域布局规划的具体事项,确保规划的实施。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协作,落实任务,精心组织。有关地区要按照全省特色农业区域布局规划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抓好项目的落实。

(二)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

要把种苗产业作为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优势产区发展壮大的先导措施,加大投资倾斜力度,促进种苗产业的现代化。要以优化特色农产品品种、提高种子种苗质量和集约化供种水平为目标,健全良种培育、引进和推广体系,加强优势产品的品种改良。按照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在优势产区实行统一供种,加快优质专用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

(三)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广成套、实用农业技术

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快形成多种所有制推广组织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建立与农业产业带、优势产区相适应的跨区域、专业性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支持农业大中专院校参与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在优势产区的重点县市优先建设和扶持区域性、专业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站,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四)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加快制订和完善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安全质量技术规程、产地环境标准、农产品加工、贮运、包装质量标准,形成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相配套,与国际相接轨,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培训工作,推动标准入户。集中扶持建设一批实行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无公害生产。

(五)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加快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和区域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鼓励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种新型专业合作社,支持基层供销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在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对已经形成区域化布局和加工企业群的地方,要与当地城镇化发展战略相结合,集中扶持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

(六)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搞活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流通

在巩固和提高现有大中型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若干个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并在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一批现代化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区域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扩大辐射范围。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改善软环境,推进闽台农业合作交流,加强闽台农业产业对接,联手拓展国际市场。

(七)实施投资倾斜,加大对优势区域特色农业的投资力度

提高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对农业的投资比例,将规划所提出的主要建设项目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农业项目库,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进一步向优势区域特色农业倾斜。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引导银行资金、社会资金对优势产区特色农业的投资。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沟通,统筹安排特色农业和优势产区的建设项目和投资资金。

(八)实施政策倾斜,为特色农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实施补贴政策,加大对优势产区的优质农产品种苗补贴力度;改变农业补贴办法,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减免有关税费,认真执行国家和省里已经出台的各项农业及其产业化经营的税收优惠政策,确实减轻农民负担。创造宽松环境。土地管理、电力、水利、科技、计划、环保、经贸、工商等各个农业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都应为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福建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第三章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发展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

闽西北绿色农业产业带:闽西北山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加快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建设区域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绿色农业产业带。

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闽东南平原地区重点发展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创意休闲农业、高科技农业,建设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外向度高的农业产业带。

沿海蓝色农业产业带:沿海渔业经济区重点发展海洋养殖、近海捕捞、远洋捕捞和新型海洋渔业,建设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良、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带。

(三)构筑七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果蔬加工产业集群:提高果蔬精深加工水平,发展罐头食品、饮料食品和休闲食品,做大做强厦漳果蔬加工业聚集区和泉州休闲食品加工业聚集区。

茶叶加工产业集群:建设泉州、南平、宁德为主的三大优势加工区,提高茶叶精制加工比例。提升闽茶文化品味,增强乌龙茶、红茶品牌优势,提高绿茶、花茶、白茶市场竞争力。鼓励发展罐装茶饮料、茶浓缩液和速溶茶粉,积极开发茶多酚、茶氨酸和功能性保健食品。

食用菌加工产业集群:增强古田、武平、南靖食用菌园区带动功能,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产业集聚和产品深加工能力。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支持开发菌类药物和保健食品。

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南平市武夷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发展三明、南平木竹加工产业集群。加快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建设,发展莆田、漳州木制家具和人造板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三明国家林业生物产业基地、泉州永春生物产业园区、宁德柘荣药城,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支持山区发展森林食品加工。

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提高生猪、肉鸡、蛋品、乳品加工水平,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扶持发展牛羊兔和水禽加工产业。支持新罗区、福清市、上杭县、延平区、永定县、光泽县、蕉城区等畜禽产品加工产业聚集,鼓励发展地方特色畜禽名牌产品。

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沿海地区为重点,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出口加工业,构建东山、龙海、漳浦、石狮和同安等为主的闽南水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区,福鼎、霞浦、蕉城等为主的闽东水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区,连江、马尾、福清、涵江、秀屿等为主的闽中水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区,建设福建(连江)海峡两岸水产品加工基地和福清、平潭、厦门、东山、漳浦、龙海、石狮、秀屿、蕉城等十大国家级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扶持山区发展特色淡水产品加工。

花卉加工产业集群:以清流、连城、长泰、延平、晋安、杏林等为重点,发展鲜切花保鲜加工;以漳浦、龙海、南靖、漳平、武平等为重点,发展盆栽植物造型加工;以清流、浦城、龙海、南安、福清等为重点,发展观赏苗木加工。大力发展食用与药用花卉精深加工,开发花卉食品、花卉药品保健品、花卉美容产品与化妆品、花卉香料物质、花卉天然色素和工艺花卉等,扶持发展新型花卉资材产业和花卉副产物的开发利用。

(四)打造十四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粮食生产基地:以35个国家水稻优势产区、28个马铃薯优势产区为重点,建设稳定提供商品粮的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公顷以上。

水果生产基地:以44个特色水果优势产区为重点,优化品种和熟期结构,建设优质水果生产基地。2015年果树面积达到54.67万公顷,总产量650万吨。

茶叶生产基地:以30个茶叶优势产区为重点,建设无公害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2015年茶叶产量达到32万吨,名优茶产量比重占60%

蔬菜生产基地:以30个蔬菜优势产区和“菜篮子”工程基地为重点,建设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15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66.67万公顷,总产量1645万吨。

花卉生产基地:以24个花卉优势产区为重点,发展水仙花、兰花、杜鹃花、多肉植物、棕榈科植物、榕树盆景等六大花卉产品和主要鲜切花品种。2015年花卉生产基地面积达2.6万公顷。

商品材生产基地:以37个商品材优势产区为重点,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大径材、珍贵树种等商品材生产。2015年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达87.3万公顷,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达35.5万公顷,大径材基地达16.6万公顷,珍贵树种基地达6.2万公顷。

笋竹生产基地:以22个笋竹优势产区为重点,2015年丰产竹林基地面积达48.5万公顷。

食用菌生产基地:以30个食用菌优势产区为重点,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全面提升工厂化生产水平。2015年食用菌总产量达到90万吨,工厂化产量占总产量20%以上。

油料生产基地:以29个油茶最适宜栽培区和17个油茶适宜栽培区为重点,新建油茶林和改造油茶低产林。2015年优质丰产油茶基地达到15.3万公顷。以10个花生优势产区和5个油菜优势产区为重点,建设油料生产基地,2015年优质油料基地达10万公顷。

烤烟生产基地:以16个烤烟优势产区为重点,建设集约化和标准化烟叶生产基地。2015年烟叶总产量达到16万吨,优质率达到85%

中药材生产基地:以15个中药材优势产区为重点,突出发展名优道地中药材,201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7万公顷。

畜禽生产基地:以16个肉猪优势产区、11个肉禽优势产区、6个禽蛋优势产区、6个奶类优势产区为重点,发展集约型、生态型畜禽养殖,2015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66万吨,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比重占规模养殖场的90%以上。

水产品生产基地:以39个水产品优势产区为重点,发展优势水产品,形成集育苗、养殖、加工和贸易为一体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基地。2015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50万吨。

种业繁育基地:以44个粮食和特色农业动植物产品种子种苗优势产区为重点,建设一批种质资源保护场(园)、原种场良种繁育中心和快繁基地、农业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基地,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种子种苗企业。

 

附表2

十四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表

基地名称

分布区域

粮食

生产

基地

35个水稻优势产区

尤溪县、永安市、沙县、宁化县、古田县、延平区、武夷山市、邵武市、浦城县、建阳市、建瓯市、永定县、新罗区、武平县、上杭县、连城县、长汀县、闽清县、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连江县、永泰县、仙游县、大田县、建宁县、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云霄县、漳浦县、诏安县、平和县、福安市、霞浦县

28个马铃薯优势产区

长汀县、连城县、福安市、永春县、德化县、安溪县、寿宁县、浦城县、南安市、尤溪县、龙海市、长乐市、周宁县、大田县、政和县、福鼎市、霞浦县、漳浦县、同安区、屏南县、闽侯县、古田县、福清市、柘荣县、东山县、蕉城区、连江县、诏安县

水果生产基地(44个特色水果优势产区)

平和县、南靖县、漳浦县、建瓯市、永春县、云霄县、尤溪县、沙县、福安市、诏安县、三明市辖区、永定县、顺昌县、永安市、莆田市辖区、大田县、南平市辖区、建宁县、漳州市辖区、永泰县、龙海市、建阳市、长泰县、古田县、南安市、闽清县、华安县、德化县、仙游县、福清市、连城县、漳平市、宁化县、闽侯县、清流县、长汀县、将乐县、邵武市、龙岩市辖区、上杭县、明溪县、连江县、武平县、松溪县

茶叶生产基地(30个茶叶优势产区)

安溪县、福安市、华安县、福鼎市、寿宁县、南靖县、政和县、武夷山市、平和县、永春县、建瓯市、尤溪县、邵武市、周宁县、宁德市辖区、诏安县、大田县、漳平市、罗源县、松溪县、沙县、连江县、霞浦县、永泰县、仙游县、长泰县、柘荣县、建阳市、武平县、闽侯县

蔬菜生产基地(30个蔬菜优势产区)

莆田市辖区、闽侯县、尤溪县、福清市、建瓯市、漳浦县、平和县、大田县、龙海市、永安市、长乐市、福州市辖区、闽清县、永泰县、武平县、南靖县、上杭县、连城县、永定县、浦城县、漳平市、诏安县、福安市、南安市、龙岩市辖区、晋江市、长泰县、南平市辖区、长汀县、永泰县

花卉生产基地(24个花卉优势产区)

南靖县、龙海市、清流县、罗源县、大田县、福州市辖区、东山县、南平市辖区、寿宁县、闽侯县、漳浦县、漳平市、连城县、南安市、泉州市辖区、武平县、莆田市辖区、福清市、政和县、福鼎市、长乐市、福安市、连江县、永泰县

商品材生产基地(37个商品材优势产区)

平和县、闽清县、永泰县、漳浦县、漳平市、古田县、永定县、光泽县、龙海市、浦城县、闽侯县、大田县、云霄县、龙岩市辖区、上杭县、长汀县、安溪县、仙游县、华安县、尤溪县、诏安县、邵武市、宁化县、建阳市、武平县、清流县、南平市辖区、建瓯市、建宁县、明溪县、永安市、连城县、将乐县、沙县、泰宁县、武夷山市、顺昌县

基地名称

分布区域

笋竹生产基地(22个笋竹优势产区)

建宁县、建瓯市、建阳市、连城县、龙岩市辖区、明溪县、南靖县、南平市辖区、宁化县、浦城县、清流县、沙县、邵武市、顺昌县、松溪县、武夷山市、永安市、永泰县、尤溪县、漳平市、长汀县、政和县

食用菌生产基地(30个食用菌优势产区)

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莆田市辖区、仙游县、永春县、漳州市辖区、龙海市、南靖县、华安县、长泰县、漳平市、武平县、尤溪县、将乐县、永安市、宁化县、建宁县、泰宁县、南平市辖区、建阳市、顺昌县、政和县、武夷山市、浦城县、古田县、福安市、福鼎市、屏南县、寿宁县

油料

生产

基地

29个油茶最适宜栽培区

政和县、松溪县、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邵武市、光泽县、延平区、顺昌县、浦城县、明溪县、梅列区、三元区、泰宁县、永安市、将乐县、建宁县、清流县、大田县、宁化县、沙县、尤溪县、武平县、新罗区、永定县、连城县、长汀县、上杭县、漳平市

17个油茶适宜栽培区

连江县、罗源县、长乐市、晋安区、福清市、永泰县、闽清县、福鼎市、霞浦县、蕉城区、周宁县、屏南县、古田县、寿宁县、柘荣县、福安市

10个花生生产基地

福清市、平潭县、莆田市辖区、仙游县、泉州市辖区、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漳浦县、浦城县

5个油菜生产基地

浦城县、邵武市、仙游县、长汀县、宁化县

烤烟生产基地(16个烤烟优势产区)

宁化县、长汀县、邵武市、建阳市、建宁县、上杭县、光泽县、浦城县、清流县、永安市、连城县、武夷山市、武平县、将乐县、永定县、泰宁县

中药材生产基地(15个中药材优势产区)

柘荣县、明溪县、福鼎市、福安市、清流县、邵武市、将乐县、寿宁县、建阳市、泰宁县、宁化县、光泽县、武平县、霞浦县、闽清县

畜禽

生产

基地

16个猪肉优势产区

新罗区、福清市、延平区、仙游县、秀屿区、上杭县、永定县、龙海市、南靖县、武平县、南安市、长汀县、闽候县、蕉城区、尤溪县、平和县

11个禽肉优势产区

光泽县、城厢区、南安市、新罗区、福清市、龙海市、永安市、上杭县、长汀县、长乐市、南靖县

6个禽蛋优势产区

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建阳市、晋江市、永春县

6个奶类优势产区

延平区、建瓯市、建阳市、长乐市、福清市、福鼎市

水产品生产基地(39个水产品优势产区)

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延平区、邵武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尤溪县、沙县、将乐县、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泉港区、南安市、惠安县、翔安区、龙海市、云霄县、漳浦县、诏安县、东山县、新罗区、漳平市、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霞浦县、屏南县、古田县

种业繁育基地(44个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种苗优势产区)

长汀县、长泰县、漳浦县、漳平市、云霄县、尤溪县、永定县、永春县、仙游县、霞浦县、武夷山、泰宁县、松溪县、顺昌县、邵武市、上杭县、厦门市辖区、沙县、三明市辖区、泉州市辖区、清流县、莆田市辖区、平潭县、平和县、宁化县、宁德市辖区、南平市辖区、南安市、明溪县、闽侯县、罗源县、龙岩市辖区、连江县、晋江市、将乐县、建宁县、惠安县、华安县、光泽县、福州市辖区、福清市、福鼎市、德化县、安溪县

 

 

 

责任编辑:邓如柯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