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加快城市化发展扩大消费的经济模式

加快城市化发展 形成有利于扩大消费的经济模式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由1996年的30.5%提高到2008年的45.7%,城市化过程不断加快,但最终消费率呈现出总体下降趋势,城市化没有对消费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围绕城市化的主线,以城市化来促进国内消费增长,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经济问题。

 

一、我国城市化过程没有促进消费的原因

 

  (一)城市化没有相应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我国城市化过程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农村的集体改制。即将所有农村人口一次性变为城镇人口,如2003年深圳关外两区城市化,使深圳成为全国首个100%城市化的城市。二是撤县设区运动。比较典型的是重庆的小马拉大车,500600万的中心城市拖上3000万的大城市,成为全国最大城市,也是全国最大农村。三是农民进城。主要有三种途径,首先是通过高考进入城市,其次是农民进城务工,还有一种是农民经商。这样的城市化仅是农民户籍或是居住地的转变,收入状况没有相应提升,生活质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因为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抑制居民消费需求。

  

  (二)城市高房价挤占最终消费支出。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每期住房还款金额挤占70%的消费支出。产业和人口在城市的高度集中导致城市房屋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加上投机商的炒作,房价已远远超过城镇居民的可承受范围。2008年,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最高均超过10,深圳达到15.1,北京14.9,上海9.7。二线城市厦门达13.1,杭州达10.9。因此,扩大城市规模,增加房地产投资未必一定从实质上启动消费,相反高房价会减少消费支出。

 

  (三)部分城市软环境不利于扩大消费。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基本上以粗放型、扩张型为主,缺少集约型、效益型发展,城市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居住、消费环境差。城市无序发展,随意

 

  “摊大饼”,城市“城中村”大批出现。如北京城八区有“城中村”231个,昆明市“城中村”多达228个。由于规划不合理,城市人口迅速和大量扩张,但相应的就业、文化、教育、商务等配套设施没有跟进,使得相应居民的消费受到抑制。

 

二、城市化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良性的城市化路径一定是以人为本,逐渐带来居民消费的增长与升级,最终促进公众生活福利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城市化增强消费能力。据测算,目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如果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20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最终将拉动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按照当前城市化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如果城市化率在2015年达到53.4%,按照城市0.86的消费倾向,消费约增加2.5万亿元,最终消费率将提升到61%。在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58.9%,消费约增加4.5万亿元,最终消费率将提升到70%左右。

 

  (二)城市化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城市“新移民”由于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向城市趋同,文化、旅游、休闲类等消费比重会大幅上升。如果城市“新移民”达到现有城市消费支出水平,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将分别增长4.1倍、4.3倍、3.3倍,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也会随之上升。

 

  

  (三)城市化提升服务消费。我国第三产业产值总量中,城市占80%,农村仅占20%,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大大低于城市。如果城市化率2015年达到52.3%,第三产业增加值将增加9800亿元。2020年达到57.8%,将增加1.6万亿元。城市化带来人口集中,服务消费市场规模和容量不断扩大,服务消费需求快速上升,推动服务业内涵、服务方式等发生重大变化。一是餐饮业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住宿与餐饮业零售额15404亿元,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餐饮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按照城市消费占总消费的70%测算,如果2015年城市化率达到53.4%,餐饮业零售额将增加1140亿元;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58.9%,餐饮业零售额将增加2294亿元。二是家政服务业潜力大。我国各类家政服务企业和网点达50万家,营业额逾1600亿元,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按照城市家庭40%的家政服务需求进行测算,如果2015年城市化率达到53.4%,家政服务营业额约将增加100亿元;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58.9%,家政服务营业额将增加167亿元。三是美容美发等消费有发展前景。我国美容美发服务产值达2500亿元,从业人员逾1800万,经营服务机构(网点)180万家;沐浴业企业逾15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像摄影企业已达45万家,总营业收入超过900亿元,从业人员600多万人。四是旅游业更为兴旺。2008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710百万人次,是1994年的3.3倍。旅游收入达到8749.3亿元,是1994年的8.5倍。如果2015年城市化达到53.4%,国内旅游人数将达20亿人次,旅游收入将达1万亿元以上;若2020年达到58.9%,国内旅游人数将达22亿人次,旅游收入将达1.13万亿元。

 

  (四)城市化改变消费观念。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城镇与乡村的消费心理开始不断向城市靠拢或趋同,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据新华网调查,受访农民工中有66.13%拥有手机,20.81%奢侈品消费和健身消费经历,15.03%去过健身房,1.16%是有规律地去健身房;17.69%拥有电动车,11.29%拥有电脑,31.33%经常去网吧上网,3.22%已进入贷款消费、透支性消费阶段。50.50%的农民工通过刷卡和网上支付进行消费。5.79%的农民工购买国外高价品牌手机,6.31%购买流行服装,2.72%购买高档品牌服装,8.82%平时消遣的方式是看书读报,2.61%去文化、美术或历史博物馆,6.21%学习技能。

 

  (五)城市化改善消费环境。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为城市第三产业和城市环境的改变创造了条件,连锁经营、网络配送、打包销售等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极大改善了消费环境,有效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一是消费设施便利。如目前北京市区共有484家超市、313家商场、159家电器连锁店、8013家餐饮店等等。交通设施更加顺畅,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快速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例,目前我国上海轨道交通234公里,广州116公里,北京114公里。2007年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门店达14.5万个,从业人数达1.286万人,销售总额17754.3亿元,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二是消费方式便捷。200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3.1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43%,其中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为1300亿元。预计2012年将达到7910亿元。三是消费成本降低。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54542亿,占GDP比重为18.1%。

 

三、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典型

 

  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看,分为三个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前工业化和工业化早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高速增长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60%之间)和成熟的城市社会(工业化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60%)。

 

  第一阶段:工业革命后90年(1760-1851),是世界城市化的兴起和示范阶段,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较缓慢。从1760年的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以上的国家。第二阶段:二战结束前100年(1851-1950年),为城市化发展过程加速期,是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实现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均达50%以上。第三阶段:二战后至今(1950-),是世界范围内基本实现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比重上升到50%以上,这一阶段城乡人口达到动态平衡,部分城市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即人口从中心城市向郊区疏散,形成郊区独立的城市次中心,最终构成中心城市和周边次中心城市共同组成的大都市区。随着人口向郊区扩散,商业、零售业、金融业也逐渐向郊区转移,使城市整体走向繁荣。

 

  典型案例一:纽约市。目前拥有世界上最长最快捷的地铁交通系统,有三个国际机场,是全美金融中心。城市化发展历程:1776年,美国政治上获得独立后,开始在经济上发生转变,将南方的种植园经济转换成棉花经济,向英国出口棉花。棉花从南方运往英国,在纽约中转,使纽约的交通地位迅速上升。1803年的路易斯安娜使得密西西比河流域加入美国,新奥尔良等南方城市通过密西西比河同中西部连接起来。1825年,伊利运河通过哈德逊河将纽约五大湖连接起来,从而促使人们向纽约州和北俄亥俄州迁移,中西部变成了居住地,产生了布法罗和其他小镇。1898年,曼哈顿,布朗克斯,布鲁克林,昆士河斯坦藤岛等地区先后并入了纽约市,合并后的纽约市占地面积930平方公里,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城市,人口336万,仅次于英国伦敦。到19世纪中叶,纽约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集金融,贸易,旅游,文艺于一身的世界大都会。

 

  典型案例二:伦敦。目前伦敦既是英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金融中心,总就业人口中约4/5在金融保险业,比所有工业部门职工总和还多,还是世界最大的国际港口和航运市场之一。城市化发展历程:公元十世纪前,伦敦仅是罗马人的一个贸易小镇。1066年,诺尔曼人取得黑斯廷斯战争胜利后征服了伦敦,伦敦逐渐发展成为政治中心。16世纪,第一批大型贸易公司和第一个商品交易所在伦敦建成,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的大力推动,大量农村人口涌向伦敦城。从16661821年,伦敦人口从50万增长到120万,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

 

四、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加快城市化进程对扩大消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尽快研究制定国家城市化发展战略规划,努力做到城市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明确,形成城市功能完善,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以城市化来促进消费增长和升级。

 

  (一)确立全局性的国家城市化战略,避免盲目扩张。一是考虑城市布局和发展阶段战略,在大中小城市、东中西部几个层面上避免城市的无序发展。二是建立城市化的国家标准,制定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总体规划原则,如致力于解决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绿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大气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差等问题。这些是为了使中国城市化理性发展,为消费增长奠定基础。

 

  (二)改革城市升级标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是将经济发达、城市功能强的地级市升为较大市,如佛山、温州、东莞等。升为较大市后,最大的好处是享有立法权,对城市建设、有关规划、土地利用、城市管理方面,会带来较大推动力,有利于提高地方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二是将全国百强县中的县级单位升级为县级市,如浙江绍兴县、湖南长沙县等20个县级单位。升为县级市后,政府工作重点由农村转为城市,各级政府对城建方面政策支持较多,有利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加快城市化发展,提升县发展水平,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三)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一是要将农民、失业下岗工人、未解决户口等人口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可提取国有垄断企业的上缴利润,补充社保基金。二是要增加医疗、教育等公益性投入,统一全国制度,打破地域限制。三是要清理不公平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减少城乡户口限制,做到就业机会均等,同工同酬。四是要改革户籍制度,保证城乡居民有序流动。

 

  (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消费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的大部分经济功能是由流通来实现的。一是要转变过去按生产、批发、零售环节分工,向增强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功能转变,构建有生产主导或由流通主导的长期稳定的供应链。二是要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发展一批集散功能强的消费品批发市场和产业支撑带动作用大的生产资料市场。三是要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促进经营业态技术创新。四是要提高流通管理水平。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没有渠道限制、没有流通半径的限制、没有流通环节限制的高效、便捷、安全的交易平台。通过发展第三方物流,将分散的、无序的、小批量、高成本的运输整合成集约的、有序的、规模的、低成本的现代物流。

 

责任编辑:杨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