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宁波的土地,我们旅途的倦意顿时全消。晨曦中的这座沿海开放城市,正以她充满活力的市场,吸引着人们纷至沓来——
论经济,宁波全市生产总值近浙江全省1/5;论市场,宁波属“兵家”必争之地,区域中不仅大型石油企业林立,而且民间资本活跃,成品油批发企业约有40家;论文化,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浙商文化内涵丰富,商道厚重。难怪有搞油品销售的人说,成熟市场该有的元素宁波都有,油品市场该有的竞争宁波都有。在这里卖油,近可以辐射浙江,远可以辐射整个长三角,乃至更广。
“对这样一个市场,罕有油品经营企业不动心的。”中国石油浙江销售宁波分公司经理何卫明说。8年前,何卫明和他的团队进入这个市场,并逐步将公司由小做大:2010年,宁波分公司年利润总额较成立之初增加14倍,年人均创效15万元,营利能力和水平位居浙江销售榜首,是区外销售稳健发展的一个代表。
宁波分公司到底有什么独到的“卖油经”?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进机关,到加油站,访干部员工,与客户交谈,找寻答案。
从发展速度看,宁波分公司并不“快”。数据显示,2002年成立至今,分公司新增加油站41座,算下来平均每年新开发约5座,其中不少站还是“合资”经营,新站增长率并不高。“你可能觉得这个速度有点‘慢’,但相对于宁波每年微乎其微的高效站点建设机会来说就不‘慢’。”宁波分公司业务副经理向记者介绍,“我们的网络开发战略一直是面向高效,本着‘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成本’的投资理念,有效益的想尽办法争取,效益差的宁缺毋滥。通过努力,宁波分公司没有一座低效站。”
把握好发展速度的快慢,不一味追求速度,是宁波分公司的一条“卖油经”。在宁波分公司看来,市场变化快,区外市场变化更快。站在这样的市场看自身企业,就必须科学掌控速度,避免发展一会儿从“3”突飞猛进到“10”,一会儿又从“10”全速回落到“3”的窘境。每年进步一小步,稳步发展是宁波分公司的市场绩效目标。
从发展规模看,宁波分公司并不算“大”。目前,宁波分公司加油站总数近60座,年销售量50万吨,并不算“大”。但若再追问他们的油卖到哪里去了,你就会发现,目前宁波分公司批发、零售各占半壁江山,批发销量的90%来源于终端客户,零售单站日销量15吨。“分析这些数据,不难发现宁波分公司将更多精力放在销售结构的优化改善上,锁定高效稳定的目标市场。”浙江销售公司销售业务处处长陈小羊说。
无论是速度的快与慢,还是规模的大与小,其核心目标是企业效益。透过宁波分公司的做法我们不难发现,终归还是“速度”、“规模”与“效益”这几个我们日常说“滥”了的市场词汇在起作用。宁波销售人认为,做企业其实就是处理这三者之间关系:不注重效益,片面追求速度或规模均不可取。这好比“一窝蜂”突击式网络开发,撒网之后“一锅端”,好坏尽入网中,而后却“包袱”沉重。
“区外销售企业要处理好这三者关系的确很难,宁波分公司的做法是运用了融入当地文化这一载体。换句话说,是浙商文化下市场理念和市场运作方式的一种创新。”浙江销售公司总经理赵永河说。如此看来,宁波分公司的“卖油经”,更与文化相关。
宁波分公司认为,竞争并不是说你能吃掉谁,而是尊重你的对手,处理好竞合关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规模和效益都来源于客户,企业量效与客户之间唇齿相依;油品紧张时更要面带笑容……这些市场理念、做法,其实是在浙商文化下,真正站在市场角度去看企业的一种表现。
在宁波分公司加油站采访时,一位加油员告诉记者一件事:“以前信息系统刚上时,我们交接班时间正值车辆加油高峰,很多司机为此要等待较长时间。当时有司机问我们,为什么不调整一下交接班时间,你们是为了方便自己还是为了方便客户?”
方便自己还是方便客户,这句话正切中“卖油经”的要害。宁波分公司就是在这样的“经学”中顺势而为,稳健成长。
(来源:大河网 20110617)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