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和神农中医药发展论坛组委会共同主办的“神农中医药发展论坛”7月6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药企业家汇聚一堂,回顾了中药现代化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探讨新形势下中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会上,由钟南山院士、姚新生院士等5位院士共同领衔的“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产学研联盟”正式成立。据悉,这是目前我国中医药界首个跨领域产学研联合体,也是我国中医药界整合现有资源、攻克科研难题的一种全新尝试。
现代化使得中药提升地位
大会主席任德权指出,过去30年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30年。从中药工业来看,发生了以下显著变化:
一是中药的发展途径从农业主导型走向工业主导型。1978年,中药材销售量为12.57亿元,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分别为9.2亿元和7.88亿元;至2007年,中药材销售量上涨至203亿元,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发展则更为迅猛,分别达到1371.6亿元和288.2亿元。中成药成为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子项目。
二是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药材从传统农业生产向以GAP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生产阶段过渡。中药饮片进入GMP认证时代,大生产、机械化生产取代了小生产和手工生产,逐步建立了标准化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三是新药研究技术发生了变化。在中医临床实践基础上结合现代实验室研究和现代临床试验的方法,使得中医药科学在继承中得到进一步的现代化开发。
中药的国际地位和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中药工业生产值从1980年占全国医药生产总值的32.5%,上升至2007年的41.5%。
新时期中药发展势头强劲
在经历了关于中医药的社会大讨论之后,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形势,与会者均表示乐观。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介绍说,在过去几年中,中药的年增长率超过18%,今年上半年的发展势头很好。
从政策层面看,一系列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政陆续出台。其中,科技部颁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中医药研究发展树立了目标,梳理了中医药发展途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泛征求意见后,在中药饮片企业强制施行GMP标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颁布法规,允许符合条件的销售中药饮片的药店开设坐堂医,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
出席论坛的企业家们普遍认为,这些政策有利于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和市场推广。而在社区卫生服务层面,中医药的预防保健作用也得到了重视和肯定。
同时,与会者分析了目前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改善中药材价格大起大落、生产与质量大起大落,以及某些中药材资源枯竭的状况;如何改变饮片基本无内在质量标准,不能跨省区大流通的状况;如何改变中成药对内含物质群基本只控制几个指标成分、以偏概全的状况;如何提高产业集约度、集中度等。
此外,与会人士也指出,如何在中药研究中抢占先机、如何在中医药的国际化推广中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是全国中药企业面对的共同问题。
(来源:中国医药投资网 20080710)
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