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02年3月19日),日本庆应大学教授、前大藏省常务副大臣(负责国际金融事务)神原英资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了题为《日本的结构改革》的演讲。下文根据神原英资先生的演讲记录整理。
日本的结构改革与中国的经济改革有许多相似之处
目前日本正在进行结构改革。日本的结构改革与中国的经济改革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两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面对的困难却非常相似。因为日本经济也曾长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运行,确切地说是民主社会主义制度(相当于50-70年代的欧洲)。像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一样,日本也正在由民主社会主义向真正的市场经济转轨。尽管很早以前日本就被定义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日本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接受了这一定义),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从真正的意义上讲,日本是一个民主社会主义或者说大众资本主义。
我下面要谈的日本的结构问题,它也是一个制度问题。我的基本结论是:无论是日本的经济结构还是政治结构都是双重的,日本的许多政治、经济问题都是由此而产生的。
日本银行危机的根源是日本经济的双重结构问题
日本经济的双重结构表现为,整个经济分裂为两大领域或两大部门:一个是面向出口生产的部门(外向型经济),主要包括像索尼、丰田这样的大企业,这些企业很早就面向世界生产、参与国际竞争,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制度。这部分企业的生产率很高,甚至高于美国的大企业(比美国大企业的生产率高20%)。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日本的经济情况不好,企业生产率下降,许多大企业仍有能力与美国大企业一争高下,其竞争力是相当高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部分面向出口生产、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企业毕竟数量很少,在日本GDP中仅占15%,在日本劳动力就业人数中仅占10%。对于这部分企业来说,政府没有实行严格的管制和保护,也没有给予补贴。
与此相对应的另一部门是面向国内生产的部门,主要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比如,粮食加工、服装制造、医疗服务和建筑业等。对于这部分企业,日本政府进行了严格的管制和保护,并进行大量的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这一部分企业的数量极大,占日本GDP的85%,占日本劳动力就业人数的90%。由于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和保护,这部分企业的生产率很低,仅为美国企业的60%,根本不没有国际竞争力。
总之,以上就是日本经济的双重结构,即一部分是面向国际生产、外向型的大企业,这些企业具有很高的生产率和竞争力;另一部分是面向国内生产的企业,它们的生产率和竞争力都非常低。我个人认为,这种经济的双重结构问题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都存在着严重的银行不良债权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关系非常重大,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能启动、不能繁荣。
那么,为什么日本在拥有很高的生产率同时,还存在有如此严重的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呢?其原因在于,这些巨额的不良资产主要是由那些面向国内生产的、生产率低下的企业造成的。因为那些面向国际生产的、具有较高生产率的企业根本用不着间接融资,它们完全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比如,索尼和丰田公司,它们的国际评级甚至高于日本的商业银行,它们可以以更低的利率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进行国内融资活动的主要是那些面向国内生产的、生产率较低的建筑业、流通业。1996年,日本开始进行银行不良资产的清理工作,而在1996年之前,日本的金融机构是日本社会主义的核心所在。
日本的金融改革是从放松管制开始的,在这一过程中,还对日本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此前,日本的一级银行一共有19家,后来变为14家,现在已经整合为4个集团公司。同时,还允许成立一些新型的商业银行,比如,索尼公司就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银行。
但是,1996年日本的金融改革并不成功,我担心今年日本还会发生新的金融危机。为什么说1996年的金融改革不成功呢?因为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日本的企业没有同步进行改革。也就是说,在对商业银行进行改革的同时,其贷款对象——那些面向国内生产的、生产率很低的企业并没有进行任何改革,结果是拖了整个改革的后腿。以此为鉴,中国的国有银行改革应该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进行。与中国的情况相类似,日本的低效率企业也向商业银行大量借款,虽然这些企业和银行都是私有的,但是,它们同样受到政府严格的管制与保护,并从政府那里得到了大量的补贴。所以我说它们与中国的国有企业非常相似。举一个例子,日本进口牛肉的关税很高,达到50%的水平,高关税保护了日本的农业与食品加工业。
因此,当我们提到银行的不良贷款时就必然会涉及到经济的双重结构问题。对于那些生产率很低、面向国内生产的企业来说,要提高它们的竞争力,政府就必须放松管制、减少补贴,把它们推向市场,逼它们加入竞争。此前,小泉政府曾多次提到要进行结构改革,但都没有涉及到日本经济的双重结构这一深层次的问题。最近日本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著名的巨型连锁百货公司叫大荣公司,它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资不抵债的境地,负有很高的银行债务。日本金融当局曾经要求对大荣公司进行法律处理,但由于种种原因,大荣公司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解决。现在日本经济已经陷入混乱与停滞的状态,大荣公司的高负债、低效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银行不良债权就是日本经济双重结构的一个典型例子。因为日本的经济双重结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所以日本的银行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
关于日本政府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办法,我认为也是失败的。其原因在于:处理不良资产,首先应该被处理的是借款人,而不是贷款人。但日本政府不但不对那些欠债不还的企业进行处理,却要求商业银行放弃债权,这当然是本末倒置。每当我们提到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时,总会想到日本银行和大藏省,实际上,日本企业和通产省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当发生债权债务危机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财政向商业银行注资,实际上,进行企业改革才是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惟一出路。不进行企业改革,不解决多数企业的低效率问题,日本将会时刻面临金融危机的威胁。当然我不能确定日本下一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时间,但是我可以肯定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如果日本不进行企业改革的话。对于企业改革,日本政府一定要有明确政策、有力的措施和明确的时间表。
其实我今天所提出的经济双重结构理论,以前其他经济学家也提出过,为什么日本政府充耳不闻呢?
从表面上看,日本的主要问题是银行不良债权过高,但深层原因是大多数企业的低效率问题。其实我今天所提出的经济双重结构理论,以前其他经济学家也提出过,为什么日本政府充耳不闻呢?因为在政治上日本也同样存在着双重结构问题。日本政治的双重结构是指党与政府的双重关系,这一点与中国非常相似。日本最大党是自由民主党,长期以来自民党一直处于执政党的位置,因此,日本政治中一直存在党政不分的问题,政府的许多重大政治决策是在党内决定的,目前小泉既是政府首脑,又是自民党总裁。所以说,日本的权力结构也是双重的。而在自民党内部,其决策权力却是分散的。自民党内有三大派别,但三派都无权决定党内的重大决策。
这就是日本的民主社会主义,即当选的国会议员与某些利益集团勾结在一起,并成为它的代言人。日本的选举制度确实是民主的,但它也存在许多弊端,改革起来非常困难,会受到许多力量的牵制。有些国会议员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他们愿意保持党内的分权结构。我们知道,即使政府决心改革,其改革方案也要在国会中通过,由于任何改革都有可能会损害到一些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作为这些利益集团代言人的国会议员就会反对,从而使改革方案无法得到通过,更谈不上实施。这就是日本政治的双重结构问题。这次中日的农产品贸易磨擦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是一些议员要求对日本的农产品进行贸易保护的。也有人要求撤消日本的农产品贸易保护措施,并得到了小泉政府的支持,但这一议案要在自民党党内得到通过,而这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一些有实力、有背景的议员总是在起干扰作用,从而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制度是由多数人所决定的游戏规则,要改变这些规则会遇到许多困难,同时也需要较长的时间。目前日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一个制度性问题,它表现为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结构。这个制度能否得到改革,关系到日本经济的未来。中国、越南和俄罗斯等以前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日本也正处在过渡的过程中——从日本式的社会主义向真正的市场经济过渡。在50-70年代,日本式的资本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功,就像现在中国,甚至比现在的中国还要成功。在此期间,日本经济一直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现在的日本落伍了,不改革日本将没有生路。比如,日本的农业是在政府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没有竞争力,它要与中国进行竞争,就必须进行改革,现在的中日的贸易磨擦主要就是产生在农业问题上。
对农业的保护曾经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在50-60年代,日本也是一个农业国,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生产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0%以上,当时日本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城乡差别问题,资源和收入都过分向城市集中。中国现在也存在这个问题。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城市中面向出口的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村地区依然非常落后。为了解决城乡差别问题,日本政府对农业进行了大量的补贴(尤其是在田中角荣时代),具体讲,是参照城市收入来确定农产品的价格,再就是在农村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公共投资和公共设施建设,当时非常盛行的"列岛改造论",就相当于中国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些政策在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当时日本处于高速增长时期,这些政策的实施没有引起大的社会动荡,也没有付出过大的成本。今天日本农民的年均收入已经超过了城市(比城市高20%),但是,这却成为一个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新问题:被日本政府过度保护的农业、林业和渔业,完全丧失了竞争能力;日本财政的过度投资(到处修建道路和桥梁)则形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包袱。日本有一个岛叫四国岛,它与日本本岛的联系需要建设一座桥梁,可一共建设了四座,成为人们的笑谈。
显然,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所形成的日本式的民主社会主义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了,必须进行改革。我这样讲,并不是说过去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是错误的,而是说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随着环境的变化,不能适应新环境的生物必然死亡。在过去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生物,在今天的环境中已经无法生存。今天的日本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之后,日本的经济规模已经变得无比庞大,日本的国民已经变得非常富裕。《金融时报》(英国,下同)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发问,近期日本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日本是否会因这次金融危机而变成第二个阿根廷?对此,我的回答是:前者有可能;后者不可能。就日本目前的情况来看,再维持5-10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不及时进行制度改革和结构改革的话,5-10年后日本就有可能被中国超过。
为了日本的长远利益,日本政府必须尽快进行制度改革和结构改革。如果把结构改革比做一个长剧的话,它需要七至八幕,小泉政府的改革只是其中的一幕。在今后的5-10年,包括金融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改革都将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小泉政府的改革甚至还不是第一幕,而只是一个小小序曲,它只是唤起了日本国民的改革意识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日本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为什么日本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呢?是因为日本的企业改革还没有开始。再重复一次:不良贷款问题表现为贷款者的问题,即商业银行的问题;而实际上是借款者的问题,即企业的问题。这一点一直被人们所忽略,不过,现在日本各界总算都认识到这一点了。
目前日本的政治双重结构问题也已经浮出了水面,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外务大臣田中真纪子被解职一事,这次事件是由一个国会议员在背后操纵的。这个丑闻使许多日本人都认识到了日本的政治体制必须改革。
小结:日本必须进行进行结构改革,虽然面临许多困难,这个改革已经开始了,并正在进行中。这一改革大约需要5-10年的时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改革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可能遇到危机。但我坚信,战胜了这些困难和危机之后,我们将拥有一个崭新的日本。
(来源:新华网 20020319)
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