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中日经济对话 中国展现善意宽容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举行的第二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引起各方的普遍关注:双方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加强节能环保合作等方面达成一致,并签署了涉及广泛领域的合作文件。《读卖新闻》发表社论认为,中日两国加强合作对世界经济早日恢复很重要,也有助于亚洲等地经济加速增长。


  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于世界经济的拉动和稳定作用,在金融危机中进一步得到强化;而中日两国间深化金融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不仅是对亚洲经济稳定的贡献,也已成为考量日本经济未来走势的一个重要砝码之一。


  从2008年的数据可见,日本的外向型经济已经出现"熄火"迹象,唯有中日贸易依旧保持相当热度: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2008年度贸易统计数据(以通关为准)显示,日本2008年全年出口扣除进口所得的贸易收支呈725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1亿元)赤字,这是日本因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进口猛涨的1980年以来的首次赤字;而日本贸易振兴会相关报告中的数据则显示,2008年中日贸易总额达2663.9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2.5%。


  28年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和中日间贸易12.5%同比增长的鲜明对比,使中日贸易对于维系日本外向型经济模式的重要性凸显。在日本的对外贸易结构中,机械占19.3%和汽车占14.5%出口的份额说明,这两种产品的出口形势对于观察日本未来外贸出口的趋势至关重要。


  美国汽车消费市场的萎缩和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崛起,是目前世界汽车需求增减的一大鲜明特征。伴随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也是日本汽车企业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市场——美国汽车消费的萎缩、低迷,给日本汽车行业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据彭博新闻社的调查分析显示,日本汽车业三巨头在2009年第一季度将出现全面亏损现象:丰田预计将出现6780亿日元(约合69亿美元)净亏损,这是该公司近15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而本田和日产的一季度亏损也将分别达到2432亿日元和4056亿日元。可见,能否开发和切割好中国汽车市场的"蛋糕",无疑将成为日本汽车业的一个"考验门"。


  此外,对中国市场的争夺中,美国和欧盟等对华存在的高科技出口管制,是日本在和这些国家和地区企业竞争中国市场的一个优势选项。如何提升对华出口的结构,在欧美国家对华出口的一些"盲点"挖掘出市场需求,进而提升对华出口稳固市场份额,是日本相关企业值得开拓的市场机遇。


在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纷纷开始变相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在中日两国贸易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的情况下,中国在此次对话中明确表示了"中国并不刻意追求中日贸易的绝对平衡",这是中国对中日贸易一贯善意宽容态度的再次体现。


(来源:证券时报  20090610)


责任编辑:叶子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