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中国经济今年或超日本成“榜眼”

    英国广播公司BBC上午的报道说,中国经济目前估计已经超过了日本。


  日本共同社昨日报道认为,中国GDP在2010年可能“赶超”日本。


  2009年初,当世界各个主要经济体都在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焦头烂额时,中国却宣布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经济发展目标GDP“保八”。


  昨天(2010年1月21日),中国终于在世人瞩目中交上了2009年的成绩单: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35353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约合4.92万亿美元。而日本2008年GDP总量4.84万亿美元,即便是按照较保守的下滑3%计算,2009年也只有4.69万亿美元。多家国外主流媒体均预测,中国经济很可能在2010年超过日本。


  外媒:中国经济2010年或超日本


  昨天(2010年1月21日)上午,美国《华尔街日报》说,新的经济数据令中国更加接近日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


  英国广播公司BBC上午的报道说,中国经济目前估计已经超过了日本,但一些分析师认为,由于中日货币汇率的波动,令这两个国家的地位难以比较。


  日本共同社昨日发布的报道认为,中国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与上季度相比更猛,中国GDP在2010年可能“赶超”日本。报道说,日本2009年的GDP增长率将于2010年2月公布,而保持快速发展的中国有望在总值方面缩小与排名世界第二的日本的差距,很有可能在2010年超过日本。


  路透社的报道说,中国轻松实现2009年增长目标,第四季度经济的火热表现为中国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跳板。


1978年中国开始“追日”


  其实,日本人对这样的高速发展并不陌生,因为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


  从上世纪50年代下半期开始,日本进入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1955年—1973年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10%以上,比美国同期速度高两倍,比当时的西德高一倍,这是整个西方世界最快的发展速度。


  在这近20年间,日本工业增长8.6倍,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3.6%。这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少有的。而正在日本人欣然得意时,身边沉睡的中国“雄师”已经觉醒,开始埋头沿着自己的路子,开始了自己的“赶超”之旅。


  1978年时,中国经济不到日本的1/6。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了变革,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经济取得长足发展,GDP总量及其增幅逐年增加。


2006年中国开始“逼日”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实施稳定经济增长、新科技立国和全球贸易战略,缩短了和美国的经济差距,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随后,美国人惊讶地发现,日本制造的汽车、电器已经横行天下。


  不过,1985年,美国联合几个国家与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后,股市、楼市相继崩盘,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从此一蹶不振。尽管日本GDP在1990年至1995年超过了美国的一半,但经济衰退的大势却没有改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日本的一半左右,在2006年顺利地站上了世界第四的位置,并在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


  在此期间,日本虽然还保持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但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特别是2008年,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只有0.7%。中日两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二者换位指日可待。


2009年中国开始“跨日”


  2009年年初,当全球都被金融危机阴霾笼罩的时候,许多国际投行和金融机构也都相应下调了对2009年中国GDP增幅的预期,最低的甚至只有6.5%。


  不过,让这些看空者大跌眼镜的是,中国第二季度GDP增幅从前一季度的6.1%一跃上升到7.9%,接近“保八”的目标,而这时一系列救市措施才刚刚发力。反应过来的金融机构于是又纷纷上调中国预期。


  然而,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后,也会同日本一样放慢脚步,只是方式可能不同,结果都一样。


    对此,有专家提出,和日本相比,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在于,产品和服务能够“自产自销”。这直接决定了在全球出口萎缩的2009年,中国仍能依靠庞大内需保持增长。而中国独立自主、不依赖外国扶持发展经济的政策,让我们有足够的底气扛住国外的压力。


(来源:《法制晚报》  20100122)


责任编辑:叶子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