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瞄准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日本意欲何为

刘军红:瞄准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日本意欲何为  


  最近,日本加大了对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主导“亚洲综合开发计划”。


  金融危机后,日本依托亚洲,取得了积极的经济复苏,为日本经济全面转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占据了有利的地势和发展空间。


  2009年底,日本政府仿照池田勇人的“所得倍增计划”,推出“新经济增长战略”,明确将亚洲纳入其中,提出“亚洲开放立国论”,将“亚洲市场”视为日本经济“第三次崛起”的基地。


  根据日本政府的解释,以往,“日本的亚洲观”仅仅是将亚洲市场作为扩大出口的“外需市场”;而“新经济增长战略”则将亚洲看作日本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动力车间”,是真实的“内需市场”。


加大对亚洲投入


  自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日本便开始加大对亚洲的投入,提出了“回归亚洲,构建全球竞争根据地”的战略。尤其是,1999年WTO西雅图会议搁浅、2001年多哈回合受阻,日本的通商战略便从二战后的“多边主义”,转向了注重两国间和地区间的“双边主义”和“地区主义”。


  其主要方式是:第一,积极推动“经济伙伴关系协定”(FTA/EPA)谈判,构建地区自由贸易区,主导东亚地区经济体系整合。截至2008年底,日本已先后与东盟及其主要国家,以及区外的墨西哥等签署了十余组EPA,完成了第一步战略规划。


  第二,积极推动地区范围内的多种功能合作。如早在1997年9月,日本便提出了单独出资1000亿美元,构建“亚洲货币基金”构想,在遭遇美国的打压后,2000年又主导东亚搭建了地区货币互换(清迈倡议)框架。截至今天,在日本推动下,该框架的资金总额已扩大到1200亿美元,初步具备了摆脱IMF控制、足以单独完成地区金融救助的规模。在此之外,金融危机后,日本又对东盟设立了10万亿日元的金融危机应对框架、提供200亿美元的ODA、再动用贸易保险、贸易信贷各约200亿美元,在东盟地区铺垫了“日元的公共存在”基础。事实上,这也引起了美国的高度警觉,担心直接挑战美元的亚洲根基。


  第三,加大投入,积极推动地区贸易数据和技术标准的日本化。在构建自由贸易区的同时,日本利用“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不仅巧妙地将其弱势产业,如农业等避开了谈判,而且将技术、产业标准、金融交易规则、会计准则等强项摆到了谈判桌上,借此,推动了地区政策法律制度的相互兼容(日本化)。在整合地区贸易数据上,日本利用政府和企业早在2002年联合开发完成的“无线扫描技术”(金属板、大容量、无线系统的二位条形码体系,即IC tag体系),主导地区贸易口岸的“无纸化”,掌控亚洲贸易数据,并利用亚洲的庞大市场支撑,争取该项技术的国际标准。


  第四,利用日本是亚行第一出资人地位,依托亚行,主导地区经济整合的基本方向。如单独出资100亿日元,构建“东亚东盟经济研究中心”(ERIA),以主导地区合作的制度设计,掌控各国经济发展数据,监视各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整改建议等。事实上,日本公开将其称为“东亚版OECD”。


  为了从名义上到实质上全面控制ERIA,日本大量派驻精英学者,引进高端技术统计、计算模型等。


  今年2010年3月底,正是以这样的ERIA为核心,联合亚洲开发银行和东盟秘书处,历时一年,共同设计了“亚洲综合开发”草案。该草案提出,以2020年为目标,以“东盟+中日韩+澳新印”等为范围,建设包括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等在内的650个大项目,总事业费用将达2000亿美元。其目的是推动以东盟、印度为核心的“东亚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构建。该方案将于5月,由东盟秘书长访日时正式提出,10月提交给在河内召开的东亚峰会讨论。


  在资金安排上,该方案计划其中的1100亿——1300亿美元资金,将由中日等区内主要国家与亚行协调筹措,其余的700亿——900亿美元,则由当地各国政府和包括外资在内的民间企业共同设立融资平台解决。


  该计划完成后,将在以东盟为中心的广泛地区内形成涵盖10亿人口的大市场,到2020年,实现区内生产总值倍增。


日本“亚洲观”的改变


  2009年5月,日本自民党政府提出的“经济增长战略”,也将重点放在了亚洲,目标也是瞄准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不同的是,当前的日本“新经济增长战略”有更深层的战略考虑,堪称日本“亚洲观”的改变。


  一是推动地区整合战略向纵深转段。2010年1月1日,东亚地区已经有五组FAT生效,相当于五个“地区合作轴”全面启动。而早在2009年底,日本全面完成了与东盟的地区整合战略,率先迎来了“战略转段”机遇。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是,将“10+3”向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的“10+6”方向扩展。问题是,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高调回归东盟,积极参与东亚地区整合进程,试图通过积极介入,瓦解东亚独立的经济圈。日本需要借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区整合战略纵深发展,确保地区整合战略的优势。


  二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占据有利地势,控制商机,获取巨额投资机会。据日本总务省初步估算,仅亚洲的智能电网建设,即可为日本创造98万亿日元的商机。而根据日本新经济增长战略,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至少可为日本提供200余万人的就业机会。


  实际上,危机后,日本经济是依托亚洲才得以恢复的。截至2009年9月,日本对亚洲的出口占比已高达57%,刷新了可比的197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而2008年底,日本对亚洲的直接投资收益率高达12%,约为同期对欧美投资的2倍。今年3月,中国贸易6年来首次出现赤字,规模为72.4亿美元,而其中,对日贸易赤字高达65.3亿美元,约占90%。这与日本危机后大举对华扩张出口有直接联系。


    今后,随着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浪潮到来,日本产品在亚洲的份额将进一步提升。金融危机后,日本产品、投资对亚洲的转移,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对亚洲依存意义,逐渐升级为对亚洲产业和分工体系的渗透与控制。地区合作追求的是地区和平发展、利益共赢,为此,只有建设公平、平等的合作发展格局,才有可能实现地区互利互惠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0412)


责任编辑:叶子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