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启纺织服装强国之路

    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再一次呈现出勃勃生机,2010年1至2月纺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7%,内销增长35%。在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中,中国纺织服装如何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


发展自主品牌已成为迈向纺织服装强国的自觉行动


    记者: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自主品牌蓬勃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业从1994年提出创服装名牌到现在把发展自主品牌作为纺织强国之路,具体情况如何?


    杜钰洲:名牌战略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整个纺织服装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提升的一个重要实践。前不久开幕的服装服饰博览会,展出面积超过10万平米、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个品牌参展,其中国内品牌占2/3。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已真正成为一个国内外服装品牌的大展,得到了行业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开幕第一天观众达5万余人,而去年的展览仅2.7万人,反映了中国品牌的国内外人气大幅度提升,这也是我们过去的一年,在中央大政方针指引下全行业艰苦努力、战胜困难,取得持续向好形势的一个重要标志。推进自主品牌大发展是我们做好2010年工作,以及经过“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期发展实现纺织强国的重要标志。打造中国服装自主品牌,历经了三十年改革开放,如今已从启蒙阶段到了发展提升的新时期。提升自主品牌正在成为中国服装业从大国走向强国的一个自觉行动,正如这次服装论坛赞助单位如意集团,它不仅是一家大型纺织服装联合企业,而且“如意”已成为走向国际的品牌,由于采用中国独创的嵌入式新型纺纱技术,使它的300——500公支毛精纺面料的档次和价位都冲上世界最高端。这项技术突破了世界精纺面料最高水平,同时在纤维材料的运用上打破了传统工艺使用纤维标准的底限,是一项低消耗和高附加值的技术,“如意”是我们纺织自主品牌发展的一个新标志。


    18年来,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见证了我国自主品牌蓬勃发展之路。这些年服装行业实施名牌战略,一直在寻找自我发展之路。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纺织工业已正式把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作为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最近,我们正在落实国务院关于纺织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并按照其指导思想研究、分析、落实如何在未来十年实现中国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已经确定了四个主要领域:纺织服装科技强国;纺织服装品牌强国;纺织服装人才强国;纺织服装可持续发展强国,要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领域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文化内涵是服装品牌的灵魂


    记者:现在纺织服装业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服装不仅是单纯物质性商品,而且是包含了审美、艺术、文化等内涵的创意产品,你如何看文化对服装品牌的影响?


    杜钰洲:文化内涵是服装品牌的灵魂,发展服装品牌必须倡导文化自觉。衣着消费是在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下的消费。生产方式并非自动地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他们在既有的现实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特色文化也起着引导经济发展方向和生活方式的作用。因为文化凝聚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信仰和生活习俗。因此,也可以说衣着产业不仅生产出物质产品,而且也生产出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生活方式。


    品牌创造力包括物质创造力和文化创造力,并与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紧密相联。人们从技术环境中获取品牌创造的科技硬实力;从文化环境中获取品牌创造的文化软实力。前者承担着构成服装品牌的物质性创造实践,后者将使物质过程变成审美实践过程,最终达到依照人的尺度和美的规律来造型的目的,这便是服装品牌生产的文化内涵。


    当前,中国服装品牌在国内外市场都面对国际品牌的挑战。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服装的大批企业使用的装备、面料,采用的工艺、缝制质量、生产过程的管理都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当。然而,为什么中国服装品牌还较少得到国际市场认同,即便在国内市场,其市场价值也往往屈于国际品牌之下?主要差距在于中国服装品牌缺乏创造力,中国服装产业需要增强文化自觉。


    创造自主服装品牌的文化价值,首先要面对两大抉择:一是在世界多元文化共生时代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问题;二是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如何推动创新的问题。


    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在世界上始终独具特色,并且具有保持上下5000年根系不改的强大生命力,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在自身的历史积淀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文化自信并不断吸引世界多元文化的营养,丰富自己特色,发展自己的人文根系。如今,中华文化正走向新的伟大复兴,中国服装的自主品牌更要树立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要在开放和交往中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历史上凡是抛弃了文化传统的民族都是被历史抛弃的民族。因此,中国服装品牌既不能削弱和抛弃它在中华大地上的文化根系,也不能拒绝呼吸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共生的时代气息。


    中国服装品牌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应尊重外民族文化。尤其是中国品牌要走上国际,就必须真诚地面对所在民族的文化习俗,既要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吸引力,又要有与当地文化元素有机融合的亲和力,以此建立与当地消费者间的文化情节。国际品牌本土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它在维系个性化品牌风格的过程中呈现出对世界民族文化所具有的高度热情和较强的融合力。


    任何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都必须表现为与时俱进的创新过程。民族文化是从过去流淌到现在的文化长河,无论在流经过程中有过怎样的迂回变化,汇集多少支流,都不会割断它与源头的联系。创新离不开传统精华的发掘,更需要历史勇气,吸引新的营养,开拓新的局面。对于文化传统,复古没有前途,抛弃即是毁灭,推陈出新才能产生不竭的活力。新科技革命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多元化的共生,不断引发国际文化潮流的新动向,对一切民族文化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以尊重传统和激励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民族文化的自觉,必将为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不断开拓新的视野,必将为中国服装品牌自立于世界名牌之林开辟新的境界。


从三个方面探讨实现品牌强国的路线图


    记者:众所周知,你对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热情,这次服装论坛的主题是“寻找服装品牌的方向”,作为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和品牌建设的推动者,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杜钰洲:我想从三个方面寻找路径:一是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忠诚关系的目标中去寻找。品牌是商品生产与商品消费关系的产物。生产与消费这种互动关系,需要一种信任,彼此的忠诚,这便是品牌效应,品牌价值产生的基础。作为一种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的测量,它反映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持续连接的强度和发展的能力。这也是纺织服装业转变发展方式,走品牌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已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转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已建成世界纺织服装最大的生产国、出口国、消费国,在新时期提升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承接国际纺织服装产业高层次结构转移的关键。


    中国纺织服装自主品牌实践和国际品牌经观念经验告诉我们,建立自主品牌对国内外消费者的忠诚度是获得品牌高附加值的本源性因素。这就是保持品牌在质量、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诚信体系。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或基石,创新是品牌的灵魂,快速反应是品牌的活力和对消费者的亲和力,社会责任是品牌生产者的道德。品牌价值便是忠诚度的价值。


    二是要从营建品牌生态环境入手,依靠市场为主来促进品牌的健康成长。名牌好比是大树,如果戈壁滩只移植几棵松树,即便拼命地浇水施肥,也活不了,但是,如果依靠天山的融雪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有花草、灌木,动物昆虫,也有人的生息和维护,它有了绿洲的环境就成活了。品牌成长也是如此,离不开产业和社会的生态机制。所谓生态就是把确立“四位一体”的忠诚度成为行业普遍遵从的价值观。现在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要加大公共服务,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有利推动作用,营造品牌生长的良好环境,除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生态这些发展的大环境之外,还要在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在技术进步、文化创意、质量体系、信息化、物流网环境、培训体系、市场开拓、国内外交流、节能减排和工业园区公共规划建设等方面提供脚踏实地的公共服务。


    三是要在人才机制上去寻找。品牌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名牌战略实质上是以人才战略为本。人力资源优势是中国推进名牌战略最有潜力的资源,然而当前中国品牌建设的最大瓶颈仍是人才不足。目前,国内一些领军品牌已利用有利时机吸引国际人才,但从名牌战略的根本动力来认识,必须加快培育本土高素质人才队伍。这就要在人才机制上下功夫。我们需要大批具有战略眼光的品牌领军人才和企业家,行业科学技术的领军人才、设计总监人才、市场网络营销策划人才,高素质一线技术和设计带头人、高素质高技能职工队伍。我们的名牌战略还需要大批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艺术设计大师的参与,要以大专院校、职业教育院校、社会教育机构为重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不同层次人才的教育水平。所谓人才机制,其前提条件是转变思想观念,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方面解放思想,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法国高级时装工会的主席跟我讲,设计师的定位在法国和中国不同,法国的设计总监很权威,我们的设计总监没有权威。我们企业实际上是老板决定设计,造成缺少创意、看不出品牌的独特风格。这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但我们有理由缩短这个过程,这就是加快改革开放。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我相信在中国这块热土上,一定会产生巨人,也会产生更多的在国际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来源:中国服装协会网  20100423)


责任编辑:北一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