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政冷”视野下的中日经济关系(下)

在波动中增长的日本对华投资额


  在考察两国之间的投资额时,一般需要分别考虑中国对日本的投资额和日本对中国的投资额,但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日本,因此,中国对日本的投资额相对于日本对华的投资额来说显得十分有限。因而,本文只选取在双边经济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具有时间顺序上的可比性的日本对华投资额,作为研究指标进行分析。


  1.日本对华投资金额及其增长率


  投资额主要分为协议金额和执行金额。总体上来看,日本对华投资协议金额从1983年的0.95亿美元增加至2000年的36.81亿美元,增长了38倍,年均增长率值达到了36.5%;实际执行金额,1983年为1.86亿美元,2000年为29.1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3.8%。(如表2)。


  日本对华投资额也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的。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第一个高峰,此时的投资类型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投资。其原因在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全面展开,经济出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局面。这使中国成为吸纳日本产品、扩大日本外需的重要市场,再加上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广阔的市场,使中国成为国际投资的良好选择。而日本也充分认识到了良好的中日关系有利于亚洲的和平,同时,日本希望通过经济合作适当提高日本在中国的影响力,使中国成为抵御苏联威胁的前方阵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外资政策更加有利于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而亚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NIEs)又失去了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因此在1987—1988年出现了第二次对华直接投资高峰。1988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实际金额为5.15亿美元,增长率达到1.34,为历史最高值。日本对华投资执行金额虽然在80年代末有所停滞,但在1990年后还是迅速得到恢复。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高潮。中国对沿海地区全面开放后,又加快了内地省、区、市的开放,并扩大了外商投资领域的开放,从而使日本对华投资在整个90年代的前半段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进入大规模、正规化、急剧扩张的新阶段,全面掀起了对华直接投资的第三次高潮。90年代末期,由于日本国内经济改革的局面未能打开,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日本加速了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有所减少。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第1期  20070326)

 

责任编辑:叶子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