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岗:国人要理性看待中美关系 警惕民族情绪作怪2010年04月01日 23:44凤凰网专稿
中美关系在经历了贸易摩擦、美国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等一系列波折后,3月30日迎来一丝转机: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常务副国务卿先后重申一个中国政策。美方表态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系走出低谷?中美关系将朝着什么样的趋势发展?4月1日下午,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做客凤凰网解析中美关系走向。
马振岗认为美方此时重申一个中国立场对改善中美关系释放了积极信号,但关键还要看美国的行动。在马振岗看来,中美关系历经30年,出现波折并不奇怪。决定中美关系有两个大的层面:一是国际形势,一是中美双方的核心利益。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中美关系不可能一直平稳,但出现波折也不至于崩盘。因此,在对待中美关系时,更应保有理性冷静的态度。当中美关系发展非常好的时候,不要盲目乐观;当中美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不要过于悲观。
以下为访谈实录:
凤凰网:年初,由于美国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等使中美关系经历了一段波折,而在春暖时节,中美关系迎来回暖趋势。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分别重申了一个中国的政策,这对波折期的中美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请到了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为我们解析。马大使您好,欢迎来到凤凰网演播室。
马振岗:非常高兴到这儿来。
凤凰网: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美国总统奥巴马、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重申一个中国的政策,奥巴马也表示要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美中关系,您如何评价两人在此时刻的表态?对中美关系有怎样的影响?
马振岗:这次奥巴马总统和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作出这一表态,应该是积极改善中美关系的迹象。奥巴马上任以来,应该说中美关系发展得比较顺利,有良好的开端,而且有很多具体的合作;去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时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有很多积极的进展。中美关系后来出现波折,主要在于三个问题:一是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二是奥巴马总统会见达赖问题;还有一个是经贸摩擦,也就是美国的保护主义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利益,并且强调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大家本来期待中美关系好的开端能带来一个继续发展的良好结果,但却出现了这种摩擦,很多人感到很惊讶、失望,我个人觉得这种现象也不是特别奇怪。中国当然希望继续搞好和美国的关系;我想美国从它的国际战略意义和时局的考虑,恐怕也要考虑维持和中国良好的合作关系。
因此,这次奥巴马总统在中国新任驻美大使张业遂递交国书时,表达了一个比较积极的看法;斯坦伯格副国务卿也在会见记者时发表积极的言论、评价。我认为这是个非常积极的迹象。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双方要继续努力,逐渐克服前阶段由于美方采取一些不合理措施给两国关系带来的摩擦,然后进一步加强合作。这是个好的开端。
美方此时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有特定意义
凤凰网:奥巴马的表述中,提到要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美中关系,并将采取切实的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这一表述您怎么看?跟以前的表述有没有一些变化?
马振岗:奥巴马总统也罢、斯坦伯格副国务卿也罢,表态是非常积极的,但他实际上是重复了过去美国曾经表达的意思,重申了很多关系到中国利益和关系到中美关系的原则。但在这个时候重申这些原则是有特定意义的,此前美国的很多行动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所以他们要在这些地方做一个更清楚的表态,比如说台湾问题、涉藏问题,做了比较清楚的表态,经贸问题上也表示要在未来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找到一些合作的途径。所以从这儿来讲它是有针对性的。大的方面奥巴马强调和中国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国际问题的伙伴关系,另外也强调了去年和胡锦涛主席达成的协议,即中美关系定位为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在这个时间重新强调这个关系,我个人感觉表明了美方将继续改善和进一步发展中美关系的一种愿望。
中美干扰期是否已过还要看行动
凤凰网:您刚才说这次表态也意味着接下来的中美关系又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是否就意味着中美关系干扰期已经结束?
马振岗:我不太好说这个干扰期是否结束的问题。因为表态是一码事情,还要看行动。我刚才也讲过这些表态并不是完全新的,是重复那些旧的,但在这个时候重复有一定的意义。表态是积极的,但关键还要看行动。我也看到了一些美方行动的迹象,但这还不能说现在已经过了干扰期,因为决定美国行为的不仅是奥巴马一个人,还要受到国内的影响,国内各方面利益集团是否已经感到真正要和中国发展合作的关系,这个我现在不敢下出判断。
(来源:铁血网 20100401 )
责任编辑: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