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心连心,同在新农村;为增产,为增收,培育新农民。”这是不久前举办的一个基层农技站长研讨班上传出的歌声,它借用了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的曲调,唱出了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的心声。
年仅47岁的王汉清,用自己对农技推广事业27年的浓情坚守,在家乡浏阳市永安镇实践了这段歌词的内涵。他心系百姓,情寄沃土,与同事们先后推广新技术80余项,新品种50余个,新肥料、新农药50余种,培训农民近10万人次,最后倒在了追求丰收的路上。
王汉清的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感动的不仅是田野里劳作的乡亲,还理应获得全社会的推崇和敬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促进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研发创新力量、推广队伍、生产者等方面的共同参与、合力推进。而像王汉清这样的一大批长年在县乡基层工作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把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二传手”,他们在长期扎扎实实的为农服务实践中赢得了农民的信赖。正是他们,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为亿万农民的增产增收,做了大量默默无闻的工作,奉献了心血,贡献了青春;正是他们,夯实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坚实基础,挺立起中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健脊梁。
王汉清是千千万万农技推广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农技推广事业的一面旗帜。王汉清为农民群众上了无数次技术课,从育秧、施肥到除草、杀虫,甚至放水灌溉,田里的大事小事,他都一一详细为大家讲解。在他的领导下,永安农技站承担了国家“863”项目———袁隆平院士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示范工程,先后抓好了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10余个,在农技推广及优化产业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王汉清身上,不仅让人看到一个普通农技人员对传播农业科技的执著,更让人感动的是他热心帮助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奉献精神。在全国广大农村,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王汉清这样默默耕耘在农业第一线的农技带头人,才有了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卓有成效的发展与进步。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依靠,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但与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相比,与亿万农民的科技服务需求相比,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还需要大力加强。广大基层农技人员都应向王汉清同志学习,增强服务“三农”意识,切实提升服务能力,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和设施条件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