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国际和大唐发电等电力企业已赶在三季末悄然与煤炭企业签订了今年的电煤合同。这标志着09年煤电谈判,终以电企被迫接受价格而告终,尽管没有公布签约价格,但是初步估计,电力企业应该接受了煤企的市场价格要求,这一事实。发改委公开声明不再干预谈判,使得电企依靠政府,这最后一颗救命稻草也失去了,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煤电谈判中,电力企业不再拥有谈判优势,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
煤价长期具有刚性
作为国内煤价“风向标”的秦皇岛港现货煤价已经连续5周上涨,并创出年内最高水平。以发热量为5800大卡的煤价为例,这一类别的煤炭一周上涨了2%,涨至每吨650至660元人民币,与六周前相比,上涨幅度高达8%,较年初上涨了20%左右。长期来看,随着国内煤炭资源加速整合,煤炭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将优先拥有煤炭定价话语权,这使得国内煤炭价格下跌具有较强的刚性。
电企用煤仍以国内煤炭为主
09年上半年,随着国内煤炭价格高企,部分电企通过进口煤炭来缓解煤价上涨的压力,然而,长期来看,电企仍将依靠国内煤炭。进口煤炭不能完全满足国内电企需要。一方面,国外煤炭不宜国内电企发电需要,印尼煤水分较高,需要与国内优质煤炭混烧;澳大利亚煤质虽好,但也不适合我国电力企业直接使用,再加上受其国内煤炭产量和港口运输条件的限制,很难满足我国的需求;另一方面,受出口国政策限制,煤炭进口量不能持续。今年,越南、印尼采取措施限制煤炭出口,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用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电力企业亏损是必然的
一方面,电力企业发电70%以上依靠火力发电,消耗煤炭,而这种产业结构在近五年内难以改变,因此,煤炭价格上涨将直接推动电力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在政府主导下的电价试点刚刚开始,未来国内电价市场化发展仍需时日,目前,电价仍是政府主导定价,因此,在煤炭价格日益高涨情况下,电力企业亏损是必然的,并将持续一段时间。
当煤企享受着垄断带来的饕餮盛宴的时候,电力企业却长期承担着亏损的压力。
责任编辑: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