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构建低碳运输体系“十二五”减排降耗强度提高

在日前召开的交通运输部例行记者会上,节能减排也再次成为了会议的重要议题。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何建中披露了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相关指标。这为今后一个阶段,国内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

 
  随着全国范围内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及交通运输业能耗比重的日渐上升,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正在更多的被提及。交通领域的相关专家也在更多的为构建以低碳为主要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建言。

 
  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加速增加趋势

 
  与之前阶段的相关指标相比,这次交通运输业的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在降耗强度上有了新的提高。

 
  此次例行记者会上公布的交通运输业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指标是,到2015年在能源强度指标方面与2005年相比,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0%左右,其中营运客车、营运货车分别下降6%和12%左右。

 
  早在2008年,交通运输业就提出了全行业的节能降耗目标,到2010年,与2005年相比,营运货车单位运输量能耗下降5%,以及营运船舶单位运输量能耗分别下降10%,内河船舶下降8%,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5%。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次提高节能减排指标与国内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有关。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能耗大约是全社会总能耗的9%左右,其实际能耗量仅次于制造业。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朱伽林在“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高峰论坛上就曾提出警示: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近期正呈现加强发展趋势。

 
  构建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正在成为多方的努力。据了解,近3年来,交通运输部先后推出了3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共60余种。其中,技术性减碳项目的比重超过2/3。这些项目覆盖了新能源利用、智能调控、精细管理、信息技术、循环利用等诸多领域。

 
  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交通运输行业以政府推动为先导,提升了管理效能,到十一五末,全国营运车船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港口生产综合单耗分别比十五末下降了5%和7%。


  降低车船油耗大有空间


  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需求总量将是目前的2.53倍,交通运输能力需再提高两倍以上。交通运输业将迎来一个持续发展时期,这也意味着交通节能面临的挑战也将随之增大。

 
  据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相关人士介绍,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已经深入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现状,展望了十二五乃至今后1020年发展的巨大需求。这些基于现实的分析反映了国内交通运输行业的真实情况。

 
  据交通运输业业内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可达性和效率还比较低,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成本相对较高。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运输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分别是10%和6%左右。

 
  保持持续发展是行业共识。两会期间曾有相关专家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水路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新时期更要以更具有前瞻性的思路谋划交通发展,实现交通运输适度超前发展。而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何建中也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仍将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促进交通运输业大发展的同时,交通节能的现状也应该成为重要考虑因素。目前,我国载货汽车油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30%左右,乘用车单位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2%、日本高39%。另外,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机动车尾气排放在一些大城市占大气污染物比重60%。

 
  交通节能工作仍需坚定不移地推动。2010年交通运输部在全行业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以来,共有1126家交通运输企业参加了专项行动,覆盖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全领域,一批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据不完全统计,专项行动期间节能总量达208.4万吨标准煤。

 
  国内积极研发推广的新能源汽车也是当前构建绿色交通体系的一大举措。在20101122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表示,大力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我们推动节能减排,实现汽车绿色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整个国际产业界实现交通能源电动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也积极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

 
  优化产业布局降低货物运输量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何建中还对十二五期间国内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划做出了详细阐述。而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节能专家傅志寰看来,交通运输结构也是影响节能的重要因素。

 
  傅志寰认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重点是调整交通运输的投资结构,向运能大、能耗和污染较小的铁路、水运和管道等方式倾斜。据了解,在货物运输中,铁路每提高1%,相应地公路降低1%,可以减少能源消费量1.2%;水路每提高1%,相应地公路降低1%,可减少能源消费量1.3%。


  可现实正在与傅志寰的思路背道而驰。目前国内交通运输业的现状是:公路和航空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而铁路却在下降。铁路比重的下降,使得包括能源在内的大宗商品的运输更加困难。2008年,国内煤炭的铁路运输请车满足率大概是40%左右。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他认为满足率过低会迫使大宗商品的运输压力转向公路,从而大大增加能耗。

 
  然而,运输过度的问题也早就引起了业内专家的关注。傅志寰表示,运输过度已经是交通运输业的突出问题。他举例说,2008年我国货物周转量已与美国相当,但我国的GDP还不足美国的1/3,即我国单位GDP的货物周转量是美国的3倍。

 
  此外,产业布局也是影响交通运输量的关键因素。怎样通过优化产业布局,降低货物运输量也一直是相关政策层面注意的问题。另外,产业结构也是影响交通运输量的一大因素。目前我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约49%,而发达国家则是20&左右。业内有专家提出,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也将会是交通运输业降低能耗的一大途径。(中国物流与采购网2011/4/7

 

责任编辑:王路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