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启动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活动,对使用这些产品的城乡居民和大宗用户分别给予50%和30%的补贴。2009年5月,国家开始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能效等级为1级或2级的10大类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涉及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今年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又公告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目录。三年多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高效节能产品的产业链日益成熟。
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是很多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为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直接动力。从节能灯到节能空调再到节能汽车,各类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越来越多的高效节能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从这个层面上看,国家的优惠政策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契合,既有助于企业的产品优化升级,也有利地确保了国家“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节能灯刚进入市场时,一只节能灯要卖十几元,可使用寿命还不到半年。消费者戏称节能灯“节能但不节钱”。近年来,随着生产厂商在产品研发环节的投入,节能灯的生产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一只节能灯的寿命已经可以达到3到4年,而通过国家的财政补贴,很多消费者只需花1元钱就能用上高质量的节能灯。数据显示,2008年至2009年,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2.1亿只,年可节电88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880万吨。实践证明,国家的补贴政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消除了高效节能产品推广中的障碍,提高了高效节能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享受到了高效节能产品节电又省钱的实惠。其实,不仅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些产品销售企业也从中看到了商机,一批节能超市的开业正体现了这些企业把握市场动向,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的应变能力。同时,节能超市又进一步促进了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与普及。
有专家认为,“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利行业、利市场的好政策。我们期待有更多这样的好政策出台,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提供更多更好的政策支持。
(来源:经济日报 20100809)
责任编辑: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