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聚焦茂业系入主渤海物流

聚焦茂业系入主渤海物流 下一个成商集团?

 

  再过几天,经过近一年时间不断增持而坐上渤海物流第一大股东的茂业系就将正式登堂入室,多人进入渤海物流的决策机构董事会。随着茂业方面人士安排的完成,渤海物流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茂业系能否将渤海物流改造成另一个成商集团?


几经周折茂业系收购渤海物流终成正果


  即将于2009年12月18日召开的渤海物流股东大会,将成为渤海物流发展史上的又一关键时点。


  因为这一天股东大会将决定成商集团现任董事长、茂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政副总裁王福琴等三名茂业系得力干将能否进入渤海物流的董事会。


  “董事会都已经同意,就差股东大会的投票表决了。”渤海物流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于渤海物流原第一大股东安徽新长江投资公司12月3日向茂业系转让7.2%的股权而成全茂业系进一步巩固第一大股东地位的做法,该人士表示很突然,“完全不知情”。


  不过,一个长期关注茂业系的资深人士表示,这一切在意料之中。今年(2009年)9月茂业系所持有的渤海物流股份首次超过安徽新长江投资公司时就已经基本确定了茂业系的控股地位。随后,渤海物流的董事会人事调整议案的披露则进一步表示茂业系已经与安徽新长江达成合作意向。安徽新长江向茂业系转让股份只是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合作而已。


  该人士表示,相比于去年年底同时出击深国商、渤海物流、商业城三家上市公司所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茂业系在争夺渤海物流控股权的过程中明显小心谨慎了许多。而且为了避免再次遭遇在深国商、商业城收购遇到的强力阻击,茂业系收购渤海物流股份过程中有多次“欲擒故纵”的手法。比如,从今年8月份开始,茂业系就一直在不断地加快增持渤海物流股份的步伐,但是每次增持的数量都控制得很好,在每次触及举牌线之后,茂业系就会明显减少增持的数量,以试探安徽新长江投资公司的反应。尤其是9月初当茂业系的增持比例达到15%时,茂业系并没有急于立刻超越对方,尽管双方的差距只有微弱的0.27%(不足90万股)。但是茂业方面还是等了约十余天之后才将其持股数量略超过对方,到9月份底才将持股比例增持到20%。


  该人士认为,这样分批增持固然有降低增持成本的考虑,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茂业系担心在增持渤海物流时再次遭遇到在争夺深国商、商业城控股权过程中遭遇到的顽强阻击,给茂业系和安徽新长江之间留下足够的沟通协商的时间。从公开的信息来看,双方在9月份就应该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11月底12月初,渤海物流董事会提名中,三名茂业系出现其中,表明双方已经就渤海物流类来的人事调整达成了一致。


  从即将入主渤海物流董事会的茂业系三员干将的背景来看,三人均有在茂业系控股的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成商集团工作的经历。其中王福琴是成商集团现任董事长,茂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政副总裁,曾任深圳茂业商厦有限公司东门店店长、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成商集团副总经理、成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伴随茂业系整合成商集团而成长起来的高级管理人员。另一名拟任董事韩玉曾担任成商集团办公室主任、监事、董事会秘书,现任成商集团董事,山西茂业置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茂业系派任的财务经理汪冬青也曾是成商集团财务经理,现任茂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财务管理中心副总经理。


  “茂业系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渤海物流能够复制成商集团整合的成功经验。”上述长期关注茂业系的人士表示。记者曾多次拨通茂业国际副总经理曹宏的手机求证上述说法。但是直到发稿,并未得到茂业方面的回应。


成商集团巨变路径


  在茂业系的打造下业绩出现大变的成商集团无疑是茂业系最成功的收购行动之一。近三年来,成商集团不错的盈利数据和不俗的股价证明了茂业系的成功。


  数据显示,2007年成商集团实现扭亏为盈,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为7243万元、1.02亿元和8125万元,成为商业类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同时,成商集团近年来也迅速成了众多基金经理竞相追逐的“香饽饽”。而在2005年6月茂业系以3.8亿元的代价成为成商集团第一大股东之时,成商集团正处于困境之中。2005年上半年成商集团亏损3190万元,同时成商集团原大股东迪康集团及其关联方占用成商集团资金9085万元。许多投资者对于茂业能否令成商集团摆脱亏损的泥潭充满期待和疑惑。


  茂业系入主成商集团后,很快对成商集团的经营做出调整。2005年下半年成商集团首先进行了大量坏账以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合计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约1.04亿元,并将其位于成都的主力门店盐市口店收回进行装修改造,改为自营店。这些措施直接导致成商集团2005年巨亏2.48亿元。与此同时,2005年成商集团压缩了银行借款并建立了资金结算中心,统一资金结算,减少了成商集团的资金沉淀,将其货币资金余额从2004年的1.62亿下降为约5500万元。据公开数据,随后的2006年至2008年成商集团年底的货币资金余额一直在6至7千万之间。


  在2005年的基础上,2006年茂业系又对成商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革,包括对各门店所在商圈及自身的经营特点进行重新定位,改造升级;重建采购平台,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效率,实现同一系统内各店资源共享等。同时成商集团还加大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力度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解决了部分债务纠纷,收回了部分股权资产。


  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成商集团在营业收入下降7.20%的情况下,基本实现盈亏平衡,虽然当年仍亏损5992万元,但是主要是由于当年进行国有员工身份转换工作,有6341万元的员工身份转换补偿金一次性计入费用。如果撇开这部分费用,当年成商集团就可以实现盈利。


  从2007年开始,经过茂业系改造的成商集团通过提升门店盈利水平以及加快异地扩张等手段实现盈利。与此同时,成商集团的各项关键财务指标也明显改善。如百货业的营业利润率从2005年的10.55%提高到2008年19.13%;在成都地区以外的市场营业额连续出现大幅增长,2007年增长20%,达到2.46亿元;2008年增长至3.30亿元。


  良好的经营业绩吸引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和追捧。从2006年开始,成商集团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由自然人为主转变为以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主。国泰君安分析师刘冰认为,随着2010年成商集团收回租赁给太平洋百货的一个门店进行自营,以及目前成商集团正在投资建设的商业地产项目逐渐落成,成商集团的业绩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渤海物流:下一个成商集团?


  从公开数据来看,渤海物流最近几年的经营状况都不甚理想,每年基本上都处于微利的状态。今年前三季度因受控股子公司安徽国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经营业绩不佳的拖累,渤海物流还出现了约3785万元的亏损。


  那么茂业系花费巨额代价强势进入业绩平平的渤海物流到底看重的是什么呢?渤海物流在茂业系的整合下能否像成商集团那样焕然一新呢?


  其实,茂业系早就看好秦皇岛市场。在入主渤海物流之前,茂业系旗下在香港上市的茂业国际以2.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位于秦皇岛市的一幢七层高百货大楼秦皇岛金都店。该物业位于秦皇岛市核心商业区,建筑面积46666平方米,收购价折合每平方米价格6200多元。


  当时茂业国际有关人士表示,收购该百货大楼的目的是为了协助茂业国际打开一个新市场,作为茂业百货在秦皇岛市迅速扩展业务的平台,实施茂业国际华北发展策略。


  当茂业系正式将目光转向渤海物流并首次举牌渤海物流时,茂业国际原总经理邹明贵也公开表示,举牌渤海物流就是看重渤海物流在秦皇岛的4家店面,而且背靠京津的秦皇岛也存在巨大发展机遇。


  这种说法得到了部分券商研究员的认同。有券商研究员直言,渤海物流最值钱就是其拥有的几家商场物业。渤海物流的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渤海物流的几家自有店面都在秦皇岛市的商业中心区域,是当地最高档的百货商场之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渤海物流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2.99亿元,开发的位于安徽的房地产存货账面价值约4亿元,归类为固定资产的房地产账面价值约3亿元。


  不过,尽管渤海物流在当地商业地位实力雄厚,但是对于渤海物流在秦皇岛的发展潜力,该人士并不看好。她认为,秦皇岛人口相对较少,有限的消费需求很难继续把销售收入做大。


  另外,秦皇岛距离北京、天津很近,渤海物流的商场很难吸引周边县市的消费者前来消费。上述渤海物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秦皇岛到北京只有3个小时车程,到天津也只需要2个多小时。对于富有的消费者来说,自己开车去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消费很方便。


  一位在北方生活多年的投资者也认为北方城市普遍存在人口稀少的问题,如果渤海物流仍旧继续靠当地的百货业经营很难有大的改观。


  对于渤海物流能否吸引到北戴河、山海关等风景名胜游玩的游客前来消费的问题,上述渤海物流内部人士表示,这种可能性也很小。她告诉记者,绝大多数的游客都是直接奔向北戴河、山海关等旅游胜地,游玩之后就直接离开,很少有游客会在游玩的过程中顺便到秦皇岛市区来购物消费。据悉,渤海物流商场在秦皇岛市区的门店距离北戴河、山海关等景区大约有半小时的车程。


  不过,花费巨额代价入主渤海物流,茂业系显然有自己的想法。当今年9月22日茂业系首次成为渤海物流第一大股东的时候,茂业系旗下的中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承诺,将在两年内解决秦皇岛金都店与渤海物流现有百货门店同业竞争;同时当茂业系在秦皇岛地区新建或收购商业项目时,将优先向渤海物流推荐,渤海物流具有优先选择权。显然,茂业方面已经将渤海物流作为实施其华北发展策略的新平台。


  在茂业集团网站发现,茂业系目前已经在天津拥有天津海河一号工程项目。该项目位于天津海河东路、四经路与自由道交汇处,东临火车站站前广场,南面与海河仅一路之隔,东南面与解放桥遥遥相望,属于天津新兴的商业中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近11万平方米,地下三层,地上主楼50层,建筑总高度200米。此外,茂业系在沈阳拥有2家门店。


茂业系扩张历程


  1995年5月茂业公司成立


  1996年1月深圳茂业商厦有限公司成立


  1997年3月茂业深圳东门店正式开业


  1999年10月茂业深圳和平店正式开业


  2001年11月茂业珠海店(首家店设于深圳以外地区)开业


  2003年10月茂业深圳华强北店第一期正式开业


  2004年10月茂业重庆江北店正式开业


  2004年12月茂业深圳深南店正式开业


  2005年6月收购A股上市公司成商集团


  2005年9月茂业深圳华强北店第二期正式开业


  2007年10月江苏无锡清扬店正式开业


  2008年1月四川绵阳店开业


  2008年6月4225万元收购四川南充赛丽斯商城


  2008年8月2.9亿收购秦皇岛金都购物广场


  2008年10月7.8亿在太原购地


  2008年12月4.7亿收购太原百货大楼


  2009年10月2.77亿收购江苏泰州一百百货公司

 

  2009年11月3.38亿收购无锡亿百置业


  除了百货业外,茂业系还拥有地产业务,在重庆、成都、沈阳、无锡、天津、常州、珠海等多个城市开发商业地产项目数十个。未来两三年,茂业百货还将在常州、沈阳、天津等新增开设11个商业加地产项目。

 

责任编辑:晓明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