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PMI显示我国经济暗藏三大隐忧

      在公布的2009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业界为之欢呼,中国PMI指数持续回升,连续9个月站上50%的“牛熊分界线”。有专家断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刺激性政策下的恢复性增长向常态下的稳定较快增长转变。

 

  万众欢腾之时,实不忍泼一盆冷水过去。但笔者仍有一丝忧虑,表面光鲜数据之下,暗藏隐忧。具体看一下,PMI分项指数有升有降。其中,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购进价格指数有所上升;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基本同上月持平;新出口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从业人员指数有所下降。

 

  细数一下,共有11个分项指数,但物流和采购联合会官方网站仅详细公布了五个分项指数。令人不解,为什么每次都是有选择性的公布,而不将所有分项指数均列出来。这种情况下,笔者仅能从官网公布的5个分项指数入手。


 
  首先,进出口订单指数回落,表明外需对经济的拉动力量不强。特别是1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3.6%,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比出口订单回落幅度更大,表明我国制造业出口仍难以对经济形成支持。

 

  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动力车,并且中国已成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被称为“世界工厂”。尽管欧美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但在贸易保护、欧美就业率下降,重新重视制造业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马车——出口想要恢复还尚待时日,想进一步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撑增长点,所需时间将更长。

 

  其次,从业人员指数回落,表明制造业吸纳就业能力在下降。11月从业人员指数为51.1%,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以及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10个行业在50%或50%以下,占统计行业数量一半。

 

  我国经济正在回暖,但制造业吸纳就业量却没有好转。工业投资增加,制造企业增加投资,钢铁、煤炭、石油等重化工行业在重组扩产。投资增加,导致全行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降低资本对劳动力需求,从而不利于增加就业。

 

  再次,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反弹,表明企业生产成本负担在加重。11月购进价格指数为63.4%,比上月大幅上升6.5个百分点。分产品类型看,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型企业均较高,达到60%左右,尤以中间品类企业为最高,接近70%。

 

  制造业为人民生活提供方方面面的资源。而中间品、生活消费品等指标在60%-70%之间,表明原料价格上涨,企业已经直接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消费者在承担资源价格上涨之痛。

 

  曾有人呼吁,资源价格改革不等于提价,同时,不能只关注政府控制的资源价格改革,要考虑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全面低估。但从目前来看,改革仅剩下的恐怕就是资源涨价了。

 

  资源价格上涨,成为我国经济的隐痛。据商务部商务预报发布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显示,11月末,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24.79点,比上月同期上升2.95%。

 

  成品价格的节节上调、煤炭价格的步步上涨、钢材价格的连续回升、电力价格的破壳上升、天然气价格的“逼宫”上涨,现在,水价也跟着凑热闹,各个城市的水价上调,更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 今年5、6月份,总有学者在呐喊,人们的通胀预期是不合理的、盲目的。现在各种资源价格出现同步上涨,现在,呼喊的人为什么不出来解释一下这是不是通胀?

 

责任编辑:志文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