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推动中药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中药产业化发展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巩固好我县中药材特别是“中国金银花之乡”的优势地位,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推进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中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建设中药材规范化基地,是推进中药生产标准化、从根本上保证中药质量、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对于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保证中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境内山地丘陵占85%以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非常适宜中草药生长。据普查,全县地产中药材有216科736种,其中植物类中药材133科593种,总蕴藏量2400多万公斤。属全国普查的重点药材有170多种,其中金银花、丹参、紫草、灵芝、何首乌、全蝎等均为地产名品,特别是金银花被《中国药典》标注为道地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用途,目前全县金银花地堰覆盖面积30万亩,年产400万公斤,丹参等其他中药材的种植也初具规模,成为部分乡村的支柱产业和农民重要的致富途径。中药材流通、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金银花年销售量占全国的80%。这为加快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推进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但是,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县中药产业发展中还存有不少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药材基地建设进展缓慢,规范化基地较少,即便是传统道地药材金银花的优势地位也面临严峻挑战。二是中药材种植养殖不规范,特别是金银花品种杂乱、管理粗放、采收不细致、干燥不科学,致使质量不高,药物残留较多。三是中药材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质量控制设施,加工技术落后,市场竞争力差,与迅速发展的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不相适应。四是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还没树好自己的品牌。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中医药产业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得力的政策措施,加大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工作力度,努力把中药产业培植成我县的支柱产业。
二、明确中药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走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和《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为标准,以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加工、流通企业为龙头,种植、加工、销售齐进,研发、引进、推广并举,全面提高中药材在种植、加工等环节的科技含量,提高药材内在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中药产业走上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任务目标: 到2010年,建成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的生产基地6个,其中省级生产基地2个以上;建成高标准中药饮片加工企业10家;建成一处现代化中药物流中心,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建成一个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园,研制开发或引进中药新药品种5个以上,医药工业产值实现10亿元以上;金银花地堰覆盖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量800万公斤,力争把我县建成省内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和国家中药现代化示范基地。
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建设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生产基地,是实现中药产业化的基础和关键。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全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具体工作中,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牵头,科技、林业、医药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按照政府调控、市场引导、科技支撑、企业操作、带动农民的运作机制,鼓励引导县内外中药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具有制剂资质的中医机构,通过对产地生态环境、种植和繁殖材料、栽培与养殖管理、采收与初加工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质量控制,加快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基地建设可采取不同的模式。一是企业自建基地。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在农村适宜地片建立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实施封闭式、规范化管理,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努力建成优质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养殖园。二是企业带农户。企业负责定地片、定品种和技术指导,事前与药农签订收购合同,确定药材保护价。三是协会联农户。由乡镇政府或有经验的种药大户牵头,组织农民参加,成立中药种植协会,负责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提供市场信息。从今年起,县内中药制药、中药经营企业,都要着手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尽快建立起主原料基地和稳定的货源基地,重点建好金银花、丹参基地,确保在全省首批通过国家中药材GAP基地认证。为搞好基地建设,县里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予以扶持,并每年从科技研究经费中提取部分用于金银花研发。各乡镇也要配套资金,搞好协调配合。要采取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中药企业来我县安家落户,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力争到2005年,建成国家金银花规范化生产基地县,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20万亩。
(二)建立蒙山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区。蒙山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区,由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牵头,卫生、林业、旅游、蒙山管委会等部门参加,联合设立中药材自然资源保护区管理机构,制订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中药材资源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濒危预警机制,努力杜绝滥挖、乱猎和过度采集野生药材的行为。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我县道地野生中药材品种目录,有计划地建立若干个中药材种源基地。对药用价值高、日益稀少的野生药用动植物,抓紧进行人工栽培、养殖试验,变野生为家种家养,逐步把保护区建成野生与家种家养相结合的中药材保护基地。
(三) 组建金银花种质资源基因库。由县林业部门牵头,县科技、医药部门参与,负责搞好金银花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项目的论证、规划、实施。依托生物育种中心,建立200亩的种质资源基地,收集金银花各类品种,逐步把各地的金银花品种移植到种质资源基地内,通过杂交育种,提纯复壮,搞好金银花优良品种研发,提高金银花的产量和质量,努力建成全国金银花优质品种繁育基地。
(四)培植壮大中药饮片加工业。中药饮片加工业是带动中药种植养殖基地发展的“龙头”,发展前景广阔。必须坚持高点起步、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大力发展中药饮片加工业。县乡企部门负责牵头,加大对双冠药业有限公司、鲁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蒙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现有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的培植力度,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其做大做强;鼓励县内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挂靠、入股、合资等多种形式,加强与省内外大型中药加工企业的联合,借助外力,寻求发展;依托我县丰富的中药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到2005年底,组建起2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中型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和10家小型加工企业。积极引导中药材加工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提高传统饮片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开发新型饮片,并积极采用先进浸润技术和装备,搞好产品定量小包装。要加快中药传统加工企业GMP认证进程,努力实现饮片工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检测手段现代化、生产规模化。同时,要加强毒性中药饮片定点生产和供应管理,保证饮片使用有效安全。加快推广中药材先进适用干燥技术,鼓励新上大型干燥设备,引导群众转变传统晾晒方式,提高中药材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五)完善中药材市场流通体系。中药流通是中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材基地建设起着巨大的拉动作用。工商部门负责牵头,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整合我县医药流通资源,积极与国内大型医药工商企业联手打造现代化中药物流平台。以县医药公司为依托,整合郑城、流峪中药材市场,以全县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材经营企业、大户为骨干,加快我县大型中药物流中心建设,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和检测体系,规范整顿中药市场秩序,严防低劣假冒产品进入,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其建设成为辐射国内中药市场和东南亚的大型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物流中心。
(六)打造平邑金银花品牌。继续扩大金银花种植规模,确保面积、产量全国第一,巩固“中国金银花之乡”的地位。着重在提高金银花质量上下功夫,提纯复壮本地品种,积极培植优良品种;摒弃传统的不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加强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教育引导群众在施肥、用药、采摘、干燥等环节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高金银花品质。建立规范的金银花网站,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特别是国家、省级新闻媒体宣传平邑金银花;以花为媒,招商引资,每年在金银花采摘季节,由县医药公司承办金银花节,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全国各大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专家来我县观光游览,实地考察,共谋发展。积极搞好金银花商标注册,进一步扩大宣传面,打响平邑金银花品牌。
三、抓好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
(一)推进中药科技创新。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吸纳各方面的力量,围绕我县中药种植养殖加工方面的重点项目,加强产学研结合,进行技术攻关。大力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种子复壮、栽培、采收、植保、中药饮片炮制和质量控制技术等的研究,努力建立中药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人员来我县进行中药开发研究,特别是搞好与中科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的联合,与企业共建中试基地、推广基地。抓好郑城中药科技产业园建设,力争将其建成中药研究开发基地和省级中药科技产业园,带动中药产业快速发展。
(二)培养引进中药技术人才。根据中药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采取选派人员进修、外出学习、在职教育等方式,到医药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学习,加快中药技术人才的培养。医药、农业、林业、科技部门要有计划地开展中药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的培训工作,争取到2010年,全县培训中药专业技术人才150名、农民技术员800名,不断提高中药产业科技水平。
(三)加强中药标准化建设。坚持从源头抓起,全面推行国家质量规范,在中药材产区施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在饮片加工炮制企业施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在中药经营单位施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对临床医疗施行《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 P)。根据国家和省批准文号管理规定,指导企业和种植养殖基地尽快建立起我县道地药材种植养殖、加工、干燥的标准化操作规程,争取有一批中药饮片尽早获得批准文号,促进规模化生产。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县中医药现代化领导小组成员部门参加的中药产业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订有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中药基地建设和中药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县卫生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承担。
(二)落实部门责任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负责中药材基地建设的规划协调、监督管理、组织申报工作,指导帮助企业和基地尽早取得质量认证。科技、卫生部门要重点搞好中药科技规划,整合科技资源,推进中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搞好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为医疗、科研和生产单位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成果转化服务。工商部门要抓好中药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搞好金银花品牌注册。农业、林业部门要搞好中药材的种植规划,特别林业部门要负责组织实施金银花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经贸、乡企部门要加大中药材深加工企业的培植力度,搞好招商引资。县财政要适当安排资金用于中药材种植、加工、烘干、中药制药企业和发展规模化药材种植养殖基地的贷款贴息,“百万农民致富工程”贷款项目、扶贫开发资金补助等要适当向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村、专业大户倾斜。各乡镇特别是金银花主产区也要成立专门机构,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药产业发展,形成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三)加大扶持力度。县里设立中药材(金银花)产业发展基金,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中药材(金银花)的研发、推广。鼓励中药制药、中药材加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用于基地建设。对在中药产业投资和吸引外资投资中药产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来源:平政发 20050703)
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