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又称初加工。中药材采集后,除了少数供新鲜药用外,绝大部分种类都要进行产地加工。适宜的初加工可保持药效,降低一些药材的毒性,防止药材霉烂变质,便于贮运。产地加工不仅影响药材的药效和质量,还直接影响药材的下一步加工。产地加工主要是清洗、除杂和干燥,以纯净药材,防止霉变。
药材清冼主要有喷淋、刷洗、淘洗等方法。除杂包括挑选、筛选、风选、漂洗等,主要是去除非药用部位。因刚采收的新鲜药材含水量高,富含营养物质,微生物极易从其伤口、皮孔、气孔等处侵入,滋生繁衍,致使药材霉烂;部分药材虽然没有霉烂,但也会因生热、腐败而变质,失去药用价值。因此,及时干燥是药材产地加工的关键,方法主要有接触干燥、气流干燥、真空干燥、沸腾干燥、喷雾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一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必须进行揉搓,如山药、党参、麦冬、玉竹等。有些药材在干燥之前需进行蒸、煮、烫处理,如天麻、地黄、山药、何首乌、黄精等。多数根和根茎类及皮类药材在半干燥时应停止干燥,密闭堆积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向外蒸发时遇堆外低温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称为发汗,如玄参、丹参、板蓝根、大黄、黄芪、薄荷、厚朴、杜仲。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明显区别于药品定义的中药饮片、中药材的生产过程,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品只是原药材不同的存在形式,并不具备药品的基本属性,其进入药品环节时,必须严格按照药品标准进行生产管理。加工与炮制是不同的概念。凡是在产地对药材进行的初步处理与干燥,称为加工也叫产地加工或生药加工。而炮制是中药材在应用或制成剂型前,进行必要加工处理的过程。粗加工的中药材不能直接药用,还需经过炮制成饮片才可以供临床使用或者制剂。比如,很多药材采用采收后用熏硫磺的方式杀虫防腐,例如山药、白术、红枣等,其二氧化硫残留对人体有致癌作用。还有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超标以及黄曲霉毒素等也需要相应的检测条件,而大多数药材产地甚至连水分检测都不能进行。
康美药业中药基地从创业初期就立足做“绿色中药饮片”,建立了现代化的饮片生产车间,同时配备了高起点、高标准的质量检测实验室,拥有重金属(美国热电原子吸收仪)、农药残留(美国安捷伦气相色谱仪)、微生物、二氧化硫、黄曲霉毒素(瑞士Tecan SUNRISE酶标仪)等齐全的检测仪器,按照《中国药典》及企业内控标准生产出“放心药”。
(来源:中国食品信息网 20081211)
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