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0年3月24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华盛顿发表了题为“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演讲,重申了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立场。他强调,中国的汇率政策不是导致美国经济问题的起因,中国也不会迫于外界压力调整汇率。当天,美国政界在汇率问题上也传出了不同的声音,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表示,美国不能强迫中国调整汇率。
去年末以来不断激化的中美汇率纷争第一次出现了略微缓和的声调。不过,在大西洋(600558,股吧)东岸的欧洲——中美两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仍然对这一争议保持了异常的冷静。
欧洲媒体很少报道相关新闻,官员表态也是慎之又慎。
欧盟新任贸易委员德古特(Karl De Gucht)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人民币确实被低估,当然对贸易有所影响,但他紧接着强调,汇率问题仅仅是中欧贸易问题中的一个分支。欧洲主要大国的反应也十分谨慎。3月23日,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审慎回应本报,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英国政府没有采取立场”。
欧洲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冷静,和中欧贸易现状、人民币欧元汇率走势、中欧整体关系发展、欧美内部政治压力差异这四大原因息息相关。
实际上,单从经贸角度来讲,欧洲也有希望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对华贸易赤字从2000年的520亿欧元飙升到2008年的1700亿欧元。想像中,人民币升值当然可以缩小欧盟对华贸易赤字,减少欧元升值压力。
去年11月中欧峰会中,欧盟代表就担忧,如果中国继续让人民币盯住弱势美元,且其他亚洲国家也压低汇率以保持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力,那么出口同样占经济主要部分的欧元区,将会因欧元走强而承受大部分负担。
但是,欧洲人也清楚地看到,一旦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中国立刻会在全球市场上积极寻找美元的替代品,中国对欧元的需求将会上升,欧元升值压力会随之骤涨。
其实,欧盟现在正在享受人民币升值的红利。从去年11月26日到今年3月25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从1:10.3238的高点,跌倒了1∶9.1036,跌幅超过10%。考虑到,欧盟对外出口至今仍保持着总体盈余,欧洲经济界给布鲁塞尔的压力明显要小于美国经济界施加于华盛顿的压力。
与此同时,近年来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进展缓慢,中欧关系日益“简化”成一个经贸关系,而且欧洲鲜有中国需要的东西。
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本来是中国希望欧盟做出的努力。然而,欧盟内部迟迟不能凝聚足够的政治动力,来满足中国的要求。在中欧常规谈判中,这两个问题都常常被视为“敏感话题”,欧盟自然不愿意再趟人民币汇率的浑水,给中欧关系增添新的障碍。
此外,与美国政府面临国内诸多经济、政治压力,需要向中国施压不同,欧盟目前的中心议题,不在人民币汇率,而在希腊、葡萄牙等“笨猪五国”的巨额财政赤字。
3月25日清晨,在欧盟即将召开首脑峰会讨论希腊问题的几个小时前,高盛欧洲首席经济学家Erik Nielsen给客户发电邮预测称,欧盟将会要求IMF介入,向希腊提供200亿欧元的援助。如此消息属实,欧元区解决内部问题的能力将会受到进一步质疑,信誉将会再受打击。这使得欧洲无暇他顾。另一方面,“笨猪五国”的赤字以及欧盟拖拖拉拉的救助行动,已经让欧元一路下滑。3月24日,欧元对美元汇率为1.3284,创去年10月以来的新低。
在欧元短期并无升值压力的情况下,欧洲的经济学家们普遍相信,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个长期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对欧盟产生重大影响。欧盟似乎还不愿意卷入美国敦促人民币升值这潭吃力不讨好的浑水。
不过,更重要的是,欧盟很务实地认识到,自己并没有什么条件向中国施压。“只有中国政府认为人民币有升值的需要时,人民币汇率政策才会调整”,这是不少欧洲人的观点。
(来源:和讯网 20100326)
责任编辑:小峰